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南海铝型材产业创新转型,昨日,南海区政府与中南大学签订共建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海分中心协议,掀开了南海铝型材产业产学研合作的新篇章。

  会上,南海的广亚铝业、华昌铝业、巨亚铝业公司还分别与中南大学签订了4份技术和创新平台的合作协议。南海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晓佳,副区长刘铭恩,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昌友等出席了签约仪式。

  借大学资源实现转型

  中南大学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的研究具有雄厚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前与南海多家铝材龙头企业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而铝型材产业是南海的优势传统产业,产业规模位于全国前列,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

  按照协议,南海区和中南大学,将在南海共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南海分中心,这意味着,南海区的铝型材及相关产业可和国内领先技术实现短程对接。中南大学还将协助南海铝型材及相关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此次签约,南海铝型材产业与中南大学实现全面系统的对接,将推动南海铝型材向创新驱动转型。”李晓佳表示。“学校特别希望加强产学研合作,希望以这个分中心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机械、采矿等领域合作。”李昌友说。

  “当前南海的建筑铝材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铝材企业需要更多的技术提升,平台的入驻将鼓励更多企业与中南大学合作。”刘铭恩在致辞中表示。

  企业傍大学尝到甜头

  在此次签约过程中,除了政府牵头签约外,不少铝型材企业也主动“傍大学”,纷纷与中南大学“联姻”。

  “我们和中南大学开展了十多年合作,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广亚铝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潘学着说,以2009年双方开展的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截面铝材在线淬火研发与产业化研究”项目为例,项目研发成功后,每年可以生产高质量截面铝型材5000吨以上,新增产值1.25亿元,该项目还获得2013年中国有色金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正是尝到了产学研合作的甜头,广亚铝材公司此次与中南大学签订了共建铝型材先进加工及节能型建材新产品技术创新平台协议,以及共建广亚中央研究院创新平台协议,广亚铝材将成为中南大学技术转让的实验基地。

  “除了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还培养了公司的技术人才。”华昌铝厂总工程师唐性宇表示,企业正在向工业铝材转型,非常需要提升技术,此次与中南大学签订了铝合金材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协议。

  加快向工业铝材转型

  昨日,中南大学的专家还作了铝型材产业发展报告会。中南大学教授王孟君建议,南海铝材要加速由建筑铝材向工业铝材转型,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与北方的铝材厂相比,南海铝材的工业铝材比重太低,缺乏大的工业铝材品牌。”王孟君认为,过去两年受房地产调控、产能扩张影响,建筑铝材市场已经走向饱和,生存将越来越困难,而工业铝材应用非常广泛,附加值更高,前景看好,是南海铝材转型的方向。

  “工业铝材的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比较大,但肯定是未来的方向。”唐性宇表示,公司近年来致力于拓展工业铝材领域,工业铝材比重从2011年占10%左右,已提升至20%。但他也坦言,工业铝材的技术要求高,投入比较大,不仅需要设备更新,还需要人才支持。

  “铝材企业缺少深加工增值环节,大部分企业以半成品,按照铝锭价+加工费的模式销售,但加工费近10年基本无增长。”广东省有色金属学会铝加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熊映明博士支招,南海铝加工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从而将南海打造成铝加工产业的创新源头,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计,占领铝加工技术升级的制高点。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