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月合约或能够自我预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7日 00:00  期货日报

  笔者通过统计发现,次月合约成为当月合约的首日表现,同该合约未来1个月的涨跌具有相关性。尤其是首日上涨的合约对后市的指引更强。据此判断,到IF1111合约交割前,市场可能呈振荡略偏多的走势。

  股指期货作为股票市场的衍生品,波动步调基本与现指一致,但国际市场也流传一种说法:”中短期(1个月内)行情看期指,中长期(超过1个月)趋势看现指“。笔者通过统计也发现,近月合约在成为主力合约初期的表现对其”任期内“指数走势有较明显的影响。

  笔者在跟踪期指走势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即次月合约成为当月合约的首日(上月合约交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表现似乎和该合约未来1个月的走势有一定相关性。在此,笔者将一个期指合约从上市到交割的过程视作它的生命周期,其中上市首日为出生日,转换为主力合约或当月合约后进入成熟期,交割日就是终结期。通常主力合约从换月到交割只有短短不到1个月的时间,但期间的影响力却非常大,因为它能较全面地反映市场对短期内的股指走势预期。

  笔者通过一些历史数据来验证上述的相关性。我们剔除股指期货上市初期表现不稳定的时期,从IF1007合约上市开始统计,随后的15个合约在成为当月合约的首日,只有两个出现上涨,其余13个均为下跌。其中,在13个首日下跌的合约中,到交割日收盘为止继续下跌的有8个,占比61.5%,收涨的有5个,占比38.5%;而两个首日上涨的合约,到交割日收盘均为上涨,分别为IF1008合约和IF1103合约。这似乎反映出,在市场整体偏弱的情况下,当月合约首日上涨对后市指引性较强,下跌对后市同样有指引性,但略微弱化。

  上述现象可以这样理解,在期指每次换月移仓过程中,资金的动作反映了他们对未来1个月的市场预期,如果空头套保资金移仓,代表其维持不乐观的判断;投机资金尤其是机构投机资金的介入,更能反映波段投资者对中短线市场的看法,如果未来1个月市场形势不出现实质性的转折,主力在此部位建立的仓位通常会持有到交割日,因此细致观察移仓初期的市场表现对后市研判有一定指引意义。

  由于国内期指市场运行的时间还不长,笔者用以佐证的数据有限,因此无法说明这种相关性的可靠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给走势分析提供一些判断依据。笔者尝试将这种相关性运用于本月的期指走势预测,IF1111合约于9月19日上市交易,但直到10月19日才在换月中进入成熟期。虽然换月前三天市场维持弱势,但10月24日IF1111合约正式成为当月合约的首日,市场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几乎收复了前三天的下跌幅度。因此,如果前文分析的相关性有效,则只要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那么IF1111合约直到11月18日交割日都可能呈振荡略偏多的走势。

  (作者单位:中证期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