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游需求未有实质性转变之前,塑料走势一直紧紧跟随上游原料。但近期在上游原料大幅下跌背景下,塑料却处于平台震荡,更有甚者在汇丰中国PMI数据企稳时出现大幅拉升走势,令市场感到费解。但这一切终究在10月29日得到纠正,塑料1301盘中一度触及跌停,且收盘稳稳收在10200及10000重要关口下方,多空行情瞬间得到转换。
目前,宏观面较为平静,但市场悲观情绪较为浓厚,在原油下跌预期不断增强,下游需求短暂处于过渡疲软期时,塑料短时间内走弱可能性较大,但随着后期冬季取暖油需求的来临及地膜生产的逐步预热,塑料期价将再次达到支撑,因此,笔者结合宏观及多个基本面数据,在时间与空间尺度上预测塑料短期向弱,9600一带或成多空分水岭。
一、宏观面分析
近期全球宏观面较为平静。美国大选投票日日益临近,尽管一些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报告糟糕,道琼斯出现大幅下挫,但就业数据利好不断,加之QE3的长期刺激作用,美国经济复苏脚步将更显轻便;其次欧债危机,依旧令人头疼,前期欧盟峰会未有任何成果,近期西班牙国债收益率再次出现上行态势,市场紧张情绪陡然增加;再者中国方面,汇丰PMI数据企稳,但依然处于50荣枯线下方,同时面对近期人民币大幅升值,后期出口必将再次受到打压,加重经济复苏步伐,后市国内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总之,平静下各经济体表现总体仍未能让人满意,特别是中国和欧盟,市场对此的悲观情绪依旧较为浓厚。
二、基本面及市场结构分析
1. 上游原料价格及库存
传统性消费旺季的结束,令原油库存再次大幅走高。受此影响,再叠加近期美国大选需求,原油短时间内下跌预期将更加强烈,据CFTC数据显示,目前对原油净多持仓也维持在平均线下方。
同时美国能源部预计,美国原油和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其它液化碳氢化合物2013年日均产量将达1140万桶,创历史最高纪录,逼近沙特1160万桶的日均产量。花旗银行预计到2020年产量可达1300万桶/日,北美将成为“新中东”。由此造成美国出口原油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对目前高价位的原油形成了一个较为长期的利空。尽管如此,但仍需考虑11月底、12月份取暖油需求的增长,将对原油形成一定的支撑强度。
图1:Brent原油、WTI原油、新加坡石脑油、乙烯价格
来源:大越期货
图2:美国能源信息署原油库存
来源:大越期货
图3:CFTC原油净多持仓
数据来源:大越期货
2.石化出厂价、期现价格
原油高位运行,石化企业前期炼油亏损较为严重,且面对下游采购犹豫情绪增加,进入10月,随着原油的逐步走低,齐鲁石化、扬子石化和茂名石化等石化厂家不得不下调塑料出厂价,对现货价格形成一定打压。而一直受上游成本影响的塑料期价反应则更为迅速,震荡下跌走势更显流畅,目前期现价差继续维持高位,市场空头情绪浓厚。
图4:石化厂家塑料出厂价格
来源:大越期货
图5:期现价差
来源:大越期货
3. 进口价格及进口量
现货价格走软,促使国内进口塑料价格小幅跟随,塑料进口亏损严重,但面临下游需求旺季预期,进口量依然维持在全年高位,尽管9、10月份棚膜生产逐步进入旺季后期,进口量出现小幅回调,但随着后市地膜生产的启动,进口量将再次出现增长,增加市场供应压力。
图6:塑料进口价格
来源:大越期货
图7:塑料进口量
来源:大越期货
4. 塑料制品产量、农膜产量、膜生产厂家开工率
9月份塑料薄膜总量为85.5万吨,同比增长11.8%;而农用薄膜9月总量为15.3万吨,同比涨7.4%;同时从往年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目前塑料制品及农用薄膜已进入下半年逐步增产的生产旺季。同时据卓创资讯历史统计,下游棚膜生产进入旺季后期,而地膜厂家开工率未有明显变化,PE下游消费暂时进入由棚膜生产向地膜生产的过渡期,对塑料期价的支撑在下半年整体来看的话可能略显薄弱,但持续时间不长。
时间 | EVA大型厂 | PE功能膜厂 | 地膜厂 |
120927-1011 | 75% | 70% | 30% |
121011-1018 | 70% | 80% | 20% |
121018-1025 | 70% | 80% | 20% |
图8:塑料制品产量
来源:大越期货
图9:农用薄膜产量
来源:大越期货
三、技术面分析
结合2012年塑料行情来看,余下的时间与空间决定2012年塑料将是震荡行情,维持区间9000-11000波动。同时从月线上来看,2012年6月份仅20个交易日处于9600下方,而当时面临基本面淡季,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抉择以及原油暴跌等大背景。而对比目前,塑料下游处于棚膜向地膜生产转换过渡时期,旺季需求短暂转弱,但刚性需求依然较强,同时各国基本面较上半年已大幅企稳或者好转,尽管原油确有下跌嫌疑,但面对如此大幅改观的背景,塑料9600价位的支撑将略显强劲。
图10:塑料指数走势(大方框-2012年,小方框-10月份)
数据来源:大越期货,文华财经
大越期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进入【新浪财经吧】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