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股大跌对A股影响有限

2013年05月31日 01:39  证券时报网 

  近期,涨势一度冠绝全球市场的日本股市出人意料连续暴跌,其波动幅度之高以及成交量之大,都非常罕见。日股大跌一度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

  有分析认为,日股大跌是1987年股市崩盘重演,日股大跌预示“安倍经济学”可能面临失败。安倍内阁将日股急跌,归因于中国经济数据低迷触发的大规模获利回吐。日股后市走势如何?日股暴跌对全球股市及商品市场影响有多大?

  我们邀请到了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资深独立港股分析员岑智勇[微博]先生做客财苑(http://cy.stcn.com),与投资者进入了深入交流。

  岑智勇指出,近期日经指数及日元汇价走势波动,成为全球投资者的焦点之一。关于日股下跌之原因,可从外在及内在两个方面去探讨。先说外在,上周公布的汇丰中国5月份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重回荣枯分水岭之下,是7个月来首次,或多或少反映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方面,有放缓迹象。由于中国是日本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制造业放缓,多少也会影响日本经济,及其股市表现。此外,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于上周露了口风,或会提早收回量化宽松措施(QE),消息成为利淡全球股市之诱因,包括日本股市。

  自伯南克的提早完结QE之言论推出后,早前曾推出增强版QE的日本,其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打击,原因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投资者担心若美国提早收回QE,下一个很可能是日本。至于内部因素方面,自从日本央行推出增强版QE,以实现所谓的“安倍经济学”。由于市场资金充裕,日元汇价贬值,迫使日元投资者把资金投向其他较高回报的资产,例如日股和其他国家的股市。

  所谓“安倍经济学”,其主要逻辑是:让央行大量印钱,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以此刺激物价上涨,从而令日本经济跳出通货紧缩的困局。该政策的核心包括增加基础建设的公共支出、降低企业税率和货币宽松政策。然而,若物价上升只是因为货币供应增加,而非国民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上升,这种通胀最终只会伤害国民的购买力,以及损害企业的竞争力,但对实体经济的帮助十分有限。

  此外,由于美国或会提早结束QE,若日本央行亦紧随其后,假若缺少了QE的支持,日元汇价的弱势可能不再,加上市场上的资金或会减少,都成为利淡日本出口和利淡日股之因素。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日债的收益率显著上升(意味债价下跌),有可能是投资者抛售日债所致。日债收益率上升,意味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现有的利息开支也会增加,这对元气尚未复原的日本企业而言,可算是一个打击。

  由于日本经济的基本面有机会转差,造就了近期的跌市。由于日股早前累积升幅不少,出现技术超买,故短期再出现调整走势,也不为奇。中长线来说,还看日本央行及日本政府如果化解本次危机,才能进一步判断日股的投资价值。

  至于商品方面,岑智勇认为近期石油价格回软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担心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经济仍未完全复苏,拖低对石油的需求,利淡其价格。此外,近期美元指数转强,利淡以美元报价的资产,例如石油及黄金等主要商品的价格。A股方面,A股与日股的相关系数不高,要判断A股走势,还是多留意内地政策和经济数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海舰队一架水上飞机失事坠海
  • 体育法网-李娜爆冷第2轮出局 郑洁晋级第3轮
  • 娱乐林志颖娇妻起底:主动追求堪比梁洛施
  • 财经房产税面向增量征收 存量亦计入免征面积
  • 科技传Windows 8.1系统将重新加入开始按钮
  • 博客驻日记者徐静波:冲绳人为何不想独立
  • 读书失心妈妈婚败女班主任:婚刺(全)
  • 教育博士期望月薪仅6000元 最新大学排行榜
  • 育儿女婴胸部隆起家长质疑奶粉质量(图)
  • 章玉贵:中国尤须警惕贸易与金融围堵
  • 谢作诗:中国经济是否重蹈日本覆辙
  • 钮文新:华尔街推高美国楼价
  • 水皮:就业率是先行指标吗
  • 苏鑫:为何急于推出房产税
  • 叶檀:企业家与商人才是城镇化的主角
  • 陶冬:美国货币政策分水岭已至
  • 刘远举:谁绑架了出租车
  • 陈季冰:正在逝去的中国梦
  • 李光斗:中国式关系营销面临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