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糖市]旱情推糖价上涨 游资再"吃"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 09:34  文华财经

  文华财经(编辑整理 王欣)--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广西、云南等甘蔗主产区旱情影响,食糖减产预期加剧,国内糖价一路走高,一度达到5500元/吨的高位。业内人士提醒说,在当前旱灾严重、食糖减产情况下,糖价上涨预期强烈,国内资本和国际游资进入糖市炒作不无可能,应当警惕。

  

  去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加上雨季提早结束,旱情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受60年不遇大旱影响,云南302万亩蔗田成灾,52万亩绝收,甘蔗入榨量减少350万吨以上,3家糖厂停产,多数糖厂设备利用率仅有60%至70%。“本榨季云南省预计产糖170万吨左右,与上榨季相比减产53万吨左右。”云南省糖业协会理事长邓毅最近表示。

  

  云南旱情的影响还可能不仅限于此。邓毅说,受持续严重干旱灾害影响,今年冬春甘蔗无法下种,上年秋季种植的甘蔗成活率偏低以及宿根蔗发芽的可能性减少,这将严重影响2010/2011年榨季的甘蔗原料供应。

  

  缺乏下一榨季的蔗种面积无疑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糖料处处长钟健说:“但受旱情影响,今年广西甘蔗比上一榨季减产大约110万吨,食糖产量比原来预计要减少40至50万吨。今年我们计划新种甘蔗面积600万亩,但截至3月中旬还有大约200万亩没有种下去,这是大问题。”

  

  广西食糖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对糖市影响举足轻重。广西糖业协会的最新预计表明,本榨季广西食糖产量约为700万吨,在上一榨季减产178万吨的基础上再减产约60万吨。

  

  中国糖业协会再次下调食糖产量预期,认为2009/2010产糖季,食糖产量勉强能达到1100万吨,按食糖消费量为1400万吨计算,产销缺口在300万吨左右。

  

  而从现货市场的情况来看,记者了解到,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提价。

  

  “ 在 当 前 供 求 偏 紧 情 况 下 ,5000多元每吨的糖价比较正常,价格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广东糖业协会理事长刘汉德日前表示。

  

  为平抑过快上涨的糖价,保持2009/2010榨季糖价相对稳定,国家先后于去年12月10日、12月21日和今年1月21日、3月5日分四次向市场抛售储备糖,三次抛储量分别为20万吨、30万吨、36万吨和26万吨。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并不大,在四次抛储后,糖价依然高位运行,甚至出现“国家越调控,糖价越上涨”的怪相。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刘小南2日在广西糖会上说,要实现食糖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调控目标,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做好储备糖调控,针对产销缺口,适时、及时投放国家储备糖。毫无疑问,在今年市场产销缺口高达300万吨的情况下,国家调控的主要思路,还是通过放储弥补市场缺口,保证供需平衡。

  

  然而,虽然国家掌握着近300万吨食糖储备,但除去已投放的112万吨和至少应持有的1至2个月的消费储备,目前尚能实际动用的国储糖数量不过130万吨左右。如果糖市出现突发事件,国内糖市供需缺口将很难得到弥补。因此,国储糖只能在可弥补供求平衡的范围内相对影响市场价格,若超出范围,对国内市场影响还是有限。

  

  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糖市供需吃紧情况下,单纯依靠国家放储调控糖市已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警惕资本跟风炒作

  

  多名业内人士透露,相比往年,今年产糖季资金更为充裕,不难预料,糖市涨价预期将带动更多资本入场。在国家宏观经济向好、通货膨胀预期作用下,糖业投资、投机更加活跃,将进一步助推糖价高涨。

  

  而就目前来说,要确保糖市平稳运行,必须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与企业联动相结合,上下形成“合力”。政府层面要加强对期货、现货市场监管,规避糖市投机带来的风险。在企业方面,应鼓励下游用糖企业与糖厂直接联系,通过产销对接打通产业链,进而锁定生产成本,降低市场风险。

  

  目前,国内糖厂与下游用糖企业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状态。这一模式加大了产业风险:糖价大起大落影响蔗农收入,进而影响蔗农种蔗积极性;因甘蔗集中收榨和食糖全年销售的现实,在榨季内,制糖企业需要集中筹集大量资金用于收购糖料,同时生产出来的食糖相当一部分存放在仓库里,形成库存占用资金,增加了制糖企业资金压力,带动食糖成本上涨;用糖企业也深受糖价波动之“苦”,糖价高企时,因担心糖价上涨大量囤积白糖,在糖价下跌时仍未能及时出手的企业不在少数。

  

  专家指出,建立下游企业与糖厂的联动机制,不仅可降低糖厂成本,避免成本上涨推动糖价进一步走高,也可防止下游用糖企业囤积食糖,保障市场秩序。(广西糖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