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6日 16:13 新浪财经 微博

  2016/17年度美国大豆供需格局宽松,南美单产尚不确定。本年度美豆的增产成定局,巴西的种植面积增加,主要谷物种植带的个别地区出现干燥天气,但是市场人士对2016/17年度产量前景继续持乐观态度,预计产量将会创下历史纪录。阿根廷种植面积减少,12月的大部分时间里阿根廷雨量将低于正常水平,明年若持续干燥,可能会对单产规模有所影响。随着大豆常规育种、分子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全球大豆增产的可能性较大。

  2016/17年度中国压榨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2012年开始我国油籽压榨行业扩张速度减缓,大豆库存累积,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天气、物流、基金、原油、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国内压榨行业仍是“高风险、低利润。”2016年产能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区域,华东区域占21%,山东占20%,广东占13%,华北占13%,传统的大豆产能大户益海集团与中粮集团占全国的比重有些下降,而中储粮还在上升,达孚、嘉吉因有收购或投产新项目而产能占全国比重有所上升,其他基本保持稳定。

  2015/16年度饲料总需求增长率维持1.2%,2016/17年度饲料总需求增速维持1.9%。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饲料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2015年,全球饲料产量达到9.955亿吨,同比增长1.6%。近年来,我国饲料产品结构变化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比重的此消彼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比重变化不大。其中,在标准化养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配合饲料发展进入黄金期,整体比重从80.1%提高到86.9%,浓缩饲料则有所下降。随着中小规模养殖户的逐渐退出,大规模养殖企业自行生产配合饲料或直接购买饲料企业生产的配合饲料的大趋势逐步显现。

  2016/17年度生猪存栏或企稳回升,豆粕需求不悲观。2015年起,我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冲击养殖业。猪场的拆迁导致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数量的持续下滑,造成今年年初猪价的持续上扬。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再次强调要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2017年底前,各地区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目前生猪存栏下跌趋缓,明年关注国内养殖业整合恢复进程。

  风险提示:特朗普新政下汇率、大宗商品进出口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频繁的南美天气炒作;生猪存栏步入企稳回升通道的节点;全球天气、物流问题或导致阶段性供需失衡。

  价格预测:回溯历史数据,美豆每作物年度里八至二月的交易区间主要取决于南美的天气以及种植面积的变化,故16/17年度暂以这两个因素为核心风险点,整体波动区间或为950至1150美分。2017年豆粕或以震荡为主,价格波动区间上移,预估在2500至3500元/吨。

  一、2016年中国豆粕行情:震荡为主天气炒作引导强波动

  图1:m主连合约K线走势与主导因素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金瑞期货

  1月,12日出台的USDA供需报告利多,带动美豆上扬。国内饲料厂及经销商豆粕节前补库启动,成交放量,行情连续上涨。同时,第一季度盘面榨利不佳影响油厂买豆速度,大豆到港量不大,进而油厂压榨量下降,豆粕商业库存下滑。2月上半月处于春节长假期间,需求不旺,加上节后油厂出货迟滞,南美作物丰收,连盘豆粕连续破位下行。随着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提速,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产品丰富多样,价格暴涨暴跌的概率偏低,环保养殖、节能养殖是大趋势。生猪养殖和禽类养殖作为豆粕需求的下游,一季度状态低迷也是造成豆粕下跌的主要原因。3月美豆震荡走弱,加上国内处养殖需求淡季,进口豆到港量大,豆粕库存处于偏高水平,连盘豆粕偏弱震荡。4-6月,豆粕涨幅近40%。受极端天气炒作影响,美豆不断上扬,连盘豆粕同样大涨。5月供需报告调低美豆库存,6月南美大豆减产预期增加,继续给豆粕市场注入利多。

  7月,豆粕期现货同时结束连续几个月以来的涨势,大幅下跌。虽然7月上半月期间时不时伴有“高温”天气炒作,但炒作始终未能成形。南方迎来强降雨,洪涝灾害令养殖业损失惨重,豆粕库存不断加大,出现胀库现象。再加上传言多时的国储大豆拍卖终于启动,这些因素共同打压豆粕行情。8月至今,美豆丰产压力始终存在,限制豆粕涨幅。但由于美豆出口需求良好、国内豆粕供应紧张,9月市场止跌反弹。

  10月上半月,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结束上个月涨势,回落整理。虽然国庆期间美豆一度收高至973美分/蒲式耳,但随着季节性收获压力以及收成预期被上调影响,此后美豆承压并回吐之前大部分涨幅。此外,因压榨利润改善,中国油厂积极性进行买美豆,并卖大连盘豆油豆粕进行套保,近期中国油厂采购美豆较为积极,成交量增多,美国大豆装船速度加快,令10月份装船量大幅增加。资金入市做多豆粕期货助力于豆粕现货市场,成交量仍处于较好水平,豆粕供应紧张局面尚未缓解,油厂出货心态尚好。

  二、全球大豆供需格局分析

  1、“拉尼娜”周期下南美单产尚未确定

  2016/17年度较弱的拉尼娜现象将持续,但可能在未来数月内消散。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期货预测中心在月报中称,明年1月到3月天气状况将变得呈中性。拉尼娜现象可能给美国大部分南方地区带来高于均值的气温和低于均值的降水,北方地区则正好相反。

  图2:ENSO循环各阶段发生概率预测  图3:厄尔尼诺3.4区域海水表面温度偏离系数预测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美国气象预测中心

  ENSO处于拉尼娜警戒状态,预计今秋拉尼娜持续发展的概率为70%,冬季继续发展的概率为55%,秋冬维持拉尼娜中性的概率为55%~60%。拉尼娜天气对南北美有干旱发展影响,对东南亚和南亚有洪涝发展影响。ENSO转换最终还是通过降水、气温来影响大豆的生长,只是降雨和温度只能作为后验指标,在其落实之前,市场借助厄尔尼诺或拉尼娜进行炒作。

  据统计,拉尼娜对美豆的影响趋弱,巴西大豆的单产与拉尼娜并无必然联系,而阿根廷大豆在拉尼娜出现的年份基本都会减产。后期阿根廷的气温、降水情况很可能是炒作热点。

  2、2016/17年美国大豆丰产格局奠定,种植面积或调整

  表1:历年美豆单产与库存消费比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 金瑞期货

  美国农业部最新出台的大豆12月供需报告并未调整任何数据,单产依然是52.5蒲/英亩的超高水平。这是政策、技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美国中部有很多负责大豆育种的公司对大豆种子的基因进行改良,把育种进行专利化,大幅度提高大豆种子的利润,再继续投入技术费用进一步改良基因。其次,种子使用之前要进行抑制病虫害的处理,同时在寒冷地区实现大豆的早期种植。最后,美国将大豆种植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这就使亩产多了6%至10%。

  除单产以外,播种面积也是一个风险点。根据美国农业部对国内八种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预估,2017年美玉米的种植面积会略有下降,美豆的种植面积有一些上升,其他作物变化不大。根据种植成本预估,大豆种植成本在481美元,玉米种植成本在690美元,小麦种植成本在317美元,然后分别折算出每蒲式耳的种植成本(以美分计价),与现在的期货合约价格做差,得到种植效益预估。结果显示,大豆的种植效益为三者之中最好。因此,美豆种植面积调增存在一定可能性。

  生产成本不容忽视,CBOT大豆玉米比价也是美国农民播种考虑的主要因素。从2011年9月至今的比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CBOT大豆与玉米间的比价关系服从正态分布。比价的均值在2.49,市场正常的波动区间在2.0-3.0之间。目前大豆玉米活跃合约期价比值为2.87,显著高于2011年9月至今历史数据的中位数2.52。大豆与玉米的价格比高企状况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或成为今年美国农户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而相应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动因。美国农业部11月底预计2017/18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增加到8550万英亩,而INFORMA则预计将增加到8860万英亩。然而,从量化分析角度,CBOT大豆玉米期约比值存在一定概率的下降趋势(见下图)。美国大豆产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库存对用量比也处于高位,与玉米相比,芝加哥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和玉米期货比价可能难以继续扩大;其次,国际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保持谨慎观望态度,中美贸易环境、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或最终影响大豆种植面积调整的幅度。

  图4:CBOT大豆玉米比价序列预测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金瑞期货

  3.2016/17年南美大豆供需格局或偏松,行情随汇率、题材炒作上下波动

  2015/16年度汇率对巴西大豆购销的影响不容忽视。巴西雷亚尔兑美元从15年6月开始,至15年底已跌了70%,全年下挫超33%,是2015年16个主要国家货币中表现最糟糕的。继更换财政部长后,时任巴西总统向国会递交提高最低薪资法案时(该法案将增加47.7亿雷亚尔的财政支出,加剧已经相当恶化的财政赤字),也创造出2011年9月以来雷亚尔的最大日跌幅。然而,对于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雷亚尔的贬值无疑对其出口打了一剂强心针。但是后来情况反转过来了,2016年巴西政治不确定性减弱,政府很难阻止货币的上涨势头,雷亚尔逐渐对美元走强。这种情况对农民的生产资料有利,但是不利于出口。对大豆主产州而言,可以看到巴西的大豆价格今年对于农户来说跌了10%,利润会比去年下降20%。

  虽然总的来说这个盈利程度对于农户来说不算很差,但是仍然引起许多巴西农户的惜售心理。下半年巴西预售步伐缓慢,造成商品贸易公司的利润下滑,美国粮商巨头邦吉公司表示公司业务也同样受到影响。11月末,雷亚尔开始贬值,且由于贬值预期长期存在,大大刺激了农户的销售进度。巴西北部产区早熟大豆12月末即可收获装船,这意味着巴西新豆出口将提前启动,中国大豆采购商目前已加大对巴西大豆的采购询盘力度,若天气没有问题,明年一季度巴西大豆势必打破美豆垄断的格局。

  图5:南美大豆历年播种进度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关于目前南美大豆的播种进度,南美农业专家科尔多涅博士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6/17年度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近90%,相比之下,上年同期为88%,五年平均进度为85%。目前还有南里奥格兰德州尚未完成播种工作,播种进度为75%。由于巴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天气条件良好,南部地区干燥范围缩小,因而巴西大豆产量预测数据有理由上调100到200万吨。若未来几个月南里奥格兰德州天气更加干燥,则产量数据也可以维持不变。根据路透社对18位人士的调查,2016/17年度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031亿吨,比上年度产量高出760万吨。

  阿根廷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称,截至12月7日的一周,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为11,291,658公顷,相当于计划播种面积的57.6%,一周前为46.0%。交易所预计2016/17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960万公顷,比2015/16年度的2010万公顷减少2.5%。阿根廷第一次出现收割面积下滑的情况。因为今年年初的时候政府出现更换,总统马克里上台后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农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最主要的改革是取消了玉米和小麦出口关税,并把大豆出口关税从35%下调到30%。其次,马克里还承诺不再干预出口市场,导致阿根廷国内玉米价格翻了一倍,农户更偏向玉米种植。不利的影响在于,通货膨胀程度加大,货币比索贬值,进口农机农药产品变得更加昂贵。整体来看,玉米、小麦出口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可见下一季农户出口玉米、小麦的概率更大,大豆种植面积自然也会调减。

  随着播种过程推进,南美天气因素对盘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阿根廷。按照往年情况,阿根廷大豆播种于12月底结束,如果期间出现持续干燥天气,可能会导致部分耕地被弃种或者复种。套作复种方式,可以减少农耗期。

  图6:未来两周内南美降水及墒情预报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COLA

  三、中国豆粕供需格局分析

  1、中国大豆压榨行业分析及展望:产能过剩状态依旧

  据统计,2015/16年度国内油厂整体开机率仅为55.4%,仍然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目前的压榨产能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区域,华东区域占21%,山东占20%,广东占13%,华北占13%,这四个产区产能合计接近70%。沿海区域的产能比较好,其他区域的产能比较少。山东区域压榨量是1500万吨,广东区域压榨量1000万吨,华北区域压榨量956万吨,这些属于高产能的地区,后面是广西区域压榨量是715万吨,内地区域压榨量716万吨,黑龙江区域压榨量66万吨,后面属于低产能的地区。分集团来看,目前益海集团是排第一位的,中粮、九三集团都排前面,今年年底三个集团合并,中粮集团明年排到行业第一位。分集团来看,前十大集团的产能占73%,国营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是三足鼎立的状态。目前在建和规划项目数量不多,2016/17年度新增产能或在500万吨左右,总体达到8400万吨。未来一两年里低效率产能可能会被淘汰,届时剩余油厂的压榨利润有望转好。

  2、国内豆粕供应面:紧张程度加剧,缓解尚需时日

  自9月21日公路治超新政实施以来,公路运费大涨,不断高企的公路运输成本迫使大量煤炭回归铁路运力,这导致了铁路车皮紧张,进而催涨了铁路运费。北方地区的雾霾天气严重,部分地区能见度甚至不足200米,加之公路限重限载对货运影响较大。这造成了物流运输方面的不畅,也加剧了豆粕现货供应紧张的局面。随着后期我国将进入为期90天的“春运”阶段,运力紧张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因此,虽然最近进口大豆逐渐到港,但是市场预计的豆粕供应增加局面并未出现,反而出现贸易商提货日期延后,饲料商面临缺货的情况,这推动豆粕价格走强。由于担心后续天气、物流等恶化,各地工厂库存相对偏紧且限量提货,饲料商冬储备货相对积极。目前,大部分油厂11月合同基本销售完毕,以执行合同为主,可供销售的现货量有限,工厂挺价心态较强。春节前备货行情已经启动,加之运力紧张,春节前豆粕期价保持振荡上升的概率较大。

  2、下游养殖业:生猪存栏或企稳回升需求不悲观

  回顾2016年猪价走势,上半年猪价一路上扬,由年初的16.8元/公斤涨到21元/公斤。6月猪价开始暴跌,局部地区周跌幅达到20%。这样的走势与往年大相径庭,不过由果溯因总能得到一些发现。2011年至2015年猪价的季节性差异不大,11年7月仍处于高位徘徊,养殖利润高企,引发社会资本、散户、企业涌入生猪养殖行业的热潮。随着供应不断加大,12年2月猪价迅速下跌,养殖行业利润出现亏损,后期反弹时伴随存栏的大幅增长,因此12年二三季度猪价以震荡为主基调。

  图7:国内豆粕现货均价         图8:22个省市生猪均价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金瑞期货

  13年和14年上半年,集中补栏的后备母猪产能放大,生猪整体供应过剩,行业亏损时间长、幅度大,其中14年较13年更为严重,导致养殖户退出比例增加。15年春季猪价仍然下跌,养殖户心态面临崩溃。然而,集中补栏的母猪迎来淘汰期,新的环保措施陆续出台,禁养区划分、养殖场拆迁加大了养殖业风险,同时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极低。15年4月养殖利润终于开始上行趋势,并于6月初达到峰值。2016年猪价创出新高,主要受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水平过低影响,市场看涨氛围浓厚,养殖户压栏,进一步加大猪价上涨幅度。今年6月左右,前期的压栏使得供应大增,强降雨天气肆虐,猪肉消费减少,又使猪价暴跌20%。至今仍处于相对窄幅波动中。

  图9: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       图10:外购仔猪养殖利润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金瑞期货

  农业部公布10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3.9%,生猪存栏环比持平同比下降3.4%。预计11月份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4.1%。5月份以来后备母猪补栏持续低于预期,环保问题影响今年后期和明年后备母猪销售,后期母猪屠宰量也不会大幅减少,预计能繁母猪存栏至少继续下降至年底,2016-2017年能繁母猪存栏仍将低位运行。

  图11:2015-16年我国生猪存栏对比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金瑞期货

  同时,我国进口猪肉量暴增也值得关注。今年前10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猪肉139万多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巨量进口的背后,是悬殊的价格差:业内人士透露,美国市场出栏生猪的价格每斤大约合人民币2.5元,而中国生猪价格则是每斤8.5元,差了6元。这样的价格差异主要归因于养殖环境的不同。目前80%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生猪养殖成本大大降低。其次,规模化养殖所带来的专业化有利于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又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比如场内保持光照和温湿度恒定,这样的技术是普通养殖散户无法负担的。

  图12:生猪出栏同比变化率       图13:生猪出栏累计值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农业部 金瑞期货

  2015/16年度饲料总需求增长率维持1.2%,2016/17年度饲料总需求增速维持1.9%。目前影响饲料需求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动物疫情和环保。目前部分地区拆猪场过于简单粗暴,未来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可能超预期。尤其今年白羽肉鸡祖代父母代换羽较多,导致商品苗抗病力低,或许有较大的疫情风险。从父母代肉种鸡产蛋期存栏和父母代苗销量来看,四季度鸡苗量稳定。明年上半年出栏量较大,对价格有一定压力。

  图14:中国肉鸡养殖利润及肉鸡苗价格  图15:中国商品代肉禽总存出栏量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芝华数据

  蛋鸡行业来看,四季度淘鸡量少,淘鸡价格仍将维持高位。10月开始鸡蛋供给量将持续回升,预计鸡蛋价格下降。去年7月后蛋鸡苗补栏持续好转,考虑到蛋鸡淘汰情况,供给压力将在四季度后集中释放,但同比增加有限。据博亚和讯监测,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商品代鸡苗销量高达11.5亿羽,同比上涨6.38%。2015年8月开始商品代鸡苗补栏积极性较高,市场供不应求,2016上半年种蛋入孵率在90%左右,创三年新高;而7、8月入孵率持续低迷在40-50%。2016年祖代进口蛋鸡在4季度陆续释放产能,在产父母代蛋鸡存栏小幅反弹。由于近年来蛋鸡养殖持续盈利,资金进入市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减,今年第四季度半年前补栏的蛋鸡陆续开产,后期供应压力增大,2017年上半年存栏持续高位运行。

  图16:中国商品蛋鸡产蛋期存栏和鸡蛋产量  图17:中国鸡蛋现货均价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芝华数据 Wind 金瑞期货

  2017年祖代蛋种鸡或依然以西班牙进口为主,品种以海兰、罗曼为主。全年在产祖代存栏或继续维持在50万套以上。今年祖代蛋种鸡陆续释放产能,在产父母代存栏小幅反弹,父母代鸡苗或高位回落。2016年养殖成本趋降,四季度存栏增加,因此2017年供应压力仍存,上半年蛋价或低位运行,局地破三可能性较大。养殖利润方面,2017年盈利程度有所下滑,或存在亏损风险。

  图18:中国蛋鸡养殖利润       图19:中国鸡蛋流通价差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Wind 金瑞期货

  四、供需平衡及价格展望

  根据主要机构的相关预测,2016/17年度预计蛋白需求增速3.6%,豆粕需求增速7.3%。2015/16年度我国进口大豆8230万吨,2016/17年度我国进口大豆8620万吨。年度商业库存由776万吨扩大至782万吨。

  表2:16/17大豆年度供需平衡表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表3:16/17月度油籽供需平衡表

金瑞年报:豆粕区间震荡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金瑞期货

  从价格方面,由于近期的需求较好,尽管供给端巨量,CBOT大豆的价格水平仍旧维持高位,随着南美收割工作启动,明年年初美豆价格或受到冲击,远期由于气候、货币及运输物流的不确定性,震荡偏多的概率较大。回溯历史数据,每作物年度里八至二月的交易区间主要取决于南美的天气以及种植面积的变化,故16/17年度暂以这两个因素为核心风险点,整体波动区间或为950至1150美分。除品种本身的供需关系之外,宏观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2016年美元加息预期持续走强,导致国际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贬值。从国内经济基本面来看,外贸出口盈余,“一带一路”加速推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际方面,人民币加入SDR,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增配人民币资产的需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国内豆粕盘面大方向仍将跟随美豆,阶段性强弱由榨利、国内供需关系主导。加之国内下游养殖业需求稳中趋强,2017年豆粕或保持偏多运行,价格波动区间上移,预估在2500至3500元/吨。

  金瑞期货 贺媛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