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2日14:03 新浪财经

  新浪期货讯 2017年12月1日-3日,由中国期货业协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在深圳召开。在12月2日上午举行的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上,主持人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方,与美国期货业协会亚太区主管 Bill Herder,一桥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David Ford,新湖期货马文胜,中信期货张皓,南华期货罗旭峰,宏源期货王化栋,永安期货葛国栋等国内外七位重量嘉宾展开对话,共议期货业的转型与发展。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在发言中指出,今年是中国期货业的转型年。一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和期货市场场外市场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第二,资产业务管理的转型,特别是资产新规以后,应该有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是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资管体系的建立;二是期货公司主动管理的资管体系的建立。他表示,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机遇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业务的机会值得每一个机构去关注。

  中信期货董事长张皓表示,目前期货行业的创新主要在资产管理与风险管理两大板块取得良好成效,一方面,从服务实体企业上看,目前正致力于为中小产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服务三农、助力期货扶贫的工作当中,期货公司运用期货市场特有的风险管理工具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得到各方的较好认同。

  另一方面,从期货公司自身发展来看,现在期货公司也取得较好的转型成效。张皓表示,以往期货公以通道业务为主,具有强周期与收入波动性大的特征,期货公司的转型使得公司经营收入稳定性与抗波动性都有相对的提高。

  宏源期货董事长王化栋在会上表示,大宗商品大类资产的一类,近两年期货公司一直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层面上,经营相关衍生品,但基础品却涉及较少,可以优化基础品与衍生品结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资产配置。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与资产配置,王化栋建议,期货行业应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给予期货公司容错试错的创新,加大建设力度应对期货公司应对对专业复合型人才建设的缺口。

  同时,他指出,期货公司目前面临最大的困惑,是客户个性化需求与期货公司资本能力不相配的矛盾,期货公司的融资渠道是否能够更加灵活也是未来期货市场深化突破口。

  以下为文字实录:

  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

  主持人: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方

  讨论嘉宾:

  中信期货董事长 张皓

  新湖期货董事长 马文胜

  南华期货总经理 罗旭峰

  宏源期货董事长 王化栋

  永安期货总经理 葛国栋

  美国期货业协会亚太区主管 Bill Herder;

  一桥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David Ford。

  期货经营机构高层论坛

  主持人:鲁证期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方

  主持人-陈方:谢谢王会长,我们期货公司的数量比交易所要多,我们参加讨论的人也会比交易所多一个,我们要加一个椅子。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聚会、一年一度的讨论,这次是我们本次会议的第三节,也是我们期货经营机构在十九大之后,在新的时代,我们又聚在一起,一起讨论一下行业的发展,刚刚结束不久的十九大,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于中国经济建设和中国的金融改革,未来一段时间都做了重要的安排和重要的部署。他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本身是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目前全行业都在按照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要求在积极的推进转型升级,以更好的服务实体企业、实体经济。

  新时代的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和期货公司的发展机遇有哪些?期货公司应该如何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期货公司在创新探索中取得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期货公司如何推进国际化进程?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到今天在台上就座的七位嘉宾,由于的关系境内期货公司的老总就不一一做介绍了,介绍两位境外的同行:

  美国期货业协会亚太区主管Bill Herder;

  一桥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David Ford。

  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公司的实践对以上的话题进行讨论,和诠释。

  首先问一下新湖的马总,马总对期货经营机构业务转型分享一下他的思考。

  新湖期货-马文胜:今天大会的主题是新时代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今年是中国期货业的转型年,这个转型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和期货市场场外市场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期货市场服务产业的能力。

  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除了产品越来越丰富、工具越来越多以外,核心就是合约的设计、合约的完善包括从交割体系,包括很多创新的手段,比如说 不活跃合约如何做市商合约一系列体系和制度的建设,推进我们的合约按照更加贴近中国的需求。

  交易所场内市场的转型也推动了包括交易所的支持、期货经营机构的努力,我们看到今年场外市场发展迅速,中国的衍生品场外市场从满足企业个性化和功能化的需求角度,从场外期权、掉期、基差交易等一些工具业务的创新,进而产生了一些商业模式。比如说保险+期货;含权现货、含权贸易大宗商品的库存管理和贸易模式;精准对冲基差定价现货的流转模式等等。正是由于行业的变化,我感觉中国的期货经营机构在各个方面发生转型。

  比如说经纪业务的转型,各家期货公司都在努力把各类创新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通过经纪业务推动到服务客户这个层面,使得整个经纪业务发生大转型,综合服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为核心的产品中介和服务中介的业务转型,客户能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很多公司内部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业务职能线的建设和专业服务为核心的团队建设,两个层面在发生一些体系性的变化。我觉得这是经纪业务的转型。

  第二,资产业务管理的转型,特别是资产新规以后,我感觉可能应该有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是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的资管体系的建立;二是期货公司主动管理的资管体系的建立。资管业务的完善就是如何深化为机构客户服务的能力,发现优秀投顾、培育优秀的基金经理,建立比较严谨的风控体系、评价体系,以及IT基础为基础的投前、投中、投后的主动管理体系;三是风险管理业务的转型,这个业务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和功能化的业务,来完成对企业一对一的服务,特别是我们现在很多风险管理子公司发展得非常好,总结下来我感觉归归大类,是不是我们是在做着四层业务:1、工具类的业务,场外期权、场外掉期为企业提供新一类的对冲工具;2、服务型的业务,综合为企业提供以现货为基础的综合风险管理业务的服务型业务;3、期、现类业务,有些公司已经做得非常好,甚至在某种品种的大宗商品上已经成为产业链里的核心贸易型、定价型的中介服务机构;4、做市商型的业务。

  这三类业务的转型过程中我认为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机遇就是国际化,国际化业务的机会我觉得我们每一家机构都要非常的重视,主要是来自于中国实体经济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刚才李小加讲的一句话我觉得很受启发,全球国际化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机会就是中国市场的开放。所以我觉得交易所原油、铁矿石包括更多的品种国际化的过程中,全球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参与中国交易、参与中国定价的机会,我觉得这个为中国的经营机构带来很大的商机。

  也借大会的机会,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前年和去年永安的施总在大会上都提到要建立中国衍生品场外平台,现在确实认识到他这个提议越来越有必要,确实市场也到了要推动的时候。不论是机构间建立场外平台还是交易所建立场外平台,最终这个场外平台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我们大宗商品在标准品和非标的基差市场要解决这个基差的问题,这个基差的问题可以解决品质区域的基差,特别是非标仓单的管理问题。当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大宗商品的资产证券化就有了基础,大型的金融机构就非常便利的进入为实体经济服务,以大宗商品为核心的市场中来,这是要建立场外市场的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要建立机构间市场的形成,包括机构间的授信、头寸对冲清算的问题,这是我们进一步把场外规模扩大的基础建设,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方:谢谢马总,马总的总结介绍,我们可以听得出来,行业最近这一两年在传统业务以外的创新业务上都取得了一些长足的发展。最近这一两年来,特别是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这两项业务已经越来越现实出来它的生命力,一方面这两项业务不断提升期货公司本身服务实体的能力。另一方面这两项业务越来越成为期货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接下来我们请中信的张董来介绍他对于风险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具体思考和想法。

  中信期货-张皓:谢谢陈总,这个行业这几年的创新业务领域主要是在风险管理子公司和资产管理业务这两个板块,从这几年的实践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从两个方面看:

  一方面为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角度来看,我们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无论是仓单融资采购、基差交易、供应链金融等都为实体企业、中小产业客户提供了相对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和融资的服务。

  另一方面,服务三农践行国家主力国家的扶贫事业工作中,期货公司除了自身投入一部分的公益扶贫,更多的是运用期货市场特有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场外期权,通过期货+保险,对农民、农户、涉农企业提供了专业化的扶贫服务。从实践结果看,覆盖的农产品面也越来越广,各方的反映和认同度还是比较好的。

  新业务的发展对期货行业的发展来看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前我们以经纪业务、通道业务为主,我们知道通道业务主要是跟着市场,它是强周期性、高波动的收入特征,随着融资类业务、交易类业务,还涉及到一部分大宗商品贸易开展收入的增长是非常快的,行业的利润占比达到两位数以上,使得行业从单一经纪业务向相对多元的业务转型,收入的稳定性、抗波动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这是我个人从行业的角度来谈一谈对创新业务这几年发展的认识。

  第二、聊一聊我们创新业务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我们自身的挑战,这个有很多的纬度,我主要是从能力建设的纬度聊一聊,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很多会涉及到场外大宗商品,就是非标仓单部分,马总刚才聊了,这部分以大宗商品为基础资产的各类业务,无论是融资也好、交易也好,对我们的风险管理要求比基础金融资产、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难度大了很多,大宗商品业务的风险构成更多元和复杂。我们国家的基础金融资产,无论是股票、债券,他都是中央登记、中央结算,也就是说你的产权几乎都是国家信用,你不用担心你的股权、股票没有了、债券没有了,不会有这样的风险,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价格波动,也就是市场风险。我们涉足到大宗商品的各类业务,场外大宗商品的物权管理目前还不是中央登记也没有中央结算,它的物权管理都是个体到仓库,个体的贸易对手方,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的管理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也对我们开展这类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风险管理综合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子公司的风险做市、场外期权,各类资产交易、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建设、人才培养、队伍的建设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做投资就是大类资产配置和策略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投资界有一个最通俗的说法,俗称电风扇,不同类别的资产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风险收益会有不同的表现,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对期货行业刚刚开始没几年的投资交易来讲,对我们的能力要求就会比较高。2010年以后量化交易越来越时髦,量化交易也是广谱系的,如果细分的话,也有很多细分的量化策略。这些量化交易策略的有效期非常短。海外曾经有过统计,定义可能不科学,大概生命周期在11到12个月,这个定义可能并不非常科学,我们仅做一个参考。很多量化交易的策略本身的有效期是相对比较短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交易策略,所以对我们策略的持续优化、迭代、升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个交易的团队建设、多种策略开发不断持续升级,大类资产配置的丰富对我们交易团队的建设、人才培养要求非常高。

  麻烦的一点在哪里?这部分交易人才是在跨行业竞争,证券、公募、私募等做了二十多年投资交易的行业来讲,他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机制、平台等相对于我们期货公司讲都有很大的优势。期货行业相对于其他大的行业来讲相对弱小,我们的财务资源还是比较有限的,面对跨业竞争的大背景下,我们是开始几年的小行业,怎么样打造交易能力,培养好交易能力是有一定难度的挑战,也是需要我们行业持续的在这方面加以投入、加以培养。我就说这些。

  主持人-陈方:谢谢张董。大家知道相对于投资银行的其他业务,期货业务,特别是商品期货业务国际化程度更高,所以作为期货公司来讲,国际化也是机构必然的发展趋势,最近这几年,我们南华期货在国际化方面表现出快速而且有独特的国际业务布局,下面有请南华的罗总介绍一下他们在国际化发展方面的一些理解和实践。

  南华期货-罗旭峰:谢谢陈总,谢谢各位,今天早上能在这儿分享一下经验和想法,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的概念,方主席重点介绍了我们在新时代整个期货市场发展的基本想法,我们怎么理解新时代,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积累的一定的财富,目前排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化是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我们要走出去,我们积累的财富投资要有去向,同时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为当地,为所在国创造机会和财富,这是一个。

  第二,我们也要引进来,交易所论坛中,交易所有去新加坡、香港设立机构、办公室,我们也在做引进来的工作,我们希望把国际上的投资者、海外资金引入到国内的市场中,参与到定价过程。

  任何一个市场只有开放做生意我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有权威性,大家认同的定价模式。我们分成这两个过程,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这是一个国家战略,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介机构要成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成为这样的支点。

  期货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经营需要,也是我们国家、海外在“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对外投资企业的需要,在过去的几年中,有一个数据,我们在海外已经投了180多亿美金,投出去的这些钱,投在了22个国家。同时为当地创造11亿美金的税收,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你投出去的钱实际上是他需要在海外进行风险管理,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期货公司的国际化,我们需要为当地中资企业,为当地的其他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的能力和风险管理的工具,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风险管理的通道,这是一个。

  第二,我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有义务为国家的战略,包括我们中资的企业海外投资机构,我们为他们提供保驾护航,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以及我们投资机构参与在海外投资的投资机构经济运行安全。之前我们也有很多教训,海外的投资过程中,我们的中资企业,有些是不懂所谓的金融工具,比如说中信泰富在澳洲的损失,有一些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外汇是受管制的,你的仓位又建在交易对手的通道上,就很容易形成阻击效应。

  过去中资背景的国有企业在海外吃了很多亏,我觉得期货经营机构就应该走出去之后为这些中资背景的实体企业提供保驾护航的工具和手段。

  第三,刚才各位老总在聊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介绍了,目前我们中国的期货公司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之后,我们已经从简单的通道商,转变成内容提供商,大类讲好象是基本的期货业务,二是风险管理业务,三是资产管理业务,三条线聚焦围绕在我们跟衍生品相关的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我们期货公司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也是要为中国海外资产提供风险管理,这是我们在期货公司国际化过程中要注意的。

  刚才陈总介绍南华,我们在过去十年时间中,我们目前在香港已经逐步成长为全牌照的提供商,包括证券、外汇、资产管理,跟贸易相关、财富管理相关的业务,还有融资方面的业务。

  我们在美国目前受CFTC监管全牌照的经纪商,同时我们在美国也获得了CTA和CPO的牌照,我们在芝加哥还有一个投资机构CRI,我们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上个月刚刚MAS的批准,我们已经成为新加坡期货公司,主要经营期货业务和外汇业务,伴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探讨,我们希望这个过程中能为大家分享经验。

  在这个业务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瓶颈,由于中国的期货行业发展,我们在人、财、机制方面多会遇到问题。我们在人的培养方面,以前我们的业务不够开放,十九大以后我们提出要开放中国的金融市场,之前相对来说开放得程度不够、开放的速度不够快,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人才积累速度偏慢,人才的速度偏慢导致我们在很多金融衍生品业务方面的经验不足,未来还会交很多的学费。

  二是财的方面,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的期货经营机构,我们个体都是偏小的,并不大,我刚才看了Walt Lukken的报告,美国现在有2040亿美金的保证金总额,互换这块还有七、八百亿,总共有58个期货公司持有,也就是说每家公司持有的客户资产量还挺大的。

  中国目前我们是4000亿左右的人民币,150多家期货公司持有,两级分化也很厉害,还有20多家公司是亏损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习主席说中国已经进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经济体量越大,我们需要风险管理的规模、风险管理的能力越强,目前由于整个资本相对偏弱,我们在风险管理子公司,要跟客户之间做太多的风险互换业务实际上是捉襟见肘的,能力上是短缺的。

  三是机制,机制就是我们的立法,两次金融危机我们都扛过来了,我们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我们的交易所、监管部门、期货公司个市场经营主体都经历了这些考验。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衍生品包括场外衍生品,我们在推进一些创新业务,包括在资产管理中的有些规则,我们还是在摸索过程中,我们的立法并不能覆盖到这些方面。我们期货行业整体运营的上位法,《期货法》还没能正式的推出,这个过程中,尽管国际化很重要,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存在三个缺点。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谢谢。

  主持人-陈方:谢谢罗总,期货经营机构作为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顾问,应该是实体企业的业务发展到什么地方,我们的服务就开设在什么地方,这也是我们新的时代对于期货公司任重道远的责任,也是一个目标,下面有请宏源期货的王董谈一谈他对新是时代期货公司还有哪些发展的机遇。谈谈他的看法。

  宏源期货-王化栋:感谢大会给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十九大刚刚开过,应该说十九大提出了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期货行业也面临着新时代、新征程。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在思考期货市场、期货行业、期货公司如何发展的问题。

  平时北京是一个政治中心,十九大期间我们每过一个路口,电子屏上都显示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开着车有一次在路口停的时候就在想,我们期货行业、期货公司的初心是什么,使命是什么?其实我们今天在这儿有很多老朋友都是在这个行业从业二十多年甚至是早期期货市场的创立者,其实我们中国的期货市场从成立开始就是在围绕着服务国民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成立的,早期我们的期货交易所的成立是为服务价格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期货机制的交易所。

  我们期货公司实际上一开始服务实体企业,就是我们期货公司的天职和使命,期货公司这些年发展中,我们也就是在服务实体企业的过程中,期货公司的商业模式、经营内容在不断的升级和转型。

  刚才几位老总,尤其是马总把我们期货公司的转型和升级做了系统的梳理,我在想,早期期货公司有两个,一个是我们学习了美国的FXCM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模式,我们早期还有一部分期货公司是从兼营机构发展来的,随着我们的治理整顿和规范,后来成为单一的FXCM的商业模式,欣喜的看到,随着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其实我们期货公司在创新、转型,我觉得这个方向和路径是对的,我们的初心就是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只要我们能够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我们任何的创新和发展,任何突破都是应该值得探索的。

  这几年大家看到期货公司的商业模式在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我们的经营内容也在变化,我们单一经纪业务的时代只能为客户提供行情、资讯、交易、结算这些通道服务,欣喜的看到我们这两年已经开始步入“专业+平台+资本”的时代,我们的企业经营中对于风险管理,尤其是这几年我们进入经济的新常态,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由简单的过去提供套保方案,现在变成需要你提供个性化、综合化、一揽子的服务,不仅需要提供策略,提供方案可能还需要提供资金、人才、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整个一揽子的服务。

  应这种服务的需求,我们期货公司这几年有了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替实体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拓展期货公司的服务内容和期货公司经营的方式,也拓展了收入来源。这样把场内和场外期货和现货做了结合,其实这个探索我自己觉得能不能拓展到期货公司的主体,期货公司经营的范围和内容上能不能进行拓展,能不能不仅提供通道、资金的支持,不仅提供风险管理的方案,能不能提供一系列其他综合的和客户战略的协同,这可能是期货公司的机遇。

  我们期货公司的定位是在期货衍生品的服务商,期货衍生品一定对应着基础品的资产,基础品的资产,我们商品是大类资产中的一类,我们股票、债券、外汇都是基础资产,中国这些年一直在经营衍生品,基础品很难配置,我们也只有衍生品的经纪,这样使我们在业务的链条上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其实资产管理业务就是资产的组合和配置,我们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资产配置,提供什么样的资产,我们衍生品通过金融工具组合也可以提供,我们把基础品和衍生工具结合,也可以成为一个资产。

  我们现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中,明显感觉到在期货公司,这几年形成了很多特色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期货公司在量化、对冲、FOF等方面利用金融工具方面,期货公司是专业的,而且是成功的。我们的资产规模、资管规模为什么上不去我们资产端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资产管理业务也需要我们拓展,也是来自实体机构的需求。

  我们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资产的配置,能不能为我们期货公司的创新再进一步的深化,在此我也呼吁我们这个行业,包括我们的监管,应该给期货公司能够更多的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初心去容错、试错、创新。

  我们这个行业现在来看,我们的经营进入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阶段,我们期货公司的专业性大大增强,期货公司面临的是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期货、现货、场内、场外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包括对我们的客户、机构都是缺乏,这个角度我们行业能不能加大人才的力度?

  这个行业随着经营内容的变化,我们行业的IT建设、自主的开发,刚才马总也在讲这个问题,还有就是我们期货公司自身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一个能够服务实体经济,一个强大的期货市场,必须有强大的期货中介机构,期货中介机构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刚才我还在跟罗总讲,期货公司现在面临服务实体经济中最大的困惑是,我们客户的需求,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和期货公司资本、能力不能满足的矛盾,我们怎样给期货公司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期货公司的是、发债,融资渠道、融资方式上如何能更加灵活一些。期货公司的体制、机制,我们期货公司过去是标准的经纪业务,是一个标准业务,所以我们很规范,我们不出事,从来也未出过事,这么多年大家也没出过什么大事,我们怎么在体制机制上和我们金融行业的其他机构怎么样能去PK,能够更显现我们的灵活和专业,这可能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行业的发展只要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作为一个机构就是在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中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围绕着我们的使命,中国的期货公司、中国的期货中介机构一定会得到快速的发展,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方:谢谢王董。大家知道永安期货这些年来,无论是在业务的创新还是在为实体经济的服务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下面有请永安期货的葛总来给我们分享一下永安期货对于服务实体经济是如何认识,如何布局,如何开展业务的。

  永安期货-葛国栋:感谢主持人,永安期货这几年跟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速的转型升级,主要布局两块业务:一是财富管理业务;二是风险管理业务。

  风险管理业务中,在新的形势下有很多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我们风险管理业务的过程中发现对需求端,原来我们是和贸易中间商做生意,现在风险管理的需求向上游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向下游的中小企业集中,这是我们风险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企业的风险从场内向场外转型,我们提供的都是标准化的商品,生产型的企业,产业链上的企业对个性化的需求很大,这样的过程中,作为期货公司,我们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应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需求,为我们实体经济服务。

  从我们永安期货的经验来看,期货公司在产业风险管理上应该提升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风险管理的需求。另外我本要加强投研能力的建设。我们要提高大宗商品的投行能力建设,具体的方面:一是提升我们产业的服务能力;二是提高对大宗商品的价格定价服务能力;三是我们要大力发展场外市场,我们要培养自己场外的人才;四是提升物流期货相关品种的物流配送能力;五是打造多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原来期货公司的业务相对单一,人才培养的方向也相对单一,今后有很多复合型的人才,包括期、现人才,投研人才、资管人才,需要我们期货公司加大投入;六是加强大宗商品的投研能力建设,这是期货公司吃饭的基石和我们吃饭最基本的能力。我们期货公司要服务实体经济,要服务实体企业,我们的投研能力一定要跟上去,这样对我们期现业务、资管业务是最基础的支撑。

  永安期货的发展来看,我们在产业服务上,我们把风险管理子公司作为我们服务企业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打造现货能力,通过三年时间的建设,我们把贾诚(音)打造成华东市场最大的贸易商,这是传统的贸易领域,每个品种推出来以后,贸易的结构和贸易的方式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贾诚(音)的人员只有几个人,几年我们就把它建设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贸易商。期货市场对现货的影响力非常深远。

  我们把铁矿石的基差贸易做大做强,原来永安期货通过基差贸易的方式,去年做了60万吨的铁矿石的贸易,今年算下来有300万吨,为大连交易所推广基差贸易,也是为铁矿石国际化、铁矿石成为我们真正的黑色产业链的定价打下一定的基础和实践的探索。

  下午我们有一个专场,期货公司的转型专场,我们会和鞍山钢铁一起探讨期货和现货怎么样相结合。

  现在我们已经和鞍钢签约成立合资公司,我们把期货公司在期货上的专业能力和鞍钢现货企业龙头企业的产业背景结合起来,真正为实体经济、很也做一些探索工作,也是为期货小行业怎么样服务实体经济真正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也是为产业链上下游的结合做一些铺垫性的工作。

  时间的关系我讲到这里,下午欢迎大家去听期货公司转型升级的专场,谢谢。

  主持人-陈方:谢谢葛总,下面有请美国期货业协会亚太区主管Bill Herder先生。

  Bill Herder:感谢在座各位的发言,非常有意思,我觉得中国期货公司的创新,就我听到的,很多其实是重归本质的创新,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现在对于期货公司来说,我更多看一些宏观的基础设施和微观上基础设施的建设,期货公司本身是风险减缓的作用者,大家本身是提供一个场所让市场接入,接入公司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担保方,他们减缓了风险、缓释了风险,他们对很多期货公司确实是很困难的,缓释的风险限制还是很多的,我们一直说要对外开放,对境外投资者开放,其实也要向每个行业开放。参与者越多,投资的分散化越高,市场就越安全。

  我看到的创新总结来说有很多机会来帮助中国的市场发展,其实跟手机服务很类似,像欧洲、美国这种发达的城市,及时现在落到后面了,为什么?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走上一条非常关键的道路,中国有这个能力可以快速创新,比欧美要快得多,能更加快的跨越式到下一阶段,走在大家的前面,因为你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

  “一带一路”的国家也会受惠,这个过程中期货公司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你要给市场提供参与者的信任。服务实体经济是很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期货公司的核心所在,期货公司就是一个担保者,我们确保这一切顺利,其实我们也是让期货市场运作的基础。不光是我们缓释了风险,缓释了个别期货公司的风险,其实也是因为期货公司之间的合作,也可以进行跨市场的风险缓释,监管者也可以帮助期货公司发展壮大。

  有强大的期货公司群体,也就意味着一个非常强大和稳健的市场,我觉得这个是我在中国看到的。

  主持人-陈方:最后请一桥中国合作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David Ford介绍一下“一带一路”倡议下期货公司如何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David Ford:谢谢主席,讲到“一带一路”,你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规模是让我非常震惊的,60多个国家彼此连通,占了世界人口的一半,占了全球GDP增长的80%,还不要说这里投资的资金巨大,期货公司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把它联合起来,这个倡议要成功的话,我们要讲资金流和商品流、贸易流,国家和国家之间也要打通。我们讲到市场的话,市场本身随着市场的拓展,我们就可以把一些中国特色的元素带进沿线的市场,这当中包括中国的期货市场,我们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就可以融合到沿线国家,随着服务、金融和贸易流出去,和其他的国家发生交互。我们现在时间不是很够,就不再展开,我认为期货企业其实是可以成为一个纽带,可以把沿线的“一带一路”国家聚集起来、扭结起来,这样人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主持人-陈方:谢谢。刚才各位老总与我们分享了以上的话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也就是如何面对实体经济更加有效的配置金融资源,这就会要求我们作为金融机构必须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关注金融机构本身的社会责任。

  期货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业务的发展空间也很大,同时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讲,“行百里者半九十”,让我们不忘初心,更加努力,更加关注金融的社会责任,更加关注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金融的守望者,共同守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