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6日 19:15 新浪财经 微博

  操作策略:

  未来3个月,操作策略如下:

  1、YP1705扩大套利策略。入场价位750-850元/吨,第一目标位1000元/吨,第二目标位1300元/吨,止损价位750元/吨以下。

  2、P1701逢低做多策略。入场价位:4800-5600元/吨,第一目标位5800元/吨,第二目标位6500元/吨。

  3、P15正套策略。入场价位:50-100元/吨,第一目标位300元/吨,第二目标位800元/吨,止损价位50元/吨以下。

  时间周期:

  9 月中旬—12 月

  操作依据:

  (1)美豆单产继续大幅上调空间有限,美豆利空出尽,而受出口旺盛支撑,以及潜在利好提振,937美分大概率将是年内低点,后期将在940-1020美分区间震荡。

  (2)四季度产地棕榈油产量恢复缓慢,供应偏紧态势或将持续,库存虽然回升,但速度缓慢。明年,由于拉尼娜影响,产量将大幅增加,库存也将持续攀升至高位。

  (3)进口价差倒挂高企,国内棕榈油到港偏低,而由于每月仍有大约40万吨左右的刚需,国内棕榈油库存有可能继续下滑,低库存成为常态。

  (4)四季度是油脂整体的消费旺季,豆油将进入去库存周期。

  1.南美豆供应偏紧,需求转向美豆

  1.1.美豆短期利空出尽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中,大幅上调单产1.7蒲式耳/英亩至50.6蒲式耳/英亩,也远高于市场预期的49.2蒲式耳/英亩,但市场前期已经交易了50蒲式耳/英亩的单产预期。由于旧作出口、新作出口和新作压榨的上调,部分抵消产量上调产生的库存压力,16/17年度期末库存仅上调0.35亿蒲式耳至3.65亿蒲式耳,略高于市场预期的3.33亿蒲式耳。报告偏空,但利空程度有限。

  美国明尼苏达州、南达科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的次大豆主产州,这三州土壤墒情长期处于相对偏干状态,而Pro Farmer的调研基本没有将这些州全部纳入调研范围。这三州的产量如何,将影响全美大豆单产的平均水平,美豆单产后期会不会有变数,需要观察。同时,未来两周,美豆产区相对潮湿,既不利于早熟大豆的收割,也不利于晚熟大豆的干物质积蓄。上述只是市场的潜在利多,会不会成为真正的利多仍存变数,但在市场已经基本消化高单产的情势下,单产只要不及预期就会极大提振多头的信心。同时,出口需求旺盛也将提振市场。

  1.2.南美豆供应偏紧

  去年巴西大豆播种期遭遇干旱,虽然后期降雨改善,但仍致使今年产量不及预期。由于前期对产量的良好预期,巴西预售庞大,导致巴西上半年出口明显高于往年同期。前7个月,巴西共计出口大豆4437万吨,较去年的4069万吨增加近400万吨,增幅为9%。由于今年产量和去年大致持平,巴西大豆国内压榨需求旺盛,导致巴西大豆供应吃紧,后期出口乏力。

  图1:巴西大豆月度出口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巴西贸易部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今年4月阿根廷遭遇严重洪水,预计损失大豆300万吨,大豆品质也也有所下降。阿根廷国内大豆压榨利润良好,压榨高企,国内需求旺盛将降低阿根廷大豆出口。1-7月,阿根廷共计压榨大豆2642万吨,较去年的2331万吨增加310万吨,增幅高达13%,创历史新高。去年12月16日,阿根廷新政府实施汇率改革,比索汇率贬值达50%,增强了阿根廷大豆的出口竞争力,但出口增量不及市场预期。阿根廷国内通货膨胀高达30%,阿根廷农民囤积大豆以抵御通货膨胀。阿根廷每年出口仅10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国内需求,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和豆油出口国。

  图2:阿根廷大豆月度压榨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阿根廷农业部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由于下半年南美大豆供应偏紧,美国大豆出口光明。1月以来,美国大豆出口前景已经变得相当光明,由于强劲的全球需求和南美产量的不足。3月、4月和5月南美大豆出口和压榨需求旺盛,导致后期大豆可供应量大幅减少。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截止5月底,预计南美大豆供应比去年同期少1500万吨。

  图3:南美大豆消耗和库存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1.3.拉尼娜影响南美大豆

  目前,拉尼娜只是市场的预期,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已经宣布厄尔尼诺已在今年5月正式结束。与此同时,目前条件或有利于拉尼娜在6个月内出现。从历史情况来看,强厄尔尼诺转化为拉尼娜概率较大。

  从理论上来说,拉尼娜对于大豆主产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将导致美国西南部地区异常干燥,不利于美豆单产,但美豆主产区在中西部地区,产量下降幅度还取决于拉尼娜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同时,拉尼娜将导致巴西中南部地区(大豆主产区)以及阿根廷干旱,不利于单产。

  图4:拉尼娜与巴西豆单产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5:拉尼娜与阿根廷豆单产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备注:图中标注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年度以ONI指数峰值/谷值出现的年度为基准。单产单位:公顷/吨

  从两大主产国的单产实际统计数据来看,阿根廷豆的单产与拉尼娜现象存在明显相关性,而巴西豆的相关性并不是很显著。与前一年的单产相比较,几乎所有的厄尔尼诺/拉尼娜天气模型转换年(红框标注)和拉尼娜年阿根廷豆单产同比都有所下降。与单产趋势线(1978年度开始)相比,绝大部分拉尼娜年的美豆和阿根廷豆单产比当年的单产基准要低。拉尼娜的强度与单产的趋势特征以及同比增减幅没有显著相关性。

  1.4.DDGS反倾销抵消大豆抛储影响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豆抛储剧情发生反转,7月15日首次抛储成交率高达99.74%,之后成交率不断下滑,目前仅20%左右。主要由于国储大豆存放时间过久,品质较差。从7月15日国储大豆拍卖以来,计划销售大豆510万吨,实际成交140万吨,成交率为27%。随着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今年大豆产量有望恢复,中国农业部预计2016/17年度大豆产量为128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25万吨,增幅较小。上述两个因素降低中国大豆进口量,降低美豆出口,中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大豆进口将减少150万吨,影响有限,主要由于国产大豆主要流入食品领域,流入压榨领域的量很少,虽然抛储大豆由于品质价差主要流入压榨领域,但成交数量仍是未知数,后期养殖恢复,有望提振大豆进口。美国农业部在8月供需报告中维持对中国16/17年度8700万吨的进口预估不变,9月报告小幅下调100万吨至8600万吨。

  图6:国储大豆拍卖情况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据市场消息,基本确定会判定美国DDGS属于反倾销,并征收惩罚性关税,但征税额度将在听证会结束后1-2月内发布。市场认为,如果关税额度超过40%,进口DDGS价格优势将丧失,有利于豆粕的消费,抵消国储大豆抛储的影响。

  图7:DDGS月度进口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2.明年棕榈油供应或从偏紧转向宽松

  2.1.四季度棕榈油供需或偏紧

  后期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产量恢复的快慢,以及出口旺盛的态势能否持续。厄尔尼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并且今年3、4月份马来西亚遭受严重的干旱,都将损及8月、9月和10月的产量,产量恢复速度受到抑制。

  7月产量仅有159万吨,较6月的153万吨仅环比增加6万吨,较五年均值的172万吨下降7.8%。据MPOA8月前20日产量报告,马来总体产量环比增加16.8%。据此保守估计,8月产量在180万吨左右,与五年均值大致持平,仅低于14年和15年。但由于8月出口极其旺盛,船运调查机构SGS数据显示,8月前25日出口环比增加30%,据此估算,8月出口有望达到180万吨,加上马来国内20多万吨的消费,8月底库存将下降15-20万吨,8月供需偏紧,这也是近期BMD棕榈油大幅反弹的主要逻辑所在。同时,不难发现,之所以8月供需偏紧,的确存在产量恢复缓慢的因素,但更主要是由于出口需求高企。

  为什么8月马来棕榈油出口如此旺盛?一改上半年的低迷。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印度等棕榈油消费大国库存偏低,有补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印尼生物柴油产量上升,导致印尼国内棕榈油消费大幅增加,出口下降,进口商需求转向马来西亚。

  从历史规律不难发现,9月和10月,两大主产国产量将维持在高位,马来西亚月均产量应在180万吨上方,印尼月均产量在290万吨上方。后期供给是偏紧还是宽松,则要视出口情况而定。9月和10月,马来西亚难以重演8月出口神迹,但维持160万吨上方也不是难事。从2011年以来,马来9月和10月月均出口均在160万吨上方,11年为169万吨,12年为165万吨,13年为164万吨,14年为162万吨,15年为170万吨。同时,这两个月马来西亚国内月均消费为20万吨。综上,马来棕榈油月均需求在180万吨上方,而产量虽维持高位,但供给与需求大致持平,后期库存将回升,但预计回升将缓慢,除非产量的恢复速度超出我们的预期。

  图8:马来棕榈油产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MPOB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9:印尼棕榈油产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路透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2.2.拉尼娜大幅提升明年产量

  本年度秋冬季节发生拉尼娜是大概率事件。虽然国外气象机构不断下调拉尼娜出现的概率,但我们不要忘记,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出现之前,气象机构也曾下调其出现概率。

  再研究拉尼娜对棕榈油产量的影响。通过将拉尼娜现象与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度产量数据进行核算对比,不难发现,拉尼娜大概率导致产量增加。从历史规律观察,增产概率均在60%以上,2月增产概率偏相对偏低,仅为62.5%。3月增产概率高达90%,8月、11月和12月增产概率接近80%,其余月份为70%左右。

  图10:拉尼娜对马棕产量的影响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2.3.明年棕榈油库存或将持续攀升

  8月库存环比大幅下降,创5年半低位,出乎市场意外,主要是由于厄尔尼诺的滞后影响,以及3月和4月马来西亚的严重干旱的滞后影响,产量远低于季节性水平。后几个月,马棕产量依旧缓慢,但难以乐观的出口增幅难以抵消产量的恢复,马棕库存将继续回升。由于拉尼娜大概率出现在秋冬季节,明年上半年产量将大幅增加,将导致库存快速攀升。由于15/16年度的厄尔尼诺与97/98年的厄尔尼诺类似,

  图 11:马来西亚棕榈油月度库存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MPOB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 12:1998-2000年马来西亚棕榈油库存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MPOB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3.四季度是油脂消费旺季

  3.1.豆油将进入去库存周期

  四季度是油脂的消费旺季。国内植物油供给相对充裕。截止7月,我国共计生产豆油约83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86万吨增加49万吨,增幅为6.3%。1-7月我国豆油进口约28.6万吨,处于08以来新低,低于去年同期的27万吨,豆油进口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进口价格持续倒挂,无利润可图,以及国内豆油供给充裕。

  前7个月,豆油消费共计836万吨,较去年同期的822万吨增加约14万吨,增幅较近些年有所收敛,主要是由于受菜油抛储的影响,菜油挤占豆油的市场份额。

  图13:豆油月度产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14:豆油月度表观消费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国内豆油库存持续攀升。截止9月6日,国内豆油商业库存为120万吨,较上月同期的114万吨增加6万吨,增幅为5%,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00万吨,但仍处于五年同期的第二高水平。一般豆油商业库存在4月中旬左右达到年内低点,然后进入季节性增库存周期,直到9月份。本年度4-8月,豆油商业库存增加速度之快,令市场意外,8月至今增速放缓。从4月中旬的低点至今,库存增加60万吨,增幅高达100%。

  图15:国内豆油商业库存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3.2.棕榈油库存历史低位徘徊

  1-7月,我国进口棕榈油共计220万吨,较去年同期的320万吨下降100万吨,降幅高达31%。其中,1-7月,24度棕榈油进口共计14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22万吨下滑79万吨,降幅高达35%。

  图16:棕榈油月度进口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海关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17:24度棕榈油月度进口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海关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至于需求端,1-7月,棕榈油表观消费量为268万吨,仅为去年同期326万吨消费量的82%,下降58万吨,降幅为18%,月消费平均下降8万吨。进口的降幅远大于需求的下降幅度,导致国内棕榈油库存一路走低,目前仅为29万吨。

  图18:棕榈油表观消费量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图19:港口棕榈油库存

浙商期货:进入消费旺季

  资料来源:天下粮仓  浙商期货研究中心

  国内豆棕价差依然偏低,后期棕榈油消费难言乐观。假设后期月消费平均下降10万吨,则余下月份每月均表观消费40万吨。预估8月棕榈油到港45万吨,9月为40-45万吨,则至少9月底前库存难有起色。后期,随着马来西亚棕榈油恢复加快,库存回升,而国内由于库存偏低,下半年内强外弱,将出现进口盈利时间窗口,下半年棕榈油有望增加。我们认为后期库存将回升,但速度比较缓慢。

  浙商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