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限产令”下的钢铁行业如何摆脱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 13:32  金牛财顺

       4月中旬以来,伴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利好以及下游市场需求的回暖,钢材价格止跌回升,各地大型钢厂纷纷上调建材出厂价格,并实施了产能恢复计划。然而,工信部近日下发了《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说明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确实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限产令效用究竟能有多少,中国钢铁业最终的前途何在,笔者将在文中尝试解答,以期抛砖引玉。

      据工信部预计,2009年粗钢表观消费462亿吨,比去年增加约1000万吨;净出口按今年1—2月平均数据测算,则减少4000万吨。按此计算,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0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产能过剩,已然成为高悬我国钢铁行业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限产令和2008年底有关国家钢材收储方案的讨论,目的都是调节过剩产能,保证国内钢铁价格。从表面来看,似乎只要抑制中小钢厂代表的落后产能,就能使国内钢价持续逆势上涨、保持相对高价,帮助大型钢铁企业扭亏为盈,但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

      一、“限产令”难以解决盲目追求“板带比”导致的结构性困境

      “板带比”是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板材和带材的产量在钢材总产量中的比例,它是衡量钢材品种结构优化程度的主要指标。过去几年,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盲目追求所谓“高附加值产品”产能,期望通过提高“板带比”改善钢铁产品结构,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2003年,我国钢材的板带比为32.1%,而板带产品消费比例为42%,两者相差近10个百分点,板带材生产不足。到了2005年,我国板带比仍不足40%,长材产量仍占钢铁总产量的52%以上,每年仍有近3000万吨板带材需要进口。到2008年,随着大量板带材生产线的相继投产,我国已建成投产的热轧扁平材产能约2.3亿吨,板管带占总量的比例达到61%,而发达国家的板带比一般为60%。该指标快速提升,是我国钢铁工业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正当大中型钢企相互攀比着“板带比”快速提升的同时,忽视了需求总量的萎缩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今年1-3月份螺纹钢产量同比增长21%,线材产量同比增长8.2%,中小型材产量同比增长21.4%,显示出较高增速。随着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开工,4月以来长材库存快速下降,螺纹钢、线材价格也逐步上涨。根据“我的钢铁”统计数据,截至5月15日,螺纹钢、线材价格月环比分别上涨6.5%和7.1%。板材方面,虽然1-3月我国板材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3.6%和10.4%,但高端钢材用钢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并无明显起色,板材库存仍居高不下。近期随着螺纹钢、线材价格的上涨,板材价格也有所反弹,但是月环比反弹幅度较小,明显落后于长材。

      昔日的“高附加值”产品变为了今天的“高负加值”产品。2009年第一季度,以板管为主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达33亿元,而河北省钢铁行业盈利超过15亿元,绝大部分盈利来自生产长材为主的中小企业。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目前高附加值产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长材需求较旺、产需基本持平,板材需求严重不足、产量需要严控。从这一角度出发,短期内限产令对“板带比”较高的大中型企业作用实在有限。

      二、淘汰落后产能与遏制总量增长如何并举

      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淘汰落后产能一再进行,但遏制总产能则显得异常艰难。在地方利益的驱使下,各地新增的、先进的、更大的产能层出不穷。只有遏制总产能才是帮助中国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的重中之重。“限产令”要求在下游行业尚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钢铁行业必须把控制总量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要坚决遏制产量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银企衔接工作力度,对落后钢铁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的钢铁企业,要商请当地商业银行减少或停止贷款;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对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等淘汰类,2005年8月以后建设的120吨以下转炉、70吨以下电炉、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限制类生产能力继续实施淘汰类、限制类差别电价。

      虽然中小钢企往往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然而,在地方政府有2009年保增长、保就业的政治责任,在众多企业经营困难、地方小钢厂仍在盈利和仍是地方的利税大户的现实下,“限产令”的效果可能有限。

      三、限产保价小心“肥水流入外人田”

      金融危机后中国电解铝市场的复苏之路或许能给钢铁行业一点启示。与中国的钢铁产业类似,中国的电解铝产业也严重产能过剩,产能占据全球产能将近三分之一。为挽救中国的电解铝产业和保价,一方面国内电解铝限产、减产,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采用了高于市场价的收储。结果是国内电解铝产量大减,价格逐步回升至高于国际价格,促使进口大增,使得中国电解铝市场困境未解反而雪上加霜。中国钢铁产业似乎在走一条和中国电解铝市场极其相似的道路。随着国内钢材的不断涨价,目前国内钢材价格已经高于多个主要国际市场的报价。继3月份我国成为粗钢净进口国以来,4月份我国的钢材进口量也超过了出口量,这是2006年1月份以来的第一次。与此同时,美欧等国的钢铁厂开工率仅在50%左右,如果中国继续限产保价,国外钢铁厂商是否有可能受益限产令呢?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国外的钢材加上运输成本依然比国内价格低廉,那么就难以有什么实质性的因素会支持钢价长期上涨。所以目前钢材价格,也只能是从运输费用里面分一杯羹,抢国际航运、集装箱码头的钱。一旦价格突破“国际钢价”+“运输成本”的临界点,那么所有的涨价行为,都可以认为是朝美国、欧洲、东南亚、俄罗斯的钢铁公司口袋里塞钱。

      四、中国钢企长期优势何在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中国钢企由于背后强大的政府支持,相比于国外的企业其长期优势是很明显的。政府正在以及将要做的事情,便是通过国内产业振兴计划和投资,拉动需求保证产能的消化率。

      中国政府做的第一步准备工作就是整合。宝钢收购宁钢南钢、鞍本集团的整合,唐钢系、陕西钢铁集团的整合,都是为了提高行业集中度,削减低效率的产能,创造出钢铁巨头以便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轻取对手。目前全世界的钢铁产能都是过剩的,但是只有中国政府有实力拿出钱来支持国内的企业继续维持较高的产能,由于国内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保增长,只有中国的高产能可以被消化掉。此消彼长下,中国钢企会在业绩并不好看的情况下迅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未来的10年里,宝钢甚至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的钢铁企业。中国钢企有着强大的政策扶持,在全世界的钢材和铁矿石市场上都会有极强的话语权。或许美国、欧洲由于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其钢铁企业尚能免于中国风暴的冲击,而距离中国较近的日韩、东南亚、俄罗斯,被迫与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打价格战,如韩国的浦项制铁、日本的JFE钢铁,可能会面临历史上最艰难的局面。当然,这并不证明中国的钢企日子就会过的很好,可能也仅仅是勉强生存。

      中国政府GDP负债率仅为20%多一点,美国是72.4%、欧元区是63%、日本高达163%。举个例子,假设中国政府给国内钢企每吨刚补贴200元连续补贴十年,按照一年3亿吨左右的产能计算,每年补贴600亿元,总共花费大约6000亿元。以30万亿元的GDP总量来算,仅仅增加了0.2%的GDP负债率。而这200元的差价,0.2%的负债率增加,就能要了国外钢厂的命。如果中国政府将GDP负债率提高到60%,中间还有近40个百分点的差距,这40个百分点足以让政府以上面的补贴额度振兴200个与钢铁同规模的行业。资金方面,其他国家政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放眼全球,虽然中国钢铁的基本面不佳,但是相对于外国来说,还能算是“矮子中的将军”。事实上在危机下大家过的都不好,中国企业活下来了,国外的钢企可能就此垮台,下一轮经济周期的竞争对手就被扫清了。

      作为一个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中国钢铁业的真正复苏不得不等待全球经济的复苏。但是经济危机时的借机壮大,倒未必不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