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江中下游干旱即将缓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1日 11:29  财新网

  中国气象局称,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对今年农作物夏收并无太大影响,因为夏粮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

  【财新网】(实习记者 林坤)近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发展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中国气象局在5月31日举行的每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江中下游干旱即将缓解,且夏粮主产区未受到大的影响。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说,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即将进入汛期和梅雨季节,6月3日至7日在长江中下游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部地区有暴雨。若雨水如期而至,则旱情将有所缓和。当然,不应指望旱情仅仅经过一次的降雨就完全解除。

  他表示,旱情主要影响了人畜饮水、水产养殖业以及水运和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影响则相对较小,主要影响了水稻移栽,可以抓住最近将要来临的降水过程尽快完成移栽工作。另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对今年的农作物夏收并无太大影响,因为夏粮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而5月上旬北方冬小麦区出现了大范围透雨,大部分农田土壤墒情明显改善,有利于小麦抽穗灌浆和小麦粒重增加。

  大旱尚未接受,长江中下游地区很快又将迎来汛期。陈振林强调,防汛抗旱要两手抓,即在坚持大力抗旱的同时,密切监测汛期的信息,随时做好防汛的准备,尤其是要防止大旱导致的植被流失土地在汛期中变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

  中国气象局这位新闻发言人通过分析对比多项长序列的指标和排名,认为今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属于较为罕见的气象极端现象。但他表示,三峡大坝截流蓄水并不是导致旱情发展的原因。此次干旱的成因是气象上的大气环流异常,即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而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而且,经过专家对三峡局部地区的大气水循环的研究论证,认为三峡大坝与旱情形成基本没有太大关系。

  此前,外国有研究报告预测称中国2010年以后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趋势。陈振林回应说,不应片面轻信外国报告的分析预测,比如之前关于千年极寒的预测,事实证明并不准确。至于下半年会不会出现更多异常天气,现在还无法做出准确预测,只有不断监控天气变化,做好现有水平下,即10天以内的气象预警,才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天气的良策。■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