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重因素相互配合 钢材上涨所向披靡(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 07:27  西南期货

  行业新闻

  中钢协称铁矿石进口要全国一个价

  铁矿石谈判仍在继续

  昨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在中钢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表示,铁矿石谈判仍在继续中,中钢协将坚持谈判原则,本着双赢的原则建立新的定价机制。

  单尚华表示,上半年国内超量进口铁矿石情况非常严重,拉高了海运费也严重干扰了铁矿石贸易秩序。前六个月进口铁矿石2.97亿吨,同比增加6733万吨,增长29.29%,其中钢铁生产企业进口量1.66亿吨,增长9.65%。铁矿石贸易商进口量1.3亿吨,增长90.43%,从2008年29.83%增长到43.96%。

  中钢协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也表示,国务院已授权中钢协统一组织对外铁矿石谈判,中钢协一直认真履行职责,虽然遇到了很大困难,但是中钢协建立中国铁矿石进口模式的决心没有改变。“进口铁矿石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代理制,二是进口铁矿石统一一个价格。”

  “目前最大的难度是中小钢厂和贸易商超量进口铁矿石,一方面为落后产能淘汰带来困难,另一方面也造成需求旺盛的假象。而日韩价格是在焦炭价格补偿基础上得出的价格,我们和钢厂企业多次讨论,不能反应我国钢铁生产和需求的真实情况,不予以跟进。特别是中国是最大的需求方,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一直以来受制于国外矿山的情况应该改变。”单尚华说。

  中钢协明确要求,一旦确定了2009年的年度价格,即成为中国市场的统一价格,无论大小钢厂、国营还是民营企业都要遵循这一价格进口矿石,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寻找贸易商或钢厂代理,但贸易商和钢厂只能收取代理费,逐步将原有混乱的铁矿石市场秩序改变,建立中国的铁矿石市场秩序。

  淡水河谷:出口中国铁矿石50%已按新价结算

  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铁矿石供货商很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中国获得更低价格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本周四表示,最近一个月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50%已经开始按照上个月力拓集团与新日铁达成的新协议价格结算。淡水河谷公司一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发言人接受采访时说:“许多中国钢铁企业已经事实上接受了这一价格,虽然官方还没有公开表态。”

  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力拓集团5月份率先就2009年铁矿石长期供货价格达成协议,铁矿石整体降价幅度约为33%,其中粉矿降价32.95%,块矿降价44.46%。根据以往的惯例,这一首发价格将被其他公司接受。不过以中国钢铁协会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却拒绝接受这一协议,希望获得更低的价格。中国钢协曾经表示,希望铁矿石降价幅度能达到40%。

  纽约DahlmanRose&Co公司分析师TonyRizzuto说:“包括淡水河谷在内的铁矿石供货商很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中国获得更低价格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因为钢铁产量飙升导致中国钢企对铁矿石的需求急剧增长。现货铁矿石价格超过长期供货价格对中国坚持谈判造成了巨大压力。”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7月29日公布的报告显示,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向中国出口铁矿石3561万吨,同比增加42%,创历史最高纪录。报告显示,中国是该公司最大的出口市场,第二季度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66.2%;其次是日本和韩国,分别占6.3%和4.2%。报告认为,淡水河谷公司对华出口连续两个季度大幅增长表明该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努力获得成功。这主要是因为该公司采取了新的营销策略,包括灵活的定价,实行到岸价格,扩大用户数量和自己拥有低运费的船队。

  粗钢消费量全年预期大幅攀升 中钢协警示“重组悲剧”

  上半年粗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连续增长,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大幅上调了2009年全年产量和需求量预期。

  与此同时,对于地方发展钢铁业的“勃勃雄心”,中钢协也提出了警示:小心悲剧多于喜剧。

  钢材消费预期大增

  在昨天召开的中钢协2009年三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中钢协副秘书长迟京东表示,由于上半年形势的变化,预计今年全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在5.1亿~5.4亿吨,增幅在12.8%~19.7%;实际消费量预计在4.9亿~5.2亿吨,增幅在3.5%~9.7%。

  而今年初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曾综合各方因素提出,2009年粗钢产量预计为4.6亿吨,表观消费量仅为4.3亿吨,到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也仅为5亿吨左右,表观消费量为4.5亿吨左右。

  据迟京东介绍,2008年10月中国粗钢产量增长率下降了16.4%,粗钢消费增长率下降了18.8%,达到历史最低点;2008年8~10月连续三个月产量低于表观消费量下降幅度;随后从2008年11月开始,下降幅度减缓,截至目前,表观消费量增长已连续8个月高于产量增长幅度。

  另一让中钢协重估今年钢产量和表观消费量的依据是,宏观经济政策促进了国内钢铁消费量增加。2009年上半年,国内粗钢产量达到2.6658亿吨,同比增长1.23%,粗钢表观消费量达到26798万吨,同比增长10.1%。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政府4万亿投资重点主要为铁路、公路、机场、灾后恢复重建、廉租住房等,今年以来,钢材的消费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迟京东表示,建筑和交通受益于政策投资,钢材消费增长明显。2009年1~5月,国内钢材消费流向为:建筑51.9%、工业33.8%、交通6.3%、其他8.0%,而2008年钢材的消费流向结构是:建筑49.3%、工业37.1%、交通5.2%、其他8.4%。

  具体来看,在钢材消费大户中,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消费钢材同比增长12.6%,铁路估计同比增长约158%,汽车行业同比增长约16.5%。

  迟京东认为,受政策、出口结构及地区调整的影响,增加钢材出口可能性较大,但是根据目前粗钢产量的生产消费情况,下半年粗钢产量保持上半年平均日产水平的可能性较大。

  钢铁重组忌冒进

  似乎是早就预料到钢材需求的“井喷”,各地发展钢铁业的热情高涨。一个表现是,在全国版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颁布不久后,地方版的钢铁业振兴规划接踵出台,并且“口气”都不小。

  对此,迟京东昨日代表中钢协发出了警示,表示地方钢铁企业重组要“小心悲剧多于喜剧”。

  截至目前,已有10省市发布了钢铁专项振兴规划,每个省市都准备打造大中型钢铁企业。以山东为例,该省计划培育山东钢铁集团成为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同时培育3~5个专业化中型企业。

  江苏则计划到2011年力争前五名企业生铁、粗钢集中度提高到75%,钢材集中度提高到55%,力争2011年形成1家年产钢3000万吨(包括省外控股企业产能)左右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骨干企业,同时整合冷轧、镀锌、彩涂等下游工序,完善产业链布局。

  迟京东认为,地方政府的钢铁振兴规划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产业链长而庞杂;另一大特点是,本地钢铁企业重组趋势明显,排斥外地企业重组本地企业。在他看来,这种“近亲结婚”和“家长包办”的重组模式,可能会削弱优势企业竞争力水平。今年7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太钢集团视察时也曾表示:“企业兼并重组,重在体制和机制的转换,不仅要‘貌合’,还得‘神合’。”

  中钢协预警的另一个原因是:各省钢铁产量的宏伟目标汇总后,超过了国家钢铁振兴规划的目标。2008年全国粗钢产量5亿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预计到2011年,国内粗钢产量5亿吨左右,与2008年基本保持不变。但各省现在都在增加2011年产量目标,各省汇总起来,明显超过了5亿吨。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