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市场起伏跌宕 震荡稳固逢低买入
一、七月份行情回顾:
期货情况:七月份的大连豆粕市场可谓是起伏跌宕,走势先抑后扬,1001合约的主力进行了移仓换月,已经转移到远月合约1005,即便是刚刚换过来的1005合约,也在七月的期市场上“光芒四射”,随着美原油在月中的止跌回稳、美元指数下滑、美豆及豆粉的滞跌以来,连豆粕1005在七月的下旬的最后几个交易日里,大幅飙升;七月初开盘2785元/吨,月末收盘2938元/吨,其中最高价升至2953元,最低价下探到2635元,成交量急剧放大至8426000手,持仓686388手。(如图1所示)
图1:大连豆粕1005日K线图
现货情况: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七月份多维持盘整走势,月末在CBOT期价强势反弹的提振下,场内的交投信心得以提高,国内多数油厂均跟盘提高了销售报价,但是南北方的销售仍存在差异,南方地区油厂在益海集团的带领下报价提高的幅度较大,多在100元/吨之上,而东北地区油厂相对于南方地区上涨幅度明显偏小,但由于价格上涨过快,并未给需方提供接受价格的缓冲时间,因此观望情绪依旧占据市场主导,全周实际成交状况并不理想。
(1) 据了解,支持南部油厂积极提价的主要原因除了外盘的修正性调整及周边市场的溢出性提振以外,近期油厂生产及销售策略的调整也为其挺价提供了理由,近期华东等地油厂停机现象普遍增加,不过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市场货源供应均比较充足,油厂短期停产并不能扭转当前市场整体供需格局,故其对价格的推动作用可能比较有限。
(2) 近期成本因素对市场价格走势的影响依旧十分明显,据估算,目前国内多数油厂利润状况仍不理想,其中东北黑龙江地区主要油厂目前库存大豆成本基本集中在3500-3600元/吨之间,而当地散装四级油销售价格则在6900-7100元左右,以此推算当地豆粕理论成本约在3150-3280元/吨附近,此价格与当地实际售价基本相当,故价格抗跌性将会比较突出,而南方沿海地区情况比较复杂,目前沿海油厂库存进口大豆成本大多在3600-3800元/吨左右,豆油售价集中在6450-6700元/吨之间,对应豆粕理论成本为3200-3400元/吨,油厂单吨销售亏损接近100元/吨。由于后期进口大豆理论成本已经攀升至3800-4000元/吨左右,故后期油厂亏损局面可能继续扩大,所以在成本因素作用下,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继续下行的空间将受到限制。
(3) 豆粕与棉、菜粕之间的价差变化对其在饲料中的使用比例影响较大,据估算,目前国内200型菜粕市场均价与豆粕之间价差约1400元/吨,棉粕市场均价与豆粕之间价差在950元/吨左右,结合蛋白含量、吸收及适口性等指标,目前豆粕在饲用蛋白粕中的主导位置仍将继续,杂粕较之豆粕均缺少足够的价格吸引力,故对豆粕价格的实质性压力比较有限,而个别品种货源趋紧反而会为粕市提供潜在支撑,总体来看豆粕仍占主动,(具体如图2所示)
图2:五、六、七月份全国部分地区主要油厂豆粕价格对照图表 单位:元/吨
二、基本面分析:
(一)利多因素:
1。宏观经济情况:外需方面,2009年下半年,在美国经济止跌、小幅增长的拉动下,我国出口将见底回升,并有望在我国传统9月份开始的出口旺夹实现大幅增长;内需方面,在股价、楼价联袂上涨的预期下,下半年,房地产投资有望替代政府投资而成为主角,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而消费需求,由于多方面因素,并不乐观,政府预期的刺激农村消费需求难言有效,消费需求增长或小幅回落。三大需求对经济的拉动格将有上半年的政府投资、消费拉动,向下半年的私人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出口拉动转变。由于2008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数较低,2009年下半年的经济继续复苏或呈现较高的增长幅度。
2。基金在本月已经又开始逐渐增持多单,而减持空单,后期有望继续。(见表1)
表1:CFTC公布的cbot豆粕期货持仓报告
总持仓
|
173667
|
增减 +4020
|
基金 |
多单 42122 |
增减 +3807 净多单 36250 |
空单 5872 |
增减 -1304 |
|
套利 |
21641 |
增减 -320 |
商业 |
多单 80319 |
增减 -100 净多单 -42681 |
空单 123000 |
增减 +5774 |
|
其它 |
多单 29585 |
增减 +633 净多单 6431 |
空单 23154 |
增减 -130 |
3。政策情况:在7月23日国储大豆第一次竞拍流拍之后,29日举行的第二次50万吨国储大豆竞拍再次遭遇流拍。笔者预计在东北新豆收获上市前,此类拍卖可能密集出现,国内大豆价格将呈现震荡走势。29日,国储继续竞拍50万吨大豆,而竞价方式和抛储数量与7月23日的基本一致。其中内蒙古10万吨,吉林10万吨,黑龙江30万吨。竞拍结果和国储于7月23日第一次竞拍完全一致。过高的起拍价,使得50万吨大豆再如市场预期一样全部流拍。连续流拍,预计国家抛储顺价销售的政策也将不会发生大的调整,而当时3700元/吨的临时收储价也决定了连豆的下跌空间不是很大。目前大连大豆5月合约处在3500元一线,比临时收储价还要低200元/吨左右。
4。生猪及饲料情况:2009年上半年我国生猪价格可谓是一路下滑,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首先,产能过剩,据商务部公布数据显示,09年5月份存栏生猪45325 万头,较上月下降0.36%,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880万头,较上月下跌0.86%。与我国公布的最低存栏数和基础母猪数相比,仍然高出10%左右,产能相对过剩;其次,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下游消费市场相对萎缩,据了解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指数依旧处于较低水品,进一步说明我国近期下有消费市场较为低迷,很难带动上游产业的发展;再次,国际政策利于行业发展。对于冻肉收储褒贬不一,但是从6月份生猪市场价格行情来看,收储工作还是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利于生猪市场稳定。
虽然我国生猪出口数量有限,但是进口量却对我国生猪市场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受“H1N1流感”病毒影响,我国限制从美国等其他国家进口生猪产品,转为主要依靠国内市场供应,一方面我国生猪产业一的到较好的发展,对于出口港澳等地产品已得到较好的认可,虽然出口量有限,但是畜产品具有较低硬性需求系数,少量短暂的供给减少必然造成价格的上涨,这在国家冻肉收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认识。另外,由于流感影响,出口他国市场猪肉减少,尤其是日本韩国等市场的供给减少,除受流感影响外,主要是受国际警容危机的影响,减少或限制进口,以便保护和缓解财政赤字。
从当前生猪价格走势来看,我国生猪价格依旧变现较为稳定局面,局部地区出现小幅下滑趋势。一方面主要是受当前国家收储效应,导致价格短期内小幅上涨,另外,由于当期处于气温较高季节,猪肉消费量相对较低,导致价格难以一时上涨。后期随着气温的回落以及消费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后期价格的小幅上涨。
从整个国际大环境来看,我国生猪产业处于较为有利地位,一方面,美国由于生产过剩导致屠宰母猪以便减少供给量,另外,欧盟国家由于供给相对稳定,同时消费量相对增加,导致价格相对走高,整体来讲,由于我国生猪产业受国家政府调控,后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
5。产区天气情况:有别于美豆的风调雨顺,国内大豆产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根据作物冷害综合监测指标及未来天气气候预测,东北地区中北部发生作物冷害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黑龙江东部发生轻度冷害的可能性为85%左右,黑龙江西部和中部地区发生重度冷害的可能性为70%。一旦冻害等不利天气出现,对于播种面积已经减少了12%的黑龙江大豆来讲,产量进一步降低将成为现实。
对于豆粕而言,在大豆震荡格局的影响之下其上行空间相对有限。近期在冻猪肉储收储影响下,全国生猪行情有所稳中上涨,养殖户补栏信心有所恢复,饲料需求有所好转。8月份依然养殖业需求的上升时期,对豆粕的需求数量将持续增加,豆粕价格将有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