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期指交割平稳交割日魔咒只是臆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1日 01:43  第一财经日报

  罗文辉

  上周五,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下称“中金所”)在波澜不惊中完成股指期货上市后的第二次交割。到期合约IF1006的收盘价较交割结算价仅相差0.7点,交割总量1394手。

  不过,上周五收盘前适逢股市急跌,有媒体将其归因于“交割日魔咒”或“到期日效应”的显现。而在上周六中金所举办的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研修班(第三期)上,上海证券副总经理姚兴涛博士直斥上述说法为“臆断”。

  据中金所公开的最新数据,截至上周五,股指期货开户总数已达3.5万户,其中2.9万户参与了交易,且客户日均参与交易数1.4万户。而法人开户所占比例仅2%,法人交易量占1%,法人持仓量(包括套保、投机持仓)占15%。

  该投资者结构曾令业内担忧交割日前两个交易日(11日)持仓量尚高达1万手的IF1006合约,可能在交割日的最后时刻出现成交量、持仓量的异常放大,及期货价格的异常波动。而在中金所于9日召集30家期货公司进行“股指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座谈会”形式的“窗口指导”后,上周四收盘时到期合约的持仓量已骤减至4400多手,在最后的一个交易日内持仓量更是保持平滑式削减,收盘价亦高精准度地收敛于按最后两小时现货成交价的算术平均计算的交割结算价。

  但也有一些坚信“交割日魔咒”的人士称,上周五股市“尾盘的急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持有期指空头的持有者通过抛售股票来压低现指价格,从而达到压低结算价格而交割盈利的目的”。

  姚兴涛认为,所谓的“到期日效应”是指:以同一个基础资产为标的的各类衍生产品,由于在同一时间到期,套保、套利及各种挂钩策略需要进行平仓了结或移仓,从而对应地需要在现货市场买卖现货,可能引起现货市场指数的异常波动或者交易量的异常放大。

  在他看来,只有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时,到期日效应才可能发生:第一,期货与现货市场跨市场投资的规模很大;第二,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的资产规模很大;第三,基本面存在使得现货指数波动的事件或因素。而判断到期日效应是否已发生,不仅要看交易量,还要看价格的波动。

  事实上,上市仅两个月的我国股指期货,机构尚未大规模入市,期现套利和套保的规模不大,跨期现市场的相关结构性产品基本没有,不足以因为交割日的来临引起现货市场的巨大波动。而且这两次交割的实际情况表明,在交割日前,到期合约的持仓量就已经快速下降,主力合约的转换也非常平滑,到交割日当天,已经不存在大量的到期交割、平仓或转仓的需要。而从交割日现货市场的交易量看,两市的股票成交量没有明显放大,价格也没有异常波动。故可判断,到期日效应没有发生。

  姚兴涛指出,当前市场存在着将到期日效应与市场操纵、外资操纵等相提并论的错误观点。

  实际上,到期日效应与市场操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理论上看,在到期日,只有一种情况可能发生操纵行为,即在到期日之前的持仓一直不减少,并且近远月价差有异动。因此一般情况下,即使发生到期日效应,也不是很多人所想象出来的市场操纵行为导致。

  而就外资操纵而言,除非能够主导股票现货市场,又能在期指市场无限制地操作,才可能出现市场操纵的情况。但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中外资的比例很低,在到期日操纵市场也几无可能。

  姚兴涛还表示,如果片面夸大期指市场的影响,甚至将现货市场的任何波动都与股指期货相联系,既不专业,也不客观,还可能对专业知识和信息缺乏的中小投资者产生较大的误导,影响其市场判断力,导致其投资决策发生失误和偏差,这是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也是对市场的伤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