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钱晓涵
时隔一年,沪指重回3000点,投资者的“牛市情结”似乎也跟随着飙涨的大盘一起回来了。短短三天,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大卖247亿份,有效认购户数高达356985户;嘉实沪深300指数基金份额则一举突破400亿份大关,总资产规模逼近350亿元。
“熊市买对冲基金,牛市买指数基金。”沪深300指数基金的热销表明,市场情绪正全面倒向看多。散户申购——基金买入——指数上涨——吸引更多散户申购,这种理想化的“正循环”已依稀可见。
但事实上,只涨不跌的股市只能是“乌托邦”。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大盘的阶段性顶部,几乎都是被基金“买”出来的。2007年“7·6”行情启动后,基金疯狂配置金融地产,将沪指从3500点一路拉升至6124点。此后,大盘便陷入了长达一年的绵绵阴跌之中。
而今,似曾相识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眼前。业内人士指出,A股市场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工具的问题始终存在,而随着指数基金的跑步进场,这一问题未来恐怕会显得愈加突出。
“是到了该股指期货登场的时候了。”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尽管翻了四五倍的个股已比比皆是,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散户在为“踏空”行情而感到遗憾。诺安基金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新基金相当好卖,有些人是因为跑不赢大盘转而认购的;还有些人是看到大盘涨上3000点,才来认购的。“问题是我们现在没有新基金可发,不然规模肯定又要猛增了。”
眼见资产管理的规模进一步膨胀,基金公司自然喜上眉梢。但在胡俞越看来,新基金的热卖,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累积市场风险的过程。“必须注意的是,A股市场没有做空机制,机构投资者缺乏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基金发得越多,认购资金规模越大,所累积起来的风险也就越高。”
胡俞越认为,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得到了超常规发展,但由于缺乏风险管理工具,很多基金经理的表现和散户也差不多。“我认为股指期货是为机构投资者量身定做的风险管理工具。尤其是沪深300指数基金,中金所拟推出的首个股指期货标的,恰恰是沪深300指数期货,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的吻合度。”
东方证券研究所高级金融工程师高子剑认为,股指期货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指数基金完成快速建仓。曾在台湾元大证券从事股指期货期权研究交易的高子剑表示,在台湾,指数基金运用股指期货实现复制指数的案例很多。“有的时候遇到极端情况,指数大涨或大跌,指基买不到或卖不出股票。通过买卖股指期货,可以让净值变化与大盘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