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螺纹钢需求低迷 成本支撑逐渐趋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 08:44  东亚期货

  一周行情综述

  螺纹1010合约

  

图为螺纹1010合约走势图。(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线材1010合约

  

图为线材1010合约走势图。(图片来源:文华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周螺纹钢基本维持弱势整理的格局,前三天波幅较小,周四小幅高开后,快速回落,周五早盘继续下行,下午受股市大幅拉涨的带动,出现回升,整体来看,本周螺纹钢仅以0.63%的幅度收跌至3950元。线材主力1010合约走势与螺纹钢基本一致,最后收于3999元,整周跌幅为0.52%。

  一周行情分析

  钢价一跌再跌,钢厂减产力度加大

  螺纹钢现货市场的需求依然非常疲软,贸易商普遍看空,现货报价也是跌跌不休,其中华东地区继续领跌,上海地区三级螺纹钢从周一的3980元跌至周五的3910元,下跌70元,据西本新干线对沪终端线螺采购量进行的统计显示,截止7月9日,采购量为22310吨,继续在低位进行震荡,从全国28个市场的综合价来看,螺纹钢的价格从周一的4099元跌至周五的4053元,下跌46元。随着钢价的逐步走低,钢厂的减产力度也不断加强,7月份以来,河北中小钢厂的减产已经非常明显,唐山逾3成的钢厂出现停工检修,中小钢厂的开工率已经由以前的95%至96%下降到了80%以下,而与此同时,大钢厂也开始安排压缩产能,近期的检修减产已经由生产线扩展到高炉、转炉。据悉,7月份,有22家钢厂安排了涉及钢材加工的停产检修,4家钢厂安排了设备大修,4家钢厂安排高炉检修,合计影响产量137.9万吨至141.5万吨。

  原料价格和海运费双双大幅下跌,

  自五月份开始,铁矿石价格一路下跌,截止本周外盘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跌至128美元/吨左右,与高点190-193美元/吨相比,已下跌近34%,国内河北唐山矿也由高点1400元/吨一路跌至目前的1020元/吨,幅度达到27%。同时,焦炭、钢坯、废钢等原料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除此之外,由于中国需求的疲软,导致对铁矿石的进口量出现回落,据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6月份进口铁矿石4717万吨,比上个月减少473万吨,同比下降14.69%,1-6月累计进口30928万吨,同比增长4.1%,促使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的跌势尤为猛烈,2000点关口轻松高破,至7月9日,已跌至1902点,至逾14个月新低,与前期高点4209点相比,已下跌54.8%,导致其成本对钢价的支撑力度越渐弱化。

  库存继续小幅回落

  螺纹钢库存连续8周出现小幅回落,据统计,本周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库存少12.418万吨至634.703万吨,尽管本周库存回落的幅度比之前几个星期较大,但整体的库存量依然居于高位,在需求没有任何起色的情况下,对钢价的压力依然非常大。

  操作建议

  螺纹钢在需求低迷,成本支撑逐渐趋弱,以及房地产调控的共同制约下,整体的弱势依然非常明显,周边市场本周表现较好,上证指数强劲反弹,但螺纹钢却依然在低位进行震荡,被压制在4000元下方运行,上方的压力非常明显,整体上,空头格局依然不变,各条均线仍呈现空头排列格局,建议前期高位入场的空单可继续持有,随着1010合约逐渐向远月1101合约移仓,两月之间的价差逐渐拉大,空仓者可以尝试买远月抛近月的操作思路。

  数据图表汇总

  图表:螺纹钢现货价格走势图

  

图为螺纹钢现货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东亚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表:铁精粉价格走势图

  

图为铁精粉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东亚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表:螺纹钢库存量

  

图为螺纹钢库存量走势图。(图片来源:东亚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图表: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

  

图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走势图。(图片来源:东亚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周新闻回顾

  央行: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0年第二季度例会指出,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

  会议认为,上半年我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适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会议强调,下半年,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要密切关注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

  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2009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同比下降6% 七年来首降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组织铁矿石信托基金会(Unctad)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铁矿石产量降6.2%至16亿吨,为连续7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全球钢产量下降8%。

  由于中国需求强劲,2009年全球铁矿石贸易达创纪录水平,出口量增7.4%至9.55亿吨,连续第8年增长。

  2009年,新投产的铁矿石年产能达到近7500万吨。截至2010年5月正在进行的新项目总共构成了超过6.85亿吨的新增年产能,这些项目在2010-2012年间陆续投产。在2012年之后的3年里,预计每年将新增4亿吨产能。

  Unctad表示,若铁矿石三巨头巴西、澳大利亚和公司不能很好地控制其即将投产项目的步伐,那么产能过剩的危险性将加大。

  外资热议中国楼市崩盘 多数称中国房价要跌20%

  野村证券称,房价若跌超20%,政府或许会过度担心,从而逆转部分紧缩政策。

  时间刚刚进入7月,外资关于中国楼市是否会崩盘的讨论迅速热了起来。许多机构做出类似判断——中国楼市要跌,至于房价会跌多少,众说纷纭。按照多数机构的普遍观点,中国房价下跌幅度将达到20%。

  中国楼市开始崩溃?

  7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罗戈夫表示,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崩溃,将重创银行体系。但他并没有提供更多的相关依据。

  相比之下,同一天渣打银行发布的报告则显得有理有据。渣打称,三季度中国住房价格将明显下降。其监测中国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14个城市的一级房市交易后发现,自4月中旬中国政府出台新政以来,这14个城市的住房成交量,以四周移动平均值计算下降了约60%,其中,北京下降了70%,深圳降57%,上海降28%。中小城市中,海口交易量下降95%,杭州、大连降90%。

  渣打说,北京的房价已经从今年早些时候的高点降了约20%,深圳则降了19%,而上海降约8%,不过较低的成交量可能造成房价降幅的失真。

  渣打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可能跌20%~30%,二三线城市可能跌10%~20%。

  渣打发布报告的同时,野村证券6日也发表报告称,中国楼市已呈现泡沫破灭的初步迹象。该机构指出,虽然中国政府没有给出明确的房价跌幅目标,但10%~20%的跌幅应是合理范围。按照上述降幅,房价将回到2009年年中的水平。如果跌幅不足10%,中国政府可能会觉得没有完成“政治任务”,因此会维持紧缩政策,从而导致房地产市场继续下滑。但如果跌幅超过20%,政府或许会开始担心房地产市场过度萎缩对经济其他部分造成影响,从而放松甚至逆转部分紧缩政策。

  野村的上述判断,与渣打基本一致。渣打认为,过快的降价可能会迫使中国有关部门年底前取消紧缩措施,转向放宽的立场。

  不同的是,渣打在报告中指出,更多的城市可能会效仿上海的做法,观望楼市走势。据渣打银行说,上海和北京的61个定于6月份开盘的新项目中约有三分之二已经无限期搁置。

  “短暂”的深度回调?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中国房市的调整不值得过分担心。他在7日发布的报告中称,尽管中国官方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相对严厉,但从紧缩措施出台的几个月来看,一线城市的房价保持着相对平稳,同时,由于中国家庭的负债率较低,因此,房地产金融出现严重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很低。更重要的是,由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家庭的房贷负担也相对较轻、家庭的购买力相对较强。

  “从中长期的观点来看,中国强劲的城镇化进程,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支撑中国房地产,因此,担心房市崩盘,进而导致中国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看法,是杞人忧天。”刘利刚认为。

  野村也相信,房价将经历的可能是一次“短暂”的深度回调。

  高盛集团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近日称,中国房市泡沫风险已除去,中国政府做得非常非常出色。

  外管局: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入压力较大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较4月份环比下降54%,当时市场有声音认为5月份资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外流,外汇局昨日的表态证实了这一市场情况。外汇局相关人士指出,当前外汇资金流动的变化,既有市场因素也有监管因素。在市场层面,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美元利率回升,套利交易势头有所缓解。监管层面上,近期外汇管理等部门相继警示主要银行关注外汇流动性风险,并开展“应对和打击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对违规和异常交易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外汇局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呈现“双顺差”格局,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贸易顺差扩大态势将有所缓解,经常项目顺差与GDP的比例可能进一步下降。此外,外汇局表示,从当前外债形势来看,外债对我国经济安全影响不大。

  东亚期货 曹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