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储对抗国际基金未战上风 闯祸者刘其兵已失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9日 1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徐可强 上海报道

  只若浪花一朵。国家物资储备局(下称“国储局”)11月16日投向市场的2万吨铜,仅仅让LME(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三月期铜拉出一根短暂的盘中阴线,随后便继续着它的上涨势头。

  11月17日,LME三月期铜涨到最新的历史最高价4183美元,尾市回落收报4170美元——相对于6个月以前的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了40%。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一则传闻:中国国储局大规模参与了该期货品种的交易,甚至目前已出现了数十亿人民币的浮动亏损。

  在中国国储与国际基金激烈的对抗旋涡中,一个失踪的关键人物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

  他,就是刘其兵。

  刘其兵的真实身份

  37多岁的刘其兵被认为是国家储备局在海外投资期货最重要的操盘手。一位期货业资深人士称,刘在圈内名气很大,很多人知道他。但是根据路透社消息,国储局官员称,该局并没有刘其兵其人。

  事实上,刘其兵供职的也确非国储局,而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下称“国储中心”)。前者是国家发改委内设机构,后者为发改委直属事业单位,“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国储中心办公室人士证实,刘其兵确为该中心员工,担任进出口处处长。目前刘还在休假中,休假从20多天前开始。进出口处工作人员称,已经很久没有在单位见过他了。

  前述资深人士称,国储局与国储中心虽非同一单位,但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储中心一直负责国储局持有储备物资的轮出和处理,国储中心的主要领导曾供职于国储局,现任中心主任王会民即曾任国储局副局长。刘其兵任职于国储中心掌管进出口,经手的物资也多为国储物资。

  另据圈内人透露,刘其兵还负责国储物资(主要是铜)在海外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在LME颇有人气。有未经证实的传闻称,刘甚至在操作国储海外期货投资时大建老鼠仓,获利过千万。

  就是一个如此重要的人物,却在伦敦期铜大涨、国储局委托国储中心大量抛铜的时候,突然长期休假。

  据英国《金融时报》(FT)报道,刘其兵并非休假,而是已经失踪!报道称,伦敦圈内经纪商已经数个星期未联系到刘。这一时间与国储中心证实的刘“休假”时间吻合。

  据外电判断,刘其兵的失踪源于他在LME建立了规模巨大的期铜空头仓位,在价格上涨时造成巨大亏损。“就我所知,这些损失是他个人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与政府无关。”国储局一名官员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传言中的中国交易员在LME进行的铜交易属个人行为,他已不再是政府雇员。

  国储能否做期货?

  国储局并没有证实国储在海外进行了大规模的套期保值,而国储中心主任王会民也声称,不清楚在LME是否有大规模的空头仓位,王只是表示,国储中心的一系列的动作都是为了稳定市场的供需情况。

  为此,国储局10月31日宣布将向市场抛售5万~10万吨铜;王会民也证实国储中心通过中粮期货在上期所连续抛出四万吨铜,并会在11月16日、23日两次共拍卖出四万吨铜。

  国际分析机构认为,国储局的高调抛售活动,就是为了压低国际铜价,从而拯救在伦敦的大量空仓头寸。由于国储局的高调和刘其兵的神秘失踪,国际投机基金更加坚定了中国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套牢的判断,而直接下达做空指令的,正是刘其兵。

  国储局官员对路透社称,国储局不能证实国储的帐户上有大量空单,可能是刘其兵个人的帐户大量做空。有LME的交易商估计,刘于9月20日左右下了8000手(每手25吨)空单,交割日为12月21日。

  长城伟业人士透露,国储局最近向国务院申请出口铜20万吨。该出口没有说明具体原因,但出口规模与国际市场判断的空头仓位相近。在五矿集团五矿信息港的网页上,17日的一则市场新闻称:国储局拟出口20万吨库存铜。

  这一消息让一些市场人士联想到当年的“株冶事件”——株洲冶炼曾在伦敦大量做空锌期货,最终以国内大规模组织现货锌交割而解决。但国储局下属一管理处表示未听说过这一消息。瑞银华宝分析员巴尔也表示,目前尚未知道消息的真伪。

  由于关键人物刘其兵的失踪,无法证实他在伦敦下的单是否在国储帐户内。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储局、国储中心是否有权限在海外进行期货投资,也缺乏明确的说法。国储中心人士介绍说,国储中心的经营方式仅限于现货交易;发改委官方网站上标明的国储中心工作职能与经营范围,也没有进行期货交易的说明。

  实际上,进行海外期货投资必须经过证监会的批准,但国储中心并不在此列;而国储局作为政府部门,更不具备交易资格。证监会一官员也称,证监会并没有监管国储局投资海外期货的权力。证监会监管的是公司企业,国储部门的监管权在国务院。

  亏损知多少

  尽管国储的海外期货投资资格尚存一点,但依然很难相信刘其兵个人帐户上有足够的保证金建立如此庞大的仓位。更加符合逻辑的判断是,刘其兵像十年前的滨中泰南那样,私自动用手中的权限做了大量交易。当年滨中泰南瞒着管理层动用住友银行大量资金做多伦敦期铜,结果遭到投机基金毁灭性的打击,铜价在两个月内暴跌800美元,造成住友银行40亿美元的损失。

  相当多的分析师认为,如果伦敦没有中国的空头仓位,现在的价格没有道理继续攀升。上周LME年会上,包括汇丰、高盛在内的机构都判断2006年铜供大于求,价格跌幅将在25%以上。很显然,期铜上涨的原因除了库存还处于低位以外,就是国际投机基金在明显挤仓。

  目前LME公布的实际库存仅有6万吨左右,大约是传闻中国储空单的三分之一。而期货合约历来交割的比例就很低,目前LME期铜的总持仓超过500万吨,可以肯定,只有相当少数会实际交割。

  按照9月20日LME的期铜价格3700美元计算,截至11月17日收盘价为每吨4170美元,20万吨的空单累计浮亏9400万美元;倘按8、9月份LME的平均价格3500美元计算,至今每吨期铜浮约亏700美元,20万吨则意味着1.4亿美元。如果刘其兵的建仓时间更早,或价格继续上涨,亏损将更大。

  路透社预测,如果中国在一月内出口20万吨铜顺利进入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的LME仓库进行交割的话,损失还不会很大。但是分析师判断国储能动用的储备总数也就是在30万吨左右,除去国内抛售的8万吨,大量交割后必然需要再度大量买进补库,投机基金可能继续拉升铜价,等待中国的购回,依然前景难测。

  根据LME的交易规定,在12月21日交割日前三天(节假日顺延),也就是最迟12月16日之前,交易方必须通知其经纪人及LME是否要交割,如果交割,在何处交割。如果空方选择LME在亚洲的交割仓库之一作为交割地点,还必须保证在12月21日之前将20万吨铜现货运达指定仓库。

  时间已经不多了。

  (本报记者钱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国储局高调抛铜或为解套

    曼氏看淡国储抛铜

    国储对决基金战斗犹酣 伦敦期铜价格再创新高

    国储局与基金分抢主场优势 沪铜下跌伦铜创新高

    国储竞拍制约多头 美国多项数据显示铜需求良好

    国储抛铜令沪铜滞涨 或多或少改变铜市供需关系

    国储还要卖铜沪铜回落 应该提防快速拉升行情

    铜价飞涨 国储局出售2万吨储备铜平抑价格

    国储局出手不凡 期铜强势姿态吞没利空

    国储局抛铜意味深长 铜冶炼步铝业投资过剩后尘

    国储使太极推手能否后发制人

    国储低价抛铜现货应声下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