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良时:尊敬的各位代表、业内同仁,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代表国海良时农产品研发团队参加现场的评审。我们的观点是12月到2月豆油价格将继续震荡走弱。
首先来看一下行情回顾,10月中旬以来豆油价格在南美大豆产区的出口和压价数据,加上国内消费旺季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定反弹,我们认为反弹过后油脂价格将继续震荡走弱。
南美大豆产量将会主导行情,而美豆供需紧张的情况将会退居二线。众所周知,美国大豆产量已经尘埃落定,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南美方面,从目前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在2013年的春季之前全球大豆将会面临一轮供需高峰,结合各个方面的情况,我们认为南美大豆增产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从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来看,整个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将会增加将近10%,而美国农业部又大幅上调了阿根廷大豆的种植面积,达到12.5%。从目前阿根廷的播种情况来看已经达到了5年的均值水平,之前由于降雨不均而造成的多种延迟的不利影响已经逐渐消散。
在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关注其对期货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厄尔尼诺比较厉害的时候,南美、巴西和阿根廷的情况是比较好的,所以在目前厄尔尼诺逐渐加强的预期之下,后期南美大豆出现大幅减产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再来看看美国方面的情况。12月美国报告当中把美豆库存消费比做了一个小幅下调,到了4.3%的水平,略高于7-8月份4.2%的低值,但是市场配置的反应是相当差的,美豆供需紧张的情况已经退居二线。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大豆的供需相当紧张。同时我们认为中国需求因素只可能会对阶段性的反弹产生一定的支撑作用。
再来看看国内方面的情况。10月中国大豆的这么低的进口量,全年的进口水平已经处于了比较高的位置。我们预计到12月和1月大豆进口量将会处于同比较高的位置。
我们将年度的油料油脂折合成植物油之后发现到目前为止进口量已经达到了创记录的水平,由此国内的油脂供应是相对宽松的。根据我们做的豆油评分表,我们发现现在消费旺季的季节性影响因素确实会使豆油库存出现一个小幅回落,但是总体来讲应该维持130万吨的高位,到了1月中下旬之后豆油库存又将会持续增长。
再来看看棕榈油的情况。由于11-12月棕榈油高库存的现象仍将延续,而高库存的棕榈油价格对于国内的豆油期价压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认为未来通胀风险将会继续淡化,农产品将会延续基本面的行情。国内的经济数据包括周五公布的数据,未来我国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美国QE4的推出市场多数人认为会加剧对于通胀的推动,但是因为我们看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财政悬崖。我们认为美国财政悬崖的解决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解决的前提必然是紧缩,正好是对前期QE所产生的宽松有了一个对冲的效应。另外美国QE4的推出也进一步限制了非美央行,包括欧洲五国央行进一步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举措,因此通胀的风险是在淡化的。我们看到黄金价格在之前高位盘整了15个月,在QE4出现之后并没有出现上涨,反而是下跌,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了我们的逻辑判断。我们认为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确实是缺失了通胀所具备的投资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通胀风险淡化的背景之下,豆油后期基本面的偏空仍将是主导行情的重要因素,1-2月期间将会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南美不利的天气、美豆良好的需求以及国内豆油库存下滑的因素可能会造成在下行趋势中的一些反弹,我们认为正是趋势做空过程中的加仓良机。
基于上述判断,我们的投资建议是:要关注反弹抛空Y1309机会,止损设在8950,企业客户一定要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微博]的工具平台,对于库存敞口做好卖出保值措施。
以上就是我们的报告,谢谢大家!
孟一:感谢国海良时。有请评委提问。
马法凯:请把你们的PPT翻到美国压榨量和出口量,现在这张图显示最新的数据是哪一年?
国海良时:这是按照月度划分的,每条线代表每个年度,就是8-9月份,昨天晚上的数据没有画上去。
马法凯:再来看看棕榈油的平衡表,所有进口量的数据是你们推出来的,还是跟踪的?
国海良时:是这样的,10月份是海关公布的数据,11月份是商务部公布的数据,12月份是我们了解到的数据,1月份是我们自己推算的。现在有一个问题,总量就是11-12月份的进口量,我们预计基本上在100-120万吨,但是由于商务部给出了42万吨的预估,所以目前我们暂时还是放了42万吨的量。现在两个可能都是接近60万吨,应该是比较好的。
马法凯:这个不能乱猜,你认同的数字是多少?
国海良时:我们认为是110-120万吨。
孟一:下面请十位评委对国海良时代表队的表现进行打分。1号评委7.6分;2号评委8.5分;3号评委6.4分;4号评委7.2分;5号评委7.8分;6号评委8.6分;7号评委8分;8号评委8分;9号评委9.5分;10号评委8.5分;我觉得真的像最近豆粕的行情一样,震荡的幅度实在太大了。国海良时最终得分是8.15分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