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频交易不应成期指市场主流

  5月6日华尔街上演了一幕空中蹦极,短短几分钟,道琼斯指数从10600点下跌至9869点,下跌幅度近10%。笔者认为,与其说是来源于交易员的错误操作,还不如说高频交易带来的系统风险才是主因。

  揭开高频交易面纱

  高频交易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速度,这取决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交易网络的传输速度;另一方面是交易策略,这种策略有各式各样,但基本基于“动态数学公式+先验概率判决+统计推理”组成的量化数理模式进行,而且可以通过软件自动优化算法。

  高频交易有若干不同的类型,包括流动性回扣交易、掠夺性的算法交易、自动交易做市商、程序化交易、“闪(flash)”式交易等等。高频交易种类虽然很多,但其原理基本一致:第一是发现市场信息,包括差价信息、报价信息、流量信息等;第二判断交易条件,发现符合预先设定的条件就促发交易;第三是交易执行,可能下大订单,也可能将大订单分解成大批量小订单完成交易。

  贡献流动性却损害有效性

  短短十几年,高频交易从无到有,其交易量目前占整个市场交易量60%以上,对交易流动性的贡献可见一斑。

  高频交易时,只要在不同市场间出现交易差价,并且这种差价有利可图,那么就可以通过在中间进行交易,从而消除这种市场差异,这有利于抚平市场部分波动。但我们也要看到,这种交易依赖计算机,而计算机则依赖于算法和历史数据,算法可以优化,但历史数据不会说谎。

  在以计算机决策为主导的系统里进行交易,演变成为计算机之间的较量。因此在这样的系统里,一个小的谬误就可能导致一场灾难。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发现价格,而使用高频交易无益于价格的发现,在微小的价格间博差价不仅对价格发现贡献不大,反因将决策权交给了计算机,而带来了系统风险。这恐怕得不偿失。

  高频交易显失公平

  从交易的参与者来看,高频交易的使用者必须具备较高级别的计算机设备和较优的策略模型,而这往往是众多中小投资者所不具备的条件。交易过程中有赢家必然有输家,显然应用高频交易者具有优势,而中小投资者成为高频交易的牺牲品。

  高频交易同时还给投资者带来风险敞口。再者,高频交易往往利用未公布的交易信息(计算机信息)进行交易,这相当于利用内幕消息进行交易,这是显失公平的行为。

  当高频交易盛行时,金融系统就变成一个策略对抗的系统,其反映经济信息的功能则大大削弱。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高频交易仅仅是交易者进行交易的策略游戏,而这种策略的基础是基于历史数据。如果计算机参与的交易成为了历史数据,那么将影响历史数据信息的真实性。 (天琪期货韩金柱)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