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四部委争议大豆储备问题 难题仍无解决措施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 14:5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杨纯 虽然关于增加大豆储备有利还是有弊的争论还没有最后的结果,但是豆农收入下降、进口大豆冲击日强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每斤价格跌到一块钱以下就惨了。”说到大豆的价格,39岁的高明慧显得忧心忡忡。收割在即,当了6年村支书,他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发愁。 高所在的嘉荫县朝阳镇新发村,位于国内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北部。全村640口人,人均耕地7.5亩,其中5亩要种上大豆。现在,当地质量最好的大豆,才卖1.02元/市斤,而去年是1.14元,在前两年,曾经到过1.35元。 “还是得动员大家种上大豆,否则就很难再种其他作物,土地也就荒废了。”高说。在新发村,由于种植大豆不划算,将土地转租后外出打工的村民不在少数。 黑龙江多数的大豆种植区,都有类似的困惑。今年春天,黑龙江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减少了25%,在一些地方,跌破成本价格、堆积如山的大豆,让无数像高明慧的人一筹莫展。 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上半年大豆进口量为1400万吨,同比增加15%,全年总进口量可能达到3000万吨——这意味着,在进口大豆的冲击下,国产大豆价格仍可能再跌。 只赚个辛苦钱 这对高明慧来说可不是好消息。“价格下跌,加上每亩超过100元的成本费用,还不如给人打工,每天还能赚40多元。”高明慧说。 在新发村,大豆平均亩产200多市斤,最高的不过270斤。按一家三口,人均5亩的种植面积计算,一户豆农每年的大豆收成在3000多斤左右。若按现在1元/斤左右的市场价格,年收入仅为3000多元。“要比去年少600—700元,只能赚个辛苦钱。” 不过,令高明慧更为担心的,还是收获的大豆无人收购。往年的这个时候,外地粮商早已前来订货,但现在他还没看到一个粮商。 “国家能否增加储备大豆?”高明慧向记者打探,“这是个好事情。”在他印象里,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粮食储备库还收过大豆,可后来就一直没有再收。 增加大豆储备? 事实上,增加大豆储备的议题,早已牵动中央政府神经。 5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就已向国务院紧急上报大豆问题的“八点请示”,国务院也曾就此两度批示。而在7月中旬,在发改委牵头“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六条意见”中,就有增加国家大豆储备的考虑。 不过,是否增加大豆储备,似乎同样让政府部门犯难。 发改委内部人士透露,发改委的想法,是建议在今后两年,通过一半进口、一半国内收购的方式,把中央大豆储备规模提高到100亿斤(即500万吨),来弥补目前中央大豆储备的薄弱(目前储备约10亿斤),并形成市场调控手段,“逢低买进,保护农民利益;逢高抛出,平抑市场”。 但在财政部看来,依赖增加储备调控市场,却“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做到”。理由是:全国大豆年产量约1800万吨,消费量约为4000万吨,产需缺口在2200万吨以上,即使将储备增加到500万吨,也难以调控市场、平抑价格。 当然还有另外的担心。 按照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张照新的分析,在目前产需缺口过大、缺乏国际定价权的情况下增加储备,将进一步加剧资源紧张程度,还可能导致高价进口的局面。 不过,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和农业部四部委关于大豆问题的一份会签文件中,农业部也有自己的主张——要么“增加储备全部通过收购国产大豆来完成”,要么“将资金用于扩大大豆振兴计划和支持大豆科研”。 事实上,如果增加的500万吨储备,即使以1元/斤的价格收购国产大豆的话,财政每年要为此多支出100亿元。在2005年,全国用于粮食直接补贴的资金,也才是132亿元。 而作为主管内外贸易的商务部,在上述文件的部门意见中,只就外商投资大豆加工行业提出了三点建议,对于增加大豆储备只字未提。 缺乏短期应对措施 高明慧知道的是,至今仍没有人前来收购大豆,他不知道的是,黑龙江大豆进入非主产区市场比较困难,是因为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油脂企业,大量使用进口大豆。 尽管进口大豆的价格,比黑龙江大豆每吨高出100—200元,但较高的运输成本,还是使得黑龙江大豆丧失了竞争优势。 现在,高明慧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尽量避免村民收入减少,并提高大家种大豆的积极性。 对于这样一组数据,他同样毫不知情:当进口大豆超过2000万吨以上时,每多进口100万吨,就可能有130万农民离开大豆种植业,甚至离开土地。 当然,如何破解大豆难题,政府也在考虑应对措施。例如建立对外联合采购机制、完善外资进入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指导预警、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品质等等。 但短期内如何保障豆农利益,似乎没有太多的手段。 “现在只能盼望今年大豆的价格能够涨一点,千万不要跌到一块钱以下。”高明慧说。眼下,如何将丰收的大豆卖出去,才是他最关心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