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9日 17:58 新浪财经 微博

  商品市场在中秋节后喜迎开门红,多品种全天呈现强势单边上行的走势。节后首日,农产品、化工、煤炭全线大涨,其中棉花、大豆涨逾4%。在节假日期间,外盘美豆指数在供需报告利空后止跌反弹,连涨三个交易日,反弹幅度逾3%,带动国内连大豆与连豆粕节后高开高走。节后次日,在马盘棕油的拉动下,油脂类整体异动逼近年内的高点,黑色金属系的煤焦大幅上涨,可见节后商品市场对资金的吸引力十分强劲,我们认为连大豆经长久的震荡整理后,有较大概率将突破区间的压力走强。

  一、拉尼娜发生确认,国内产区气候欠佳

  农产品供给的核心影响因素是天气,市场前期炒作美豆的拉尼娜效应千呼万唤始出来,我国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宣布,2016年8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指数达到负0.53,标志已经正式进入拉尼娜状态。未来即将进入南美的大豆种植季,气候异常将可能大幅削减产量影响供应,天气炒作的预期升温易刺激农产品涨价。而国内黑龙江大豆种植期气候欠佳,5、6月份低温多雨,且中、南部区因6月份雨量偏大,大豆明显徒长,株高比常年高10~20厘米。7、8月份全省干旱,大豆有落花落荚的现象,对中早熟品种鼓粒有影响,对晚熟品种影响不大。西、北部地区播种后一直处于干旱状态,齐齐哈尔地区干旱严重,大豆只有30~40厘米高。8月末的强降雨虽缓解全省旱情,但台风造成东部地区的大豆倒伏严重。虽当前美豆种植期风调雨顺,但全球大豆整体供应依然处于一个偏紧的格局。

  二、美豆产量虽丰产,南美大豆提供价格支撑

  美国农业部在月度供需报告中将美国2016/17年度大豆单产预估上调至每英亩50.6蒲式耳的记录高位,8月报告预估为每英亩48.9蒲式耳。美国2016/17年度大豆产量前景被上调至42.01亿蒲式耳,高于上月预估的40.60亿蒲式耳。库存数据方面,美国2016/17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从3.30亿蒲式耳上调至3.65亿蒲式耳,美国2015/16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从2.55亿蒲式耳下调至1.95亿蒲式耳,偏低的库存将对美豆期价产生支撑作用。市场很快便消化丰产的利空,收割低点若影若现。

  考虑南美当前的供需状态,巴西一方面国内大豆供应偏紧,另一方面因汇率问题出口市场被美豆侵占;巴西大豆播种工作将从9月15日开始,调查显示,2016/17年度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可能达到创纪录的3390万公顷,高于2015/16年度的3320万公顷,是2006/07年度以来的播种面积最低增幅。巴西农户可能不会大幅提高2016/17年度大豆播种面积,因为巴西处于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信贷紧张,另外由于天气可能不稳定,较多分析师表示很难预测巴西夏粮产量,市场普遍担忧拉尼娜现象造成重大影响。而阿根廷政府正考虑将明年计划下调大豆出口关税的政策延后,政策上的举棋不定,令当地出口步伐有所放缓。较激进的预计2016/17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将会比上年减少4%,其预计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可能降至1930万公顷,而比较折中的咨询机构,预计2016/17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将下降2.5-3.5%,最终数据区间在1950到2000万公顷。南美大豆主产国当前的供求情况,使得美豆今年四月份的价格运行区间支撑力度非常强劲,短期难以跌破。

  三、国内原料供应趋紧,节假日油厂停机增多

  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进口大豆767万吨,环比减少1.2%,比上年同期减少1.4%。这也是中国的大豆进口连续第三个月低于上年同期。近阶段,由于国内市场普遍预期9-10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将下降,预计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量为570万吨,10月份到港量不超过600万吨,加上双节前部分库存偏低的终端需求方有补库要求,国内多数地区油厂豆粕成交总体良好,另外因G20峰会环保要求,华东一带油厂开机率普遍缩减,双节期间国内油厂停机比例持续增加,因而油厂豆粕总库存量呈现连续下降态势。

  综合基本面情况来看,美国农业部月度供需报告的短期利空作用已被市场消化,且美国大豆出口量将逐步上升,进入出口旺季,美国偏低的陈豆库存致美豆指数下沿支撑较强。而国内,因全年大豆进口量将低于市场预期,且国产大豆产量不理想,粕类二、三季度连续保持低库存的状态,即便美豆丰产,对国内整体豆类农产品的压力也偏低。从技术面上看,美豆指数短期处于区间震荡整理的过程,MACD指标震荡上行,综合来看美豆向下调整的空间相对有限,连大豆指数呈现三角形收敛的形态,我们预计连大豆或将上行突破后振荡走强,仅供参考。

  广州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