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21:13 新浪财经 微博

  摘要:

  近期大豆集中到港,进口大豆库存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供给压力打压大豆价格持续下行。因此,宏观面以及基本供需等多重利空因素共振,大豆或承压下行,采取沽空策略。 

  一、 基本面分析

  1、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宽松格局明显

  全球大豆市场供应宽松格局明显。美国农业部于11 月10 日发布农产品供需报告,将2015/16 年度美国大豆产量及结转库存预估上调至高于市场预期水平。具体而言,由于爱荷华州、伊利诺斯州和明尼苏达州的单产增加,美国农业部预计2015/16 年度美国大豆产量为39.81 亿蒲式耳,高于上月的预估值38.88 亿蒲式耳,并且是自8 月份以来的最高预估值,相比之下,2014/15 年度产量预估值为39.278 亿蒲式耳。单产方面,由上月的预计47.2 蒲式耳/英亩大幅上调至48.3 蒲式耳/英亩,也是自8 月份以来的最高预估值,相比之下,2014/15 年度单产预估值为47.5 蒲式耳/英亩。年末库存数据由上月的预计4.25 亿蒲式耳大幅上调至4.65 亿蒲式耳,这个预估值仅次于5 月份的5.0 亿蒲式耳,相比之下,2014/15 年度年末库存预估值为1.91 亿蒲式耳。本次报告对于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预估值与上月持平,预计2015/16 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1 亿吨,阿根廷为5700 万吨。笔者对比历史数据发现,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三个大豆主产国自2012/13 年度以来,基本上一直处于增产阶段。

  不过,2015/16 年度美国、巴西的大豆产量虽然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其增幅远远小于上年度,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则比上年度减少了6.3%。另外,全球大豆产量预计达到3.21 亿吨,上调50 万吨,主要由于美国增产抵消印度、南非和乌拉圭减产。但笔者更关注库存消费比,这是一个反映供需面变动的综合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作为主导美豆行情的关键因素。本次报告将2015/16 年度全球大豆库存消费比由上月的27.4%下调至26.5%,但仍高于上年度的25.9%,并且自2012/13 年度以来,该数据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笔者认为,目前南北美大豆产量都将创纪录,大豆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加剧。

  2、中国大豆市场需求增长有限

  中国的大豆进口增长其实在放缓。数据显示,2015/16 年度大豆进口预计同比增长为2.7%,2014/15 年度预计同比增长为11.4%,2013/14 年度实际同比增长为17.5%。从下游行业情况来看,截至10 月23 日,2015 年全豆粕压榨量5020 万吨,较上年同期增9.6%。2015 年生猪存栏数据连续9 个月低于4 亿头,月度均值较上年同期均值下降10%。2015 年前3 季度,肉猪出栏头数4.9754 亿头,较上年同期下降4.1%。从存栏和出栏数据看,在饲料豆粕添加比例正常的状态下,生猪市场不足于支持如此大的豆粕消费量。目前油厂使用进口分销大豆的总体收益情况是,豆油收益在回升,而豆粕收益在下降。截止11 月12 日,豆油收益为1067 元/吨,基本回升级到7 月初的水平;而豆粕收益为1994 元/吨,创7 月初以来最低。另外,进口大豆(广东)压榨利润为零时的豆粕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从10 月8 日的2704 元/吨降至14 日的2681 元/吨,此后于22 日小幅回升至2693元/吨并保持至今。笔者认为,油厂仍在执行挺油抛粕的策略,这对于豆粕的价格极为不利。

  3、大豆集中到港,价格承压下行

  2015 年11 月16 日今日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三、四季度进口大豆到港量都非常的巨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称,今后几个月豆油需求强劲,同时库存紧张,将使得每月的平均压榨量高居在700 万吨。在进口大豆供应数量相对充足的背景下,大豆港口库存量一直都在向上攀升,截止11 月10 日,我国大豆港口库存量上涨至683.8万吨。从港口报价来看,广东黄埔港3060 元/吨,上海港3060 元/吨,江苏南通港3060 元/吨,江苏连云港3040元/吨,山东青岛港3040 元/吨,天津港3040 元/吨。总体而言,大豆集中到港,价格或继续承压下行。

  二、 技术分析

  1、均线压制明显,下跌依然存在空间

  从日K 线来看,近期a1605 合约连续下跌,上方20 日均线压制明显,反弹力度有限。因此,采取沽空策略。

中信建投:大豆集中到港

  三、 总结

  近期大豆集中到港,进口大豆库存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供给压力打压大豆价格持续下行。因此,宏观面以及基本供需等多重利空因素共振,大豆或承压下行,采取沽空策略。

  操作上,a1605 合约采取沽空策略。建仓区间:3500-3900;目标:3000-3500;止损:3900-4000。总体仓位控制在80%,即2100 手。

  中信建投期货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