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光伏神话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21日 08:36  生意社

  生意社05月21日讯

  东莞时间网讯光伏产业近期接连受挫。

  国内多晶硅片生产巨头赛维LDK,日前披露了2011年报和今年一季报,2011年净亏损多达54.9亿元让人咋舌。赛维LDK并不孤单,中国英利2011年全年亏了32亿人民币,无锡尚德则亏损10.067亿美元。

  显然,光伏产业的利差消息还不止这些。全行业亏损,直接或间接推动了裁员。继赛维LDK在4月大幅裁减一线员工后,最新消息表明,去年至今,国内第六大光伏组件厂商昱辉已裁近半中高层人员。

  “去年以来,短时塑造起来的光伏神话,正遭遇一个个市场危机。”东莞光伏企业一高管分析此轮行业危机时认为,美国上周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最高征收250%的反倾销税,让光伏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负责人更是直言,国内光伏产业的主要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全行业亏损

  54.9亿元净亏损,这个数字盖过了江西赛维LDK2011年报的其他信息。

  据公开媒体报道,5月16日,美国上市的赛维LDK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2011年报和2012年一季报。两份财报表明,赛维的亏损面在扩大,负债总额也在增加。2011年,赛维合并其联营子公司后,营业亏损共计59.17亿元,净亏损54.9亿元。

  延续前3个季度连续亏损势头,赛维LDK今年一季度亏损3.53亿美元。有关资料显示,今年年初,赛维LDK曾乐观估计,2012年一季度营收将在1.9亿至2.3亿美元之间。年报上的亏损现状似乎并未给赛维LDK任何面子。

  不过,国内光伏企业2011年巨额亏损的并非只有赛维LDK。公开信息表明,2011年,中国英利全年亏损32亿元,行业“一哥”无锡尚德全年亏损10.067亿美元。

  赛维LDK巨亏背后,有其固有原因。媒体披露,赛维LDK超过90%的产品销往欧美市场,欧债危机使与赛维LDK有合作的多家欧洲光伏企业陷入倒闭危机。市场的低迷,最终导致赛维LDK库存倍增,亏损态势也在不断扩大。

  尽管2011年国内光伏产业并不景气,但阻挡不了巨亏的赛维LDK进行逆市扩张。媒体称,其间赛维LDK注册9家新公司,分别为4家生产公司和5家销售公司。

  赛维LDK的2011年报显示,新增的4家光伏生产公司,位于江西、西藏、内蒙古、甘肃,江西新能源公司生产太阳能及光伏产品,另外3家主要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制造。

  巨大亏损和扩张两不误的赛维LDK,让生意社多晶硅分析师李玲倍感担忧。李玲对媒体表示,高负债的赛维LDK没有停止扩张进程,让人担心它的资金链。

  裁员潮传言

  赛维LDK提交2011年报前,曾在4月作出大幅裁减一线工人的决定。

  根据媒体报道,2011年第三季度到去年年底,裁减3295人。今年春节后至4月,裁员5000多人。截至4月,赛维员工比2011年7月,减少9000余人。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的消息显示,赛维LDK裁员和调整的人员集中在硅片厂。赛维LDK解释裁员原因时表示,公司裁员主要是因为业务调整。

  与赛维LDK不同,国内光伏制造排名前10的昱辉阳光,接连出现中高层人员离职。日前,昱辉阳光宣布一名全球采购副总裁离职。

  公开媒体指出,昱辉阳光在我国光伏制造业排名前六,2006年在美国上市,几乎进入硅料、切片、电池片、组件和逆变器等整个产业链,对切片领域的成本控制为业内所乐道。

  昱辉阳光全球采购副总裁的去职,是今年以来的第三起高管离职。有关昱辉阳光中高层的报道称,去年以来昱辉阳光近30名总经理级别以上管理人员中,近半已经离职。

  有分析观点指出,昱辉阳光最近的人员变动涉及战略、采购、技术,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不过,昱辉阳光对此解释是正常的人事变动。

  东莞光伏业一位人士分析指出,高层的频繁离职,某种层面可以看作是对企业的信心不足,或者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就此判断光伏行业裁员潮出现,并不准确。东莞光伏企业就还未出现裁员。”

  昱辉阳光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亏损额接近2.5亿元。

  光伏还是神话?

  赛维LDK、昱辉阳光的遭遇,并非行业孤例。

  全球知名的光伏业调研公司IHS iSuppli首席分析师Henning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欧洲政府很可能继续削减光伏补贴,今年欧洲的光伏需求可能将缩减40%。

  而国内市场光伏产业,也面临供给失衡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在公开场合表示,光伏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据他介绍,全球光伏装机量去年约27GW,而中国产能50GW以上,严重的供求失衡导致行业竞争进入“红海”,行业利润也大幅下滑。

  东莞是光伏生产的重要区域,去年受市场低迷影响,太阳能玻璃厂商的毛利率跌幅超过30%。由此,主要光伏玻璃厂商放缓扩张步伐。4月份,南玻玻璃宣布对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进行停产冷修。而信义玻璃去年宣布的将光伏玻璃业务分拆上市计划,也受市场影响暂停。

  易事特技术中心副主任徐海波曾向本报透露,东莞一些光伏组件供应商正在想方设法削减内部成本,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如南玻玻璃,就停产冷修太阳能玻璃一、二期项目,有意将生产燃料转为天然气以减小成本压力。

  上述东莞光伏企业高管分析指出,行业利润率降至两位数,或者有的企业已经是1位数的利润,国内光伏市场需求又持续低迷,考虑到成本控制的需要,一些光伏企业采用裁员方式规避风险也在情理之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