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商品市场系统临界性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3日 08:40  广发期货

  1月7日,商品盘中出现一轮大幅回落的行情。而在开盘之初,行情却多半是高开开始的。沪铜主力高开于62000,盘中最高上涨63450,但最低下跌到60510,日间涨跌2940元/吨;橡胶主力高开于25465,盘中追到上涨到25740,最低回落到24400,日间涨跌1340元/吨;白糖1101开盘5598,盘中最高到5727,最低跌至5380,日间涨跌347元/吨。其他商品走势多如出一辙。而在商品大起大落的同时,大多数商品还伴随持仓量大幅减少的过程,沪铜主力减仓1.2万手,燃料油主力减仓4.1万手,白糖1009减仓10万手,棉花减仓7万手,诸如此类。

  由此可知当日商品大幅波动看来还是资金恐慌性撤离引起。原因可能是市场传闻12月CPI指数同比上涨4%,加之人民银行最近表示对与信贷政策要“有控有保”,可能诱发市场对政策治理通涨的预期。

  但笔者长时间跟踪商品走势,认为系统的临界性特点也是当日巨幅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统科学认为系统在临界状态,很可能因为微小因素诱发突变,导致一种非连续性的变化。商品市场出现这种突然间集体大跌的走势并非当日才有,最近的一次是2009年11月27日,当日下午盘时也曾经出现集体大幅度的下跌,只是幅度小些。

  如果正如此,那就是说商品市场在当日行情之前已经处身于临界状态了。这可能与最近全球市场的多头气氛过于炽烈有关。

  在美元经历了一轮反弹后,原油、黄金、伦铜等商品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商品的调整幅度远不如与其中的那般大。直到最近,原本预计可能出现的调整行情不仅最终没有出现,反而演变成一轮新的上涨。伦铜突破7200美元之后触及7740美元的高点,创下危机以来的新高;ICE糖价也走上28美分的价位;黄金重返1140美元附近。原油是此轮行情中最闪亮的商品——调整时期遇到美元反弹兼“迪拜事件”,最终使原油打破了原先的旗形调整,下跌到最低71美元,但最近却走出10连阳,再度企及83美元的前期高点。当然其间也有冬季到来,对原油的季度性需求的炒作,但其实如果没有“迪拜事件”的打击,原油也同样是上涨趋势中的调整,早晚还是要涨的。

  不独商品市场,海外证券市场也有不俗的表现,纳斯达克走到2300以上,富时100则返回5500以上,此外法国、德国与瑞士等国家股票指数均创下危机以来的新高。

  在海外市场的炙手可热的多头行情,也诱发国内商品的多头氛围。多数商品都创下危机后的新高——沪铜达到60000的高度,橡胶走上24000元/吨,白糖走到5900元/吨以上如此等等。直到最近,其实已经很难说是国内商品的上涨在带动海外商品市场的行情,还是海外商品带动国内商品。说相互带动可能更好些。

  2009年商品在几乎没有什么调整下走过上涨的一年,年中还经历了“东欧债务危机”与“迪拜事件”的滋扰,年底全球企业信心大增,美国甚至只差就业数据的好转了。商品行情在09年底、10年初时还更进一步,金融市场出现系统临界性状态是很有可能的。临界状态下最容易突变,“V型”与“倒V型”走势也就会随之出现。

  不过,与2008年那样的系统临界性状态不同,彼时不仅金融系统,就连实体经济体系都处于临界性状态,所以一个“雷曼兄弟”破产就能诱发危机全面爆发。但危机爆发以后,系统又会返回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而商品市场目前的临界性状态还只能说是小范围的、单系统的,通过一两次突然性的、大幅度的下跌就能释放能量,调整回来。如果是这样,恐怕商品目前的上涨趋势很难说已经发生改变。但很可能走向下一次临界性状态,再度累积能量,那么当日的走势迟早还会在其后重演。可能照样没事,但也同样可能演变成中级调整。

  目前,原油上涨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节能减排、新能源是未来的核心话题,但更多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如果原油再度上涨,必然在其后诱发,或者同时诱发商品进一步上涨,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出现。这只会加速新一轮商品市场系统临界性状态的成形。在政策调整预期越来越浓,政府偏好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就不能排除加速上涨行情出现的可能。这一点视需要观察与注意。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刘清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