外汇查询:

波动时代来临 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高位波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 08:32 《商务周刊》杂志

  【作者:刘丽娟】

  ——访高盛执行董事兼高级商品经济师詹姆斯·古特曼

  虽然预期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较2006年会出现放缓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资源品的总体需求只会增长,其价格将持续处于高波动状态

  2006年,国际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在频繁波动中进入高增长区间。 在原油价格方面,随着以色列和黎巴嫩停火,8月中下旬,原油价格在伦敦交易所的价格由每桶75.5美元下滑至69.55美元,但分析师普遍认为,由于受到地缘政治、原油储备量、气候对炼油设备破坏等不定因素的影响,原油期货将完全可能在不长时间内恢复到今年5月的高价。在铜价方面,受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随时关闭世界最大铜矿智利埃斯孔迪达铜矿的影响,铜价上涨至8750美元/吨,市场普遍的预期是,日本、德国、加拿大、中国、瑞典等国对铜资源向来需求坚挺,这是全球铜价将在稀缺供应状态中持续上涨的最终推动力。

  在国际市场中,不仅原油和铜,大豆、天然橡胶、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式上涨趋势同样不可逆转。而在这种上涨趋势中,中国都被视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中国正在购买更多的资源品和大宗商品,在这种不可逆转的价格上涨趋势中,中国因素的权重已经大大增加。”高盛执行董事兼高级商品经济师詹姆斯·古特曼(James Gutman)说。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铜消费国、第一钢铁消费国、第一铁矿石消费国、第一大豆消费国和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古特曼看来,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作用,可以用“库兹列茨周期 (Kuznets cycle)”解释。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列茨因发现“库兹列茨周期”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所谓库兹列茨周期,指的是新兴国家各类源于基础设施投资基础之上的经济周期与全球大宗原料商品价格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库兹列茨指出,道路、海港、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需要15—20年的周期,在基础建设投资密集期伴随着高就业率,促进资源性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上涨。建设周期结束之后,经济体获得增长,促使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稳定的高价格状态。

  按照詹姆斯·古特曼的解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创造的需求,已经将大宗商品尤其是资源品的交易价格上升至较高的区间。接下来的投资周期中,剩余产能的枯竭和库存情况是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8月23日,詹姆斯·古特曼接受了《商务周刊》的专访。

  大宗商品的波动时代

  《商务周刊》:您一方面认为能源性大宗商品的新一轮投资周期已经到来,另一方面,您又在强调以能源为中心的投资效益枯竭。这似乎有些矛盾?

  詹姆斯·古特曼:其实这并不矛盾。以石油为例,1950——1960年代是工业迅速增长的年代,这段时间工业建设投资成倍增加,生产能力快速扩大,导致了原油需求增加。原油价格在1960年代首次突破了45美元/桶,1970年代后,国际原油进入了高价的短缺期。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进入增长期,这是导致原油价格持续增长的第二个“十年”,最终国际原油价上涨至60美元/桶,这是国际原油的又一个高价区间。1990年代末,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工业获得腾飞式增长,能源基础设施本来需要新资金进入,但这个时候,更多的投资被吸引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经济上,而不是传统的能源行业。当新经济泡沫破灭后,基础设施不足的状况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尤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环境因素制约,以及技术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虽然全球对能源基础设施总体投资上升,但新增加的投资除了满足现有市场增长的需求,还要弥补生产者以前的缺损,并且要冲抵开采成本上升的风险,这使得能源行业总体投资的边际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大多数国家只注重能源开发,并寄希望于增加能源产量来改变经济现状。由于储备量本身是有限的,投资产生的效益在市场中传递的可能性减少,这使得投资产生的效用非常低,增加了大宗商品不确定性。所以,能源行业投资上涨,也推动了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上升。

  《商务周刊》:大宗商品领域的投资效益递减,这是大宗商品交易价格在上升中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吗?

  詹姆斯·古特曼:我们已经提到过,能源和资源性产品的高需求期和该行业的投资期总是交替进行的。在投资期,人们普遍的预期是,对于能源行业投资增加,意味着能源性产品可能产生更多的盈余,所以就可能导致库存增加,这也是投资期内短期能源产品价格将会减少波动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的远期价格将处于平稳状态。

  大多数经济体往往是按照远期价格预期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库存调节。但事实上,这段时间对于能源的储备增加非常有限,这与强劲的经济增长有关。现在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等,还有前几年经济处于平稳发展期的美国,无一不对能源产品产生过度的依赖。

  这就给能源和资源性大宗商品的远期价格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虽然我们预期2007年世界经济总体较2006年会出现放缓局面,例如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从10.5%下降到9.1%,美国的增长率也会由现在的3.5%下降至2.5%。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资源品的总体需求只会增长不会下降。资源品的存储量和供给总量是有限的,现在资源开采业公司正处于史无前例的高成本运作状态。例如,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在过去12月中,铁矿石开采成本增加了51%,世界第一大镍制造商INCO公司的开采成本也由原来的每吨1419美元上升至4586美元。再加上找到替代性资源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以及政治、金融、信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使大宗资源品价格处于高波动状态。

  现实情况下,铝、铜、锌等有色金属之间由于其相互替代作用,价格上涨有所缓解;而因为替代柴油和汽油的乙醇等生物能源的投资开始扩大,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有较大增长。总体看,今后3—5年中,金属和大宗农产品的价格都将是大波动时期。

  中国因素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商务周刊》:众所周知,中国现在是大买家,那么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呢?

  詹姆斯·古特曼:14条高速公路、6条铁路和几十个港口,这是中国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的重点项目。这些大型项目无疑使中国对于大宗商品产生更加强劲的需求。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和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中国因素对于大宗商品定价当然会起到绝对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因素正使很多投资机构改变对大宗商品的投资方向。现在国外机构投资者纷纷看好大宗商品类股票,并开始增加对此类股票的持有额度。

  中国市场本身也正在发生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在中国A股上市的股票正表现出与国际同类股票相同的变化趋势。不过,这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中国市场中此类股票的投资风险,因为国外有买空套利的机制,并且有发达的期货市场,而中国却没有。

  《商务周刊》:那么中国如何降低未来大宗商品价格高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呢?

  詹姆斯·古特曼:在开放的经济中,完全避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是非常难的,我们只能对风险进行控制。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建立与国际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商和贸易商的合作,并关注国际期货市场的投资方向。

  风险是与市场并存的。在降低未来大宗商品的价格所带来风险时,

宏观调控下的、完善和健康的市场体制是必要的。美国政府机构每周、每月和每季都公布大宗基础产品的供求信息,这些信息是作为期货市场形成价格的权威信息,并且也减少了未来交易的风险,引导期货市场投资的合理性。从交易者本身来讲,欧美等国的大型基金大多会投资于大宗商品市场,这也是避免大宗商品市场过于波动的一种途径。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对于大宗商品尤其是资源品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并且在矿石、农业、原油方面肯定会面临越来越多来自国际资本的压力,例如,矿业和钢铁巨头之间的并购,这些都是抬高大宗商品价格的诱因。所以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化程度应该加速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一个好消息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已经成为国内铜定价中心,并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定价中心,这对中国市场是很有意义的,中国的其他资源品行业也值得借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