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豆类市场经历了6月底至7月中旬这段时间的大幅下挫后,近期呈现低位区间震荡格局,一方面,价格跌至低位吸引国际买盘积极参与带来底部支撑,但风调雨顺的气候、创纪录的丰产预期压制着价格的反弹空间,CBOT大豆主力合约整体在1050-1100美分窄幅振荡。目前市场缺乏显著的多空因素刺激盘面,迫切期望8月12日的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能给未来盘面走向做出明确指引。
一、 投机基金撤离后,豆类市场回归基本面指引
美国农业部6月30的季度库存报告以及播种面积报告,这两份重大利空报告出台令CBOT大豆当日大跌5%以上,并由此拉开了CBOT农作物空头行情的序幕。随后7月供需报告再度接棒,强调2014年美豆将创出历史新高且显著高于以往年度的预期。6月底至7月中旬不到一个月时间,CBOT大豆价格由1250美分一路下行至1050美分附近,跌幅达16%。我们认为,此轮油脂油料价格的深度下跌,基本面的丰产预期利空是根本原因,但投机基金在逼仓中国高位点价后,成功撤离豆类市场,可能是最直接的推动力。我们知道,上半年的豆类市场,中国未点价买盘被屡次逼仓,由最初的3月合约——5月合约——7月合约。投机基金借助美陈豆库存紧张的现状屡屡狙击中国的大量未点价盘,并最终逼迫中国买盘高位点价。软逼仓成功后,投机基金再借助因进口南美豆使得美陈豆库存紧张缓解及美新豆可能创记录丰产两大题材利空近远月合约,资金得以成功撤离。通过观测CFTC报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非商业基金自6月份以来开始减持大豆多单并增持空单,净多持仓由5月底的12.4万张一路减少至7月底的-3千余张。由此可见,投机基金充分利用美国农业部数据,实现资金进出的张驰。而过程的基本面变化,诸如美陈豆库存紧张局面因进口而缓解以及新豆可能创记录丰产预期,其实早已是市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事实。8月份的时候,在投机基金抛售行为已经基本总结的背景下,行情更多的回归到供需基本面的指引。8月份的供需报告无疑是最备受市场关注的焦点。
二、 等待8月份报告的指引
从历史年度看,美农业部8月份的报告意义重大,市场在这个节点上往往分歧加大,行情也确实容易呈现转折。今年的美国作物主产区,到目前为止算是风调雨顺,因此大部分机构再次上调了单产的预期,但最终数据是否与市场预期相符,不确定性太大。我们尝试去分析不同数据预估下,市场可能带来的反应。我们知道,美国大豆单产的前历史最高纪录是2009年创下44蒲式耳/英亩,今年7月份单产预告数据是45.2蒲式耳/英亩,属于历史新高水平。若美国农业部顺势下调至如informa预测的44.5蒲/英亩,则CBOT大豆当天的盘面可能出现明显上涨,并有可能促使盘面展开一轮超跌反弹行情至1150美分上方。若预估数据显著高于45.2蒲/英亩,则盘面当天可能再次回到1050美分附近。从这个角度,12月报告当天,豆类市场似有多空均出尽的嫌疑。
图1:历年7、8月份美豆单产修正值及最终单产比较图
三、 国内建议报告前减持单边持仓
国内豆粕市场,从供需面而言,本身并无明显矛盾。从供应面而言,尽管近两周油厂开工维持绝对高位水平,但油厂实际库存尤其是沿海大部分油厂豆粕库存压力不大。需求市场畜牧和养殖利润显著回升对终端需求的提振效应放大,油厂在8、9月份饲料需求增强预期下跟盘挺价豆粕意愿明显。所以我们认为豆粕供需面没有明显的矛盾,未来走势更多地依赖于外盘的指引。从连豆粕市场主力持仓变化上看,在美国农业部12号报告出台前,主力头寸调整仓位,减少单边持仓风险为主,而之前主力均以净空持仓为主,因此报告前净空头寸的减持带动连豆粕价呈现震荡走高的格局。由于8月份报告变数较大,不建议投资者重仓参与单边。等待报告风险释放后,我们认为国内市场的买粕抛油、豆粕正向套利以及豆粕菜粕价差扩大等策略都将会是未来市场较好的对冲机会。
图2:M09-M01 图3:M01-M05
资料来源:招商期货研究所 资料来源:Bloomberg,招商期货研究所
招商期货 詹志红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