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3日 21:15 新浪财经 微博

  豆类:

  2016/17年度全球大豆和豆粕供需格局将趋向于平衡,助于豆粕价格运行重心的稳定,不过考虑到国内17年通胀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宏观环境,豆粕价格总体将倾向于以振荡略偏强走势。因全球植物油的去库存以及一季度棕榈油减产预期不变,2017年豆油表现或将更加亮眼,预计豆油整体上涨创出阶段性顶部后在高位宽幅振荡运行。

  第一部分

  2016年整体市场回顾

  一、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回顾

  就2016年国内外豆类市场走势来看,黄大豆1号走势相对独立,大商所豆粕受CBOT大豆走势影响较大,但又因其基本面变化而存在些许差异,而美豆油和国内豆油期货价格走势接近。因此,以下就从美国大豆、国内黄大豆1号、国内豆粕以及国内豆油走势四个方面对2016年国内外豆类期货市场行情走势进行回顾。

  (一)CBOT大豆期货走势回顾

  2016年美国大豆期货走势可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1月-2月):2015年美豆丰产导致期价最低下探至850美分/蒲式耳,几次测试都未能下破,确定底部,不过适逢南美收割上市,市场供应增加,美豆指数维持在850-890美分/蒲式耳区间内盘整。

  第二阶段(3月-6月中旬):阿根廷遭遇洪涝灾害,导致市场对该地大豆产量下滑担忧,同时提振美豆需求预期,美豆指数突破盘整期间后一路走高,表现气势如虹,最高涨至1187.4美分/蒲式耳,涨幅达到36.7%。

  第三阶段(6月中旬-7月):南美天气炒作落下帷幕,而拉尼娜又没有如期而至,美国主产区迎来良好天气,利好于作物生长,单产和产量预估不断被调高,令美豆期价遭遇“滑铁卢”,一路从最高点下跌至954.2美分/蒲,跌幅达到19.6%。

  第四阶段(8月-10月中旬):随着前期价格不断回落,丰产格局利空得到市场消化,再加上中国需求强劲引发美国出口预期,支撑期价保持在940美分/蒲上方运行,呈现三角形整理形态。第五阶段(10月下旬-12):美豆出口需求强劲以及南美天气存在不确定性,刺激价格突破整理形态,运行重心振荡上移,12月中下旬因阿根廷出现降雨改善产量预期,导致前期天气升水被挤兑出市场,期价顺势回落,触及上行同道下轨。

  图1.美豆指数合约日K线图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二)国内黄大豆1号期货走势回顾

  2016年黄大豆1号指数走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1-4月上旬):2015年国产东北大[微博]豆质量不佳,高蛋白大豆量少,而关内大豆质量相对较好,南方市场需求转向关内大豆,东北大豆供需偏松导致黄大豆1号从2015年8月份持续向下探底,延续至2017年一季度,在4月上旬探得年内低点3314元/吨。

  第二阶段(4月上旬至6月):这个时期部分农户正忙于耕种新季作物,无暇顾及销售旧豆,也有部分农民存在惜售心理,市场供应缩紧。此外,我国加强对进口大豆流向监管,部分港口实行封港,利好于国产豆食用消费需求,黄大豆1号探底回升,最高上涨至4031元/吨,涨幅21.6%。第三阶段(7月-11月上旬):7月份开始国家开始拍卖国储大豆,增加市场供应,导致期价振荡走低,与此同时,国产大豆遭遇干旱天气,对新豆单产和产量造成威胁,在多空因素交织下,黄大豆1号宽幅振荡,形成类双重底形态。

  第四阶段(11月中旬-12月)由于新运输政策限制超载,国内春节前运输紧张,车皮难清,东北大豆外销困难问题难解,蛋白厂担心后市供应情况而提前备货,同时国产大豆压榨利润回升,油厂收购增加,产销区供需存在不对称性,导致期价突破双重底形态后加快拉账,最高涨至4407元/吨。

  图3.黄大豆1号指数合约日K线图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三)国内豆粕期货走势回顾

  2016年大商所豆粕期货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3月):春节前国内下游存在备货需求,豆粕价格受到一定支撑,但是因为美豆触及850后在低位盘整,使得豆粕指数也在2300-2450元/吨区间内徘徊

  第二阶段(4月-6月):阿根廷降雨过多引发市场对产量担忧,提振美豆期货走高,大豆进口进口成本提高。同时我国为了控制进口豆流向,山东等一些港口经历封港和商检加严,导致大豆不能即使卸船运至油厂,部分地区豆粕出现供应偏紧状态,亦提振豆粕价格。在这两个主要因素主导下,豆粕期价呈现火箭式上涨。

  第三阶段(7月-10月中旬):南美天气炒作告一段落,市场焦点转向美国大豆,美国天气良好,市场机构不断调高单产预估,丰产预期越加强烈,压制豆粕价格见顶后快速下跌直至8月份,国内大豆进口趋于下降,下游采购增加,阻止价格的快速下降,加上美豆出口预期利好,豆粕价格下跌节奏变慢,转为振荡走低走势。

  第四阶段:(10月下旬-12月份):先因美国大豆出口表现强劲以及国内供需偏紧而振荡走高,运行重心小幅上移,后因阿根廷迎来降雨,天气升水被挤兑,拖累国内豆粕期价走势,再加上年底资金紧张,市场资金流出明显,加深下跌幅度。

  图2.连豆粕指数合约日K线图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四)国内豆油期货走势回顾

  2016年国内豆油期价整体处于筑底回升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阐述:

  第一阶段(1月-4月下旬):在春节油脂备货、原油反弹、印尼棕榈油船检“砷”超标、棕榈油受厄尔尼诺影响产量减少,豆油期价跟随棕榈油走出底部,最高上涨至6514元/吨。

  第二阶段(4月末-10月中旬):这个阶段美豆种植面积增长和天气良好促进单产预估调高,丰产格局奠定,国内国内大豆集中到港,豆油供应增加,库存持续被推高,国内外豆油供应预期增加构成价格的上涨阻力。与此同时,棕榈油表现好于豆油,棕榈油处于增产周期,但因厄尔尼诺滞后影响,产量低于往年同期,导致棕榈油库存先增后减,国内棕榈油则因进口亏损而导致供应减少,提振棕榈油价格走势,同时也对豆油构成有力支撑,在多空因素交织,豆油指数在这个期间构成上升三角形整理形态。

  第三阶段(10月下旬-12月):10月份下旬棕榈油意外传出减产消息,使得豆油跟随棕榈油快速拉涨,突破整理形态,随后因缺乏实质性消息指引,期价陷入振荡调整走势,测试三角形上轨后回升,在美国提高生物柴油掺和标准和国内消费需求旺季的推动下,豆油快速拉上,运行重心上移,但在12月末因特朗普提名认为环保制约美国经济的伊坎为特别顾问,令市场担心17年美国生柴掺和标准,回吐前期涨幅,但整体保持上行同道内。

  图4.国内豆油指数合约日K线图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资料来源:文华财经

  二、2016年国内豆类现货行情回顾

  2016年豆类现货市场从原料供应、现货价格两个方面回顾。

  原料供应方面:2016年1-11月,我国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423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7262万吨,同比增加2.2%。库存方面,1-2月因国内油脂节前备货和进口量减少,大豆港口库存从720万吨的高位下降至630万吨,实现去库存化。随后南美大豆陆续到港,国内库存出现回升,2月至8月份始终在660-700万吨之间波动,9-10月份进口淡季导致库存波动范围下降至640-670万吨之间。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现货价格方面:第一季度,因春节前备货需求支撑,张家港普通蛋白豆粕在春节前保持在2600元/吨附近,春节后需求降温,淡季令豆粕现货价格下跌至2400元/吨。张家港四级豆油现货价格则跟随盘面振荡走高,从5800元/吨上升至6120元/吨。第二季度,因港口商检加严,下游需求又大量备货,部分地区供应偏紧,豆粕现货价格从2400元/吨上涨至3570元/吨。压榨量增加,而豆油处于消费淡季,库存不断推升,导致豆油现货价格在5960-6200元/吨区间内波动。第三季度初大豆到港量增加,供需格局改善,豆粕从高位回落至3140元/吨,随后稳定在3140-3250元/吨之间。棕榈油供应偏紧,现货报价坚挺,加之豆棕价差偏低促进豆油消费,豆油现货价格运行重心小幅抬高,在6200-6400元/吨。第四季度,因国内外运输成本增加,大豆运抵油厂节奏较慢,豆粕库存持续下降,油厂挺价意愿较强,豆粕现货价格从3200元/吨上涨至3550元/吨。节前备货增加,油脂迎来消费旺季,豆油进入季节性去库存,豆油现货价格持续上涨,最高涨至7380元/吨。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第二部分 2017年行情展望分析

  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全球大豆供需基本面

  1、全球油籽:生产恢复增产状态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16/17年度全球油籽产量5.51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2916万吨,升幅为6%。在油籽中,大豆产量份额占61%,菜籽12%,其他(棕榈仁、花生、棉籽、葵花籽、椰肉干)为27%。

  从分项上来看,2016/17年大豆增产2469万吨,占油籽总增量的75.9%,说明大豆丰产是油籽增产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菜籽生产则连续四个年度缩减,拖累油籽生产扩大的步伐。这里的全球油料数据不包括棕榈果肉,棕榈果肉压榨的棕榈油产量预计同比提高9.6%。结合两者数值来说,2016/17年度全球油料由上个年度的小幅减产转为生产扩大,幅度在6-7%之间。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全球大豆供需:近三个年度供求维稳

  正如上文所说,大豆是产量最高的油料,2016/17年度产量预估3.38亿吨,近五年里除了15/16年度出现减少,其他年份均呈现同比增长,累积增幅为28.3%,消费量提高4.5%至3.3亿吨,增幅不及当年度产量,故而推高结转库存,16/17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为8285万吨,相比于上一年度的7722万吨,增加563万吨(或7.3%),库存消费比由2015/16年度的24.42%升至25.10%。虽然2016/17年度较上一年供需略转松,但是幅度相对较小,近三个年度全球供需格局维稳为主,保持在25%左右。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大豆G-3主产国供应情况

  美国、巴西、阿根廷是大豆的主产国,这三国产量占全球产量比例分别为35%、30%、17%,也就是这三个国家占比达到80%以上,又因其生长周期存在差异,因此G-3主产国大豆供应周期将影响全球大豆阶段性走势影响。以下具体分析: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大豆供应主要来源于美国旧豆和南美。

  2016/17年度美国旧作大豆丰产格局奠定,USDA预估为1.1868亿吨,同比增长11%。在丰产格局和中国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四季度美豆出口需求表现强劲,截至2016年12月12日,累计装船运出2962万吨,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32.3%,占USDA预估值的53.1%,之前三个年度同期分别为45.8%、53.62%、45.56%,可见2016/17年度前三个半月美国出口销售进度较快。但是从周度出口数据来看,11月份平均周度在250万吨以上,12月前半个月平均在185万吨左右,可见出口速度开始放慢,2017年一季度仍是美豆出口时间窗口,但是届时巴西大豆也开始收割上市,因美元升值,雷亚尔贬值,南美竞争优势加大,美国出口需求将面临挑战。在南美天气良好和运输顺畅的情况下,2017年1月份开始美豆出口销售速度可能进一步放慢况,从而减弱出口需求对期价支撑作用,在产量创纪录的供应格局下,供需环境可能较当前预期来得相对宽松。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由于初春农业产区出现大范围的降雨过程,使得巴西农户在2016年9月份提前种植大豆,且期间天气表现良好,种植活动进展非常顺利,据巴西农业咨询机构Safras称,截至2016年12月16日,巴西2016/17年度大豆播种工作已经完成97.7%,高于上年同期的95.5%,基本上与五年平均进度97.5%一致。

  2016/17年巴西豆种植面积预期增长幅度可能创下十年最低,约1-2%,再加上种植期天气表现良好,市场多数机构预测产量仍然同比增长,预测区间在1.004-1.035亿吨,上一年度为9650万吨。丰产预期带来出口恢复性增长,USDA料16/17年巴西出口将达到5840万吨的历史高位,较之前一年度提升7.4%。从预售进度来看,2016/17年销售进度不及上一年同期,截至12月初新豆预售量不到40%,上一年同期为55%。不过这不妨碍巴西大豆出口时间窗口提前开启,因为最大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许多农户比2015年提前两三周完成播种工作,大部分的播种工作于11月中旬结束,提前播种意味着提前上市,最早于12月底开始收割,1月份全面展开。据马托格罗索州农业经济研究所(IMEA)称,马托格罗索州农户已经预售47%的2016/17年度新豆,领先于全国进度,上年2015年同期则为55.4%。因为美元指数表现强势,雷亚尔汇率总体呈现下跌趋势,由2016年10月最低的3.1142下跌至12月中旬的3.3933,雷亚尔汇率刺激农户的销售意愿,2017美元存在加息预期,雷亚尔汇率预计振荡下跌,利于销售步伐的加快。

  另外,对最大进口国中国来说,12月份南美3月船期对应5月豆粕豆油盘面压榨利润略高于美国,可能促使部分贸易商将需求转向南美。巴西产量和出口同时增长,再加上17年盖过生物柴油掺混率提高促进豆油国内消费,当年度供需存在缺口,因此库存消费比由19.1%下降至18.0%。当然要注意的是,在4-7月南美大豆出口高峰期内,无论是巴西还是阿根廷,都时常有工人罢工事件发生,从往年数据来看,南美工人罢工普遍不会长时间延续,对市场的影响通常是间歇性的提振价格阶段性反弹,而较少推动趋势性的上涨。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阿根廷供应可能是2017年全球大豆供应情况中一个较大的变数,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2015年底新总统上台,撤销玉米小麦的出口关税,下调大豆出口关税五个百分点至30%,2017年没有继续下调大豆出口关税,基于作物之间关税政策差异,2016/17年阿根廷大豆种植面积可能小幅下滑,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预计2016/17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达到1960万公顷,比2015/16年度的2010万公顷减少2.5%。就种植情况来看,阿根廷与巴西提前播种情况相反,新季大豆播种活动因前期降雨而出现延迟,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发布的周度报告称,截至2016年12月22日一周,该国大豆种植播种面积为14860666公顷,相当于计划播种面积的75.8%,之前一周前为66.5%,但比2015年同期依然落后6%。1月份天气若出现干燥,可能还会影响双季大豆播种。第二,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可能呈现弱拉尼娜,阿根廷一季度干燥可能性高于往年,单产存在威胁。第三,阿根廷政府在10月份发布公告称,出口关税推迟至2018年下调,可能促使当地农民在2017年惜售囤库,等待出口关税下调带来的价格受益。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大豆供应主要来源于美国新豆。

  美国大豆和玉米价格比被视为评估这两种农作物经济效益吸引力的主要因素。许多分析师认为2.25的价格比率为中性,如果高于2.25,将鼓励农户种植更多的大豆。截至2016年12月22日,美国大豆与玉米现货比价为2.96,2015年同期为2.44,3月期货价格比值为2.90,2015年同期为2.27。无论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均明显高于上一年同期和中性值,收益效应将驱动农户更多选择种植大豆,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创造新的纪录。美国农业部本周发布的未来10年基线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预计达到创纪录的8460万英亩,比2016年增加2%,随后三年里的播种面积将会略微减少,然后在2021年将增至8410万英亩,之后到2026年期间的播种面积将保持稳定。美国农业部在每年的3月底和6月底公布农作物种植面积意向报告。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除了种植面积,决定产量另一重要因素是单产。2016年美国大豆单产为每英亩52.5蒲式耳,刷新最高水平。从过去二十年单产水平来看,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美豆单产基本十年上一个更高的台阶,只是期间会因为天气的不同而出现波动,2014/15年度开始单产水平上升至45蒲式耳/英亩以上。在不考虑天气的情况,按照近3年、近5年、近10年趋势线估算,2017年美豆单产预测分别54.3、55.1、50.03蒲式耳/英亩,结合上文所述的USDA种植面积预期(2016年收获面积占种植面积的99%),估算2017年美国大豆41.9-46.15亿蒲式耳之间,在种植面积基础上,2017年产量要与2016年持平,则单产水平在52.07蒲式耳/英亩左右,按照三、五年趋势线均高于这个数值,因此2017年产量提高存在一定概率,当然,当前单产和种植面积均是猜测,特别是单产的最终值受天气影响较大,特别是7-8月天气情况,很难预测数值。我们当前先基于天气表现良好的情况下,产量推升将推动农户积极销售,USDA报告称,2017/18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为21亿蒲式耳,比2016/17年度的预期出口量20.5亿蒲式耳增加5000万蒲式耳,对市场造成压力。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二)国产大豆基本面

  1、国产大豆产量:政策引导种植面积扩大

  2016年我国多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4月农业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主要是“两保、三稳、两协调”。我们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农作物种植面积作为基数,观察调整规划的目标,从对比情况来看,玉米种植面积规划调减,同时大豆和薯类杂粮明显调增。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振兴实体经济是一个方面,农业也是重要一环,农产品价格形成改革关键在玉米。过去12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2.1亿亩,增加的产量占整个粮食产量增长量的57%,因此,调减非优势产区的玉米面积,增加国内供给不足的大豆,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综合上述来看,2017-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倾向于扩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6/17年度大豆产量为131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为1250万吨,较2015/16年度增加6.02%。

  2、大豆进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从作物年度来说,2015/16年度中国进口大豆8322.5万吨,比2014/15年度的7835万吨增长6.2%,连续第二个年度下降。2016/17年度我国豆粕饲料需求和豆油食用需求保持增长趋势,带动国内大豆进口继续增加,但是因我国大豆种植面积预期扩大以及养殖业发展缓慢,进口增长速度放慢,美国农业部在2016年11月份供需报告里预测中国将在2016/17年度(10月至9月)进口创纪录的8600万吨大豆,和10月份预测值持平,比2015/16年度的8250万吨提高3.3%,增速连续第三个年度下降,之前三个年度的增幅分别为17.52%、11.36%、6.23%。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进口量为8500万吨,总体来说市场对2016/17年度我国进口量预估在8500-8700万吨区间内。未来几年在政策引导下,国产大豆有望持续增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放慢大豆进口步伐,阻碍其增长幅度的扩大。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从自然年度来说,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016年1-11月份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423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7262万吨,同比提高2.2%,其中10月521万吨、11月784万吨,根据船期统计,国家粮油中心预计12月份到港量在850万吨以上(有相关网站表示900万吨)、2017年1-2月分别预期770万吨和550万吨,2016/17年前五个月预计有3525万吨,而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进口8600万吨,这意味着要想达到USDA预估,2017年3-9月平均进口量为725万吨,2016年同期平均为694万吨,略低于压榨平均707万吨。

  从季节性来说,2016年12月上旬,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在662万吨,较历史同期来说的高位,但是2016年库存的“新常态”,为2017年库存设立高起点。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份预期到港量较多,库存保持高位,因巴西大豆提前上市,2月份预期到港较2016年同期增加100万吨,压榨量则因春节假期和工作日较少而下降,因此库存将维持高位,甚至上升。除非南美遭遇天气和运输问题、我国遭遇商检等问题,否则2017年巴西出口高峰可能提前,我国二季度大豆集中到港,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三季度季节性淡季来临,国产大豆进入青黄不接阶段,市场供应减少将导致港口库存趋向下降,直至四季度美国新作大豆顺利到港,推动库存再次攀高。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3、大豆需求

  国产大豆主要有种用、出口、食品及压榨等需求,其中,食品用量占比最高,进口大豆则按照国家规定流向榨油领域。

  大豆种用和出口量波动幅度比较小,基本稳定在75万吨左右,饲料大豆方面消费量150万吨;食用消费方面,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我国大豆食品用量预计为1130万吨,产量1250万吨,在考虑到种用、出口、饲料消费、压榨等,当年度国产大豆供需偏紧。压榨需求方面,豆油食用消费稳定增长5-7.5%,豆粕亦在5-6%之间,2015/16年度实际压榨量为8270万吨,出粕量6616万吨,则2016/17年度压榨量预估在8683.5万吨左右,折合成豆粕6946.8万吨,折合成豆油1563万吨,美国农业部预计压榨量为8650万吨,略超过进口预估8600万吨。

  4、库存情况

  综合以上供应和需求两方面,2016/17年度国产大豆呈现供需缩紧,供需缺口在100万吨左右。结合进口大豆数据,2016/17年我国大豆库存为1446万吨,比2015/16年度下滑14.49%,库存消费比为14.32%,比2015/16年度下滑3.4个百分点,连续第二个作物年度下降,整个供需格局改善明显。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库存就是国家临储库存。在2014年抛储之前,国家临时储备总库存量约为778万吨(其中包括东北移至关内的储备豆115万吨),其中2010年大豆剩余数量69万吨;2011年临储收购总量在320万吨左右;2012年临储收购总量88万吨左右,2013年临储大豆共301万吨左右。在2014年抛储248万吨后,临储总库存量约剩余530万吨(其中包括东北移至关内的储备豆115万吨)。2016年我国进行抛储,实际成交165万吨,国储库存剩余365万吨,2016/17年国产大豆供应偏紧,一旦国产豆出现紧缺情况下,国家在2017年二三季度很可能进行抛储,调控市场价格,从数量上来说能够补充当年度供应缺口,2017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期增大,产量进一步扩大,四季度大豆供应相对充足。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三)国内外豆粕基本面

  我国在豆类三品种中,只有豆粕是实现了自给自足,并有能力出口的唯一品种,在对它的分析中,着重考虑国内供需情况。

  1、养殖行业

  豆粕是饲料配方添加中重要的一种原料。从饲料结构来看,2016年全价饲料产量中猪饲料产量占比为36%,鸡料为35%,鸭料15%,水产饲料为13%,反刍饲料为1%。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由于接连遭遇禽流感疫情、生猪行情性亏损引发母猪大量淘汰等情况,2014年国内养殖业整体不景气,对饲料需求造成严重打击,2015-2016年均处于恢复周期中。2016年家禽养殖业恢复速度好于生猪,提振饲料产量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而饲料行业要重新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需要依赖于生猪行业的恢复情况。在肉价上涨的基础上,能繁母猪存栏量却无明显增加,在经历2016年3-4月份短暂的回升后,5月份开始,存栏连续环比下降,不断刷新八年来最低纪录,截至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703万头。能繁母猪恢复缓慢,阻碍生猪增栏周期的进程,今年1-10月份生猪存栏量始终处于38000万头之下,且保持在8年来同期最低水平,10月份生猪存栏量为37709万头,较上个月持平,同比下降3.51%,之前两个月环比均出现增长,而且前期有部分养殖户压栏,生猪出栏重量提高,对饲料需求增加,猪料销量稳定增长。

  究其母猪存栏持续下降的原因,除了6-7月份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区大规模强降雨的影响之外,还一重要的因素就是环保监管。2014年-2016年期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及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出台提高了养殖行业的进入门槛。9-10月畜牧污染整治力度加大,猪场强拆现象屡屡发生,虽规模化企业补栏迅速,但仍弥补不了散户退出的空缺,导致存栏再度下滑。此外,在能繁母猪存量偏低以及补栏谨慎的状态下,春节前还有一波出栏高峰,2017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量仍有小幅下滑的可能。至于明年二季度,如果明年春节后存栏量以38000万头估算,二季度生猪存栏要恢复至2015年之前的水平,则增长率要达到10.5%,回顾过去八年同期的水平,最高也仅为2.6%,基本无法实现,更何况根据猪生长周期,2016年10月能繁母猪还在历史低位,而PSY缓慢增长,制约2017年二三季度的生猪存栏增长幅度。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饲料产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4-11月我国饲料产量为2.25亿吨,上一年同期为2.14亿吨,增长5.4%。2015年3-12月配合饲料总产量为1.34亿吨,混合饲料总产量为5603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55.9%和23.3%。过去15年来,我国饲料产量始终保持增长趋势,但是2010年以来,我国饲料产量增速不断缩窄,近两年增长速度只在5%左右。据农业部《全国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2016-2020年五年时间里饲料消费年均增长约400万吨,增速约为1.9%,这意味着未来四年内我国饲料需求增速进一步放缓,进入低速增长期,2017年预计在2-5%之间。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017年对豆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能量饲料,二是替代品。首先是能量饲料方面,目前玉米-豆粕型饲料为主体的配合饲料论。玉米是2017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重点在引导种植面积减少,旨在去巨量库存。2016/17年作为我国玉米去库存的第一个年度,供应压力难减,尚难进入趋势性上涨周期,更可能会是一个筑底周期,价格的底部则要取决于2017年国储玉米是否进行拍卖和计划拍卖数量,因此预计2016/17年度玉米价格在低位振荡徘徊。其他能量饲料包括小麦、高粱、大麦、DDGS等。2016年1-10月我国高粱进口量为620.7万吨,同比减少29%,大麦为417万吨,同比减少57.1%,DDGS为283.2万吨,同比减少52.2%,这三个品种,这意味着这些是玉米的替代品,同时这些能量饲料间接替代部分豆粕等蛋白原料,比如像小麦的粗蛋白含量为13.4%,大麦在11-13%,DDGS为27.5%,高粱为9%,而玉米在7.8-9.4%之间。可见在这之中DDGS对蛋白粕影响较大。2016年9月商务部初步裁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存在倾销,中国国内干玉米酒糟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干玉米酒糟产品实施保证金形式的临时反倾销措施。因此2017年DDGS进口量将比2016年减少,有利于蛋白粕在饲料中的使用。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其次是替代品方面,我国豆粕替代品由菜粕、DDGS、棉籽、鱼粉、花生粕、葵花籽粕等。从美国农业部对中国蛋白饲料的压榨原料2016/17年压榨量进行预估,分别是菜籽1680万吨(同比减少9.19%,花生915万吨(同比增加5.17%),棉籽785万吨(同比减少6.55%),葵花籽132万吨(同比减少5.71%),四个品种压榨量总和为3512万吨,同比减少5.08%,压榨量的减少意味着副产品粕的整体下降,这将有利于提振豆粕的消费量。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从全价饲料中各养殖板块中豆粕添加比例来说,2016年11月猪料中豆粕添加比例为20.75%,2014年-2016年波动范围在19%-22%,鸡料中添加比例为14.57%,近三年波动范围10%-15.14%,鸭料中豆粕添加比例为8.86%,近三年波动范围为7%-10%,反刍料添加比例为13.67%,范围9.7%-13.67%,水产料为8.67%,范围8.67%21%。由数据可见,2016年豆粕在猪饲料中添加比例相对稳定,保持在中等水平,在鸡料和反刍料中的添加比例保持在偏高水平,鸭料添加比例略有下降,但仍处中等偏高水平。水产料的添加比例则变动较大,在11月以前保持在14%-18%之间的中等偏高水平。整体来说,2016年豆粕在全价饲料中添加比例较2014和2015年同期有所增加,处于偏高水平内,2016/17年菜粕、花生粕、棉籽粕、葵花粕供应量下滑,作为蛋白粕的替代品的豆粕添加比例预计保持2016年偏高水平。

  总体来说,至2017年上半年,预期生猪存栏增长幅度难有亮眼表现,在不发生大规模养殖疫情的情况下,预计在这期间饲料需求保持稳定,随着时间推移,生猪存栏持续恢复,四季度豆粕饲料需求增长幅度或扩大。2017年养殖仍在恢复周期内,饲料产量延续低速增长阶段。DDGS高粱等进口减少促进能量饲料玉米使用增加以及豆粕的其他替代品供应减少,使得豆粕添加比例维持偏高水平,故而预期豆粕需求增速略高于饲料产量幅度(2-5%),预计在5-6%之间。

  3、国内豆粕供需情况

  根据上文所述,大豆进口量增速放慢,同时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预期扩大,豆粕供应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16/17年度(2016年10月至次年9月)国内大豆出粕量为6946.8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进口量为3万吨,当年度供应量为6950万吨左右;需求方面,我国养殖行业继续恢复,但恢复速度不尽人意,虽然豆粕添加比例稳定在偏高水平,但是饲料生产呈现低速发展阶段,制约豆粕饲料需求增长幅度,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豆粕饲料消费增长6.6%至6559万吨,其他消费105万吨,出口量维持190万吨,总需求量为6854万吨,当年度供需富余100万吨左右,结转库存变动幅度小于消费需求,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度小幅下滑,供需格局整体维稳为主。

  (四)国内外豆油基本面

  1、全球植物油供应

  全球油料产量在经历2015/16年短暂的减产后重新回归增长趋势,下游油脂的供应也随着提高。其中,三大油脂约占全球植物油产量的78%,棕榈油比例最高,豆油次之,菜籽油第三。2014年9月份超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对棕榈油造成严重影响,棕榈果生产率从2015年的1.98吨/公顷下降至2016年2月的0.97吨/公顷,毛棕榈油压榨率从2015年10月的21.31%下滑至2016年6月份的19.64%,导致15/16年度总体产量出现下滑,为2000/2001年度以来首次。2016年5月厄尔尼诺天气落下帷幕,随着时间的推移,厄尔尼诺对棕榈油生产的影响将逐渐消退,2016/17年棕榈油产量恢复,预估增至6450万吨。豆油同比增加3.7%至5365万吨,是近四个年度的最低增长幅度,菜油产量同比减少3.3%至2679万吨,为近九年来首次负增长,主要是效益降低造成种植面积缩减。总体来说,棕榈油生产恢复以及豆油产量低速增长,将盖过菜籽油生产萎缩,2016/17年度全球植物油产量扩增,USDA在2016年12月报告中预估为值为18572万吨,比2015/16年度提升4.86%,之前三个年度同比增幅分别为6.34%、3.1%、0.07%,可见全球植物油在经历两年的降速增长后,生产幅度有再度扩大的迹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2、全球植物油需求

  全球植物油主要用于食品方面和工业方面。

  食品方面,从近十二年数据来看,随人口持续稳定增长,植物油食品用量提升速度稳定在3-4%之间,2016/17年度也不例外,美国农业部预计16/17年度食品用量为140.56万吨,占总消费量的77%,虽然较十年前的81%下滑4个百分点,但是仍为植物油主要的消耗途径,因此奠定了全球植物油需求刚性、平稳的基调。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相对于食品需求的稳定且占比下滑,工业需求近年来的波动较大,且占比有所提高,成为植物油消费中可能存在的亮点,因此我们关注2017年生物柴油需求情况,也就是要分析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原油市场和植物油主产国关于生物柴油的政策。

  首先是原油市场,2016年12月10日OPEC与非OPEC产油国在维也纳达成了十五年来首个联合减产协议,非OPEC产油国同意每日减产55.8万桶原油以配合OPEC产油国的减产行动。OPEC与非OPEC产油国联合减产举措提振国际原油再度冲高,一些能源市场分析师预计到2017年初原油价格可能突破60美元/桶。原油价格的上涨,有利于促进替代品之一的生物柴油的需求,从而拉动生物柴油原料的豆油、棕榈油等品种需求,刺激其价格走势,再加上原油价格将影响农产品生产和农用机械的生产、运输等成本。因此,原油和我国油脂价格存在一定正相关性。近5年的ICE布油和三大油脂期价相关系数均超过0.73,这意味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将间接支持植物油市场。

  其次是植物油主产国关于生物柴油的政策。

  美国:2016年9月美国生产1.35亿加仑,使用10.12亿磅原料,其中有5.37亿磅是大豆油,也就是说大豆油使用量占美国生物柴油原料的53%,说明大豆油是美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2016年1-9月共生产11.38亿加仑生物柴油,共使用43.63亿磅大豆油,从这两个数据估算,每生产1亿加仑生物柴油需要消耗3.8亿磅大豆油(约17.24万吨)。

  EPA宣布将2017年生物柴油掺和标准从2016年的19亿加仑上调至20亿加仑,2018年上调至21亿加仑,将总再生燃油掺和量从2016年的181.1亿加仑,上调至2017年192.8亿加仑。其实从2007年开始的《能源法案》已经明确了2022年之前每年的可再生燃料的使用量,但考虑到RFS计划可能对经济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国会授权EPA根据实际情况修正每年的可再生燃料使用标准,并在每年11月底前公布下一年度的标准,如果EPA生物柴油搀和标准真的执行,那么2017-2018两年连续上调1亿加仑,将刺激豆油需求,预计美国豆油库存消费比将下滑至6%以下。但是这一项标准能否顺利执行存在非常大的变数,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和他一样是气候变化怀疑论者的俄克拉荷马州总检察长斯科特·普瑞特为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随后在12月份提名卡尔·伊坎为特别顾问,伊坎曾表示环保署和银行业监管是拖累美国企业投资的两大障碍,令人担忧政府将可能降低对生物燃料混合比例的支持。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南美:巴西国会在2016年3月批准一项方案,未来12个月内掺混比例将由目前的7%上调至8%,在随后的24个月内将进一步上调至10%,也就是2017年2月份巴西将把生物柴油掺混率调高至B8。豆油是巴西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2015年巴西生物柴油产量为346万吨,作为原料的豆油使用267万吨,占比77%。油世界表示巴西2017公历年生物柴油产量增至创纪录的385万吨,同比增长13%,假设占比77%不变,估算豆油使用量为296.45万吨,折合成大豆1646.9万吨,较15年增加203.7万吨。

  阿根廷是全球主要的生物柴油出口国,欧盟曾是阿根廷生柴最大出口市场,但2013年11月欧盟实行反倾销税后,阿根廷出口转向美国和秘鲁,2016年2月秘鲁决定对阿根廷生物燃料实施反倾销关税,3月把生物柴油出口关税从1月份的1.62%提高到3.89%,同月世界贸易组织[微博]判定欧盟对阿根廷生产的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税的部分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微博]的相关规定,这些因素将使得阿根廷2017年生物柴油生产和出口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马来西亚和印尼:2016年马来西亚政府三次提出“B10生物柴油计划”,三次推迟,最后一次提出为11月份。2017年大马政府再提出的10%掺混率的可能性仍较大。2015年印尼总统上调生物柴油补贴,并将生物柴油掺混最低比例从10%上调至15%,2016年进一步上调至20%,计划到2020年最低掺混率达到30%。

  从两个政府对生物柴油强制掺混的计划可以看出,政府支持生物柴油意愿较为强烈,将不断为顺利施行创造条件,生物柴油掺混率的提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远期棕榈油工业需求向好。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棕榈油主产国对生物柴油掺混率计划

  总体来说,全球植物油工业需求在2000/2001至2005/2006年度期间内呈现高速增长,随后几年里进入稳定增长态势,占总消费量的比例也从1999/2000年度的10%上升至2013/14年度的24.5%。直至2014/15年度原油市场经历长时间的持续暴跌,严重打击作为替代品的生物柴油需求情况,植物油工业用量也在2014/15年度出现十五年来的首次下降。

  2016年原油期货见底回升,运行重心抬升至40-55美元区间内,且还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部分植物油主产国家也在推进生物柴油掺混率提高的政策,2015/16年度和2016/17年度生物柴油需求回暖,植物油工业用量恢复增长,但增速较之前放慢,其用量在总消费量中的比例也保持在24%左右。

  3、全球植物油库存

  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显示,在2016/17年度产量增长速度4.86%(1.857亿吨)的背景下,全球植物油消费需求提升3.28%至1.835亿吨,再加上植物油在装卸转运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损耗等其他因素造成有360万吨的消耗,当年度的消费总量略高于产量,期末库存进一步下降至1807万吨,库存消费比由10.9%减至9.8%,连续第3年下降,同时也是近七个年度以来首次降至10%以下,全球植物油2016/17年度是指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份,显示这期间内仍在去库存过程中,全球植物油呈现供需偏紧格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厄尔尼诺对棕榈油的影响将消退,美豆种植面积预期扩大,若天气不发生极端变化,产量进一步抬高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预期2017年将是油料恢复增产的年度,将带动植物油供应的增加,特别是全球植物油产量占比最高的棕榈油的增长将阻碍2017/18年度进一步去库存,2018年供需格局可能发生转变,未来三大油脂强弱关系也将发生转变,棕榈油“领头羊”地位将逐渐丧失。

  2016/17年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全球植物油去库存进程表现良好,供需格局持续性改善,当前处于供需略偏紧状态,对油脂价格的支撑作用明显,2016/17年库存消费比与2002/2003-2003/2004年度、2007/2008年度、2009/2010年度相仿。我们不妨回顾过去这四个年度表现,从过后的下一年度的供需表现方面来说,除了2002/2003年以外,另外三个年度的下一个年度库存消费比均呈现回升至10%上方,从年度上涨幅度来说,CBOT豆油指数作物年度后年次的上半年两次上涨两次下跌,2008年涨幅超过30%,国内豆油指数三次上涨一次下跌,平均涨幅在6.1%左右。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4、国内豆油供应情况

  根据上文所述,大豆进口量增速放慢,同时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预期扩大,豆油供应保持增长趋势,预计2016/17年度(2016年10月至次年9月)国内大豆出油量为1563万吨。USDA对2016/17年我国豆油产量预估为1550万吨,同比增长6.4%,但增幅为三个年度内最低,基本上消耗当年度进口大豆量。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5、其他油脂供应情况

  贸易融资监管加强后,我国棕榈油的采购取决于利润,2016年因棕榈油处于减产状态,主产国报价坚挺,国内外价差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倒挂状态,特别是上半年,导致我国棕榈油进口水平低迷,港口库存持续下降,货权集中,支持现货报价。2017年预期二三季度棕榈油增产周期到来,将减轻主产国挺价意愿,内外价差有望出现好转。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我国将进口510万吨棕榈油,比上一年度的469万吨,增加41万吨。虽然我国棕榈油进口量有所增加,但是因为豆油进口水平低迷,食用植物油2016/17年度预估进口量69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35万吨。

  据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参赞报告显示,2016/17年度中国播种面积预计为70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1%,产量预计减少到1350万吨,比上年减少5.6%,折合成菜油472.5万吨。今年已经上市的新菜籽品质不及往年,因生长早期气温偏低,而成熟期多雨,使得今年长江流域菜籽单产下滑且出油率下降,因而,最终统计的产量值仍有下调的空间。2016年1-10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301.9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76.3万吨或20.2%,更低于前年同期水平。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17年度油菜籽进口量预计为380万吨,比上一年度减少21万吨,折合成菜油144.4万吨。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从2016年10月份开始,我国再度开启年内的第二次菜油抛储时间窗口,截至2016年12月7日期间,共抛储9次,累计计划拍卖89.11万吨,成交87.11万吨,成交率达到100%,成交均价从5904.09元/吨抬升至7172元/吨,涨幅达到25%。从短期来说,抛储增加市场供应,但从长期来说,拍卖活动是去国储库存的过程。按照如今的出库速度,2017年年中即可将国储菜油绝大部分出库。抛储过后,菜油将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来填补缺口,即供应端料将面临偏紧的局面。目前市场对国储菜油的热情也已反映后期供应不足的预期,即国储油流入市场的同时,一部分也将转为商业库存缓冲后期的供应忧虑。

  6、油脂需求情况

  我国植物油的品种主要有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其中,豆油是植物油消费中占比最高。近几年,人均GDP增长与城镇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长的关联度逐渐缩小,在人均GDP为1000-3000美元的阶段,人均植物油消费年均增长8.2%,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后,城镇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则不再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而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稳定增长。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近六年消费情况也可以看出,我国三大油脂消费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发展,2011/12年度至2015/16年增长率维稳在3-5%之间,2015/16年我国消费量为2835万吨,同比增长2.53%,2016/17年度消费量预估为2935万吨,同比增长3.53%。其中,豆油的消费量预估为1620万吨,增长率稳定在5-7.5%之间。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7、库存情况

  国内油脂方面,在不考虑2017年菜油抛储情况下,16/17年国内三大油脂当年度供需存在缺口100-200万吨,2013年产菜油若持续拍卖能弥补市场供应,但是随着拍卖活动连年进行,未来在临储库基本售罄后,油脂供应需要更多进口国外来补充,而人民币贬值和原油上涨带来的运输成本增加,将使油脂成本提高。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豆油方面,美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豆油供应为1550万吨,进口为82万吨,国内消费量为1620万吨,出口预估11万吨,当年度供需富余1万吨,期末库存增加1万吨至60万吨,库存消费由3.9%下降至3.7%,豆油供需格局相对平衡。

瑞达年报:豆粕供需平衡

  二、2017年豆类市场展望

  2016/17年度全球大豆较上一年供需略转松,但是幅度相对较小,近三个年度全球供需格局维稳为主,保持在25%左右,国际大豆价格运行重心应以维稳为主。就2017年一季度来说,丰产美国旧作和提前上市的巴西大豆形成市场竞争,美豆出口对大豆价格支撑效应减弱,国际大豆价格承压于全球市场供应充裕,;二三季度市场供应和价格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关注的点有两个,一方面是一季度南美产区天气,这是因为阿根廷供给存在不确定性,弱拉尼娜下阿根廷一季度干燥概率高于往常,双季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下降威胁不能完全排除,一旦供应端发生异常,容易引起原本供需格局维稳的大豆市场出现异动,造成市场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是处于种植和生长期的美国大豆,若2017年种植面积兑现2%的增长率,单产预估不低于52蒲式耳/英亩,那么美豆继续丰产,压制整个豆类的上行空间,美豆指数期价甚至可能去回踩800美分/蒲式耳,而一旦生长期天气的变动使得单产预估出现调整,那么期价底部维稳在900美分/蒲式耳平台之上。四季度美国新作大豆上市,最大中国市场进口迈入低速增长阶段,美国大豆出口需求对价格的提振力度或不及2016年同期,期价易陷入振荡走势。

  具体品种展望:

  大豆:2016-2020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倾向于扩大,2016年大豆遭遇干旱天气,抵消种植面积增幅,而我国食品用量持续提升,并且近两年来政府加强进口豆流向监管,2017年上半年国产大豆供需格局预期趋紧,4-5月份新粮播种时期,农户无暇顾及旧粮销售,届时市场供需紧张,价格可能走高。国家可能在三季度通过抛储进行平衡市场供需平衡,同时2017年大豆种植面积预期进一步增长,若无天气因素干扰,产量有望进一步增加,供需格局将由紧向松过渡,压制三季度国产大豆价格上方空间,对四季度大豆价格造成下跌压力。

  豆粕:大豆进口量增速放慢,同时国产大豆种植面积预期扩大,豆粕供应保持5%的增速。需求方面,2017年养殖仍在恢复周期内,饲料产量延续低速增长阶段。DDGS高粱等进口减少促进能量饲料玉米使用增加以及豆粕的其他替代品供应减少,使得豆粕添加比例维持偏高水平,故而预期豆粕需求增速略高于饲料产量幅度(2-5%),预计在5-6%之间。2016/17年度全球大豆和豆粕供需格局将趋向于平衡,助于豆粕价格运行重心的稳定,不过考虑到国内17年通胀和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宏观环境,豆粕价格总体将倾向于以振荡略偏强走势。从季节性来说,一季度南美上市,美豆出口竞争压力加大,美豆价格承压,影响国内大豆进口成本。同时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国大豆平均到港量预期同比提升,而春节禽畜集中出栏,饲料需求回落,豆粕供需偏紧局面将得到缓解,现货价格将振荡走弱,基差有望走弱。二、三季度大豆供应和期价易受国外市场和天气影响,价格波动幅度可能加剧。四季度进口先减后增,同时饲料需求幅度或扩大,市场供求同步增长,期价可能陷入振荡走势。豆油:在生产恢复增长的初期难以覆盖稳定增长的需求,2016/17年度全球植物油供需库存消费连续第3年下降,至10%以下,显示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份期间内全球植物油仍处于去库存过程中,供需格局偏紧。只是随着全球植物油产量占比最高的棕榈油后期生产的增加和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期提高,2017/18年全球植物油供应压力不容小觑,进一步去库存的阻力也加大,也就是2016/17年有可能是这一波去库存周期的尾端。2016/17年度国内豆油和豆粕供需都倾向于平衡,但是因为全球植物油的去库存以及一季度棕榈油减产预期不变,相比于豆粕,2017年豆油表现将更加亮眼和值得期待,预计豆油2017年上涨创出阶段性顶部后在高位宽幅振荡,豆油指数后市高点看向7700-8000元/吨。

  瑞达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