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期货 > 聚氯乙烯期货登陆大商所 > 正文
长江期货特约供稿
2003年以来,受反倾销裁定、原油价格上涨、国内消费需求高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PVC 价格高涨,产能持续大规模扩张。2008年,国内有PVC 生产企业100 多家,总产能达到1581万吨。由于下游需求增长低于PVC产能扩张速度,市场供过于求,装置开工率下降。“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内PVC产业在经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陷入困境,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政策、进出口税收、下游需求结构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我国PVC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石化产业和轻工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决定加大对石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将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对煤化工的限制及对原油石化行业的支持,据称,将有60-80万吨的大乙烯项目将要投产,这可能会对我国PVC的生产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乙烯法所占比重将逐步提高。同时,原油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电石法成本优势不再,也将推动乙烯法的发展,目前以电石法为主导的定价机制将有所改变。
PVC行业是典型的高能耗行业,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我国对氯碱行业实施新的准入条件,对22个高能耗产品施行最高能耗限制和最低能源利用率,其中电石、PVC、烧碱等均在限制范围之内。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使电石的生产步入健康轨道,污染更低,消耗减少,资源利用率提高。正在进行的低汞触媒和无汞触媒研发工作将解决汞资源枯竭后触媒的供应问题,有效降低汞的排放污染。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限制增加了PVC行业进入壁垒,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产能过度盲目扩张,对PVC的供应量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同时,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也将加速PVC产业的升级和行业结构的变化,企业可以采用更为先进的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将是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对PVC的需求强劲,目前国内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市场前景广阔。但国内PVC生产发展存在一定盲目性,大多数企业仅能生产通用型产品,低端产品产能所占比例过高,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大部分仍需进口。未来几年,国内市场迫切需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国内电石法和乙烯法PVC 树脂厂家生产的PVC 树脂型号均属于通用型,聚合度基本集中在650~1300,而更高聚合度的PVC 树脂产品则主要依靠进口。国内厂家需要开发满足不同需要的高聚合度、高透明性和增韧型PVC 树脂新产品,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多样化。
关税的调整对国内PVC流通市场秩序的稳定将形成一定的冲击,国内外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按照加入世贸的关税调整规定,从2005年l月l日起,PVC进口关税再次下调一个百分点,由2004年的10.7%降低到9.7%。依据中国内地对WTO组织承诺,至2008年,内地对五大通用塑料的进口关税降至6.5%。
反倾销措施同样影响着我国PVC行业发展。我国对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外PVC实施反倾销政策,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将其拒之门外,从而在特定历史阶段,稳定了国内PVC的供应结构。同时,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由将过剩的PVC向中国出口转到将VCM向中国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PVC原料的不足。另一方面,国外市场对我国PVC产品的反倾销政策,也将使我国PVC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我国PVC出口已遭受到印度反倾销、土耳其保障措施等贸易壁垒,随着出口集中度的逐渐加大,今后类似的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贸易摩擦的加剧将直接影响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
政府出口退税政策对PVC产业的发展影响举足轻重。2007年,我国将PVC的出口退税率由11%直接下降到5%,政府在一年内两次下调PVC的出口退税率,表明政府通过抑制高能耗产品出口,并借以缓和国际贸易冲突的态度和决心,这将对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我国PVC出口本身就是依靠价格优势,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将压缩出口产品的利润空间,削弱我国PVC产品国际竞争力,挫伤PVC生产厂家出口积极性,加重我国PVC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最新出台的政策中,我国政府将聚氯乙烯划定为出口限制型的产品。由于国内电石料主要供应国内,所以,对于国内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来讲影响不大。但是,对于依靠进口EDC和VCM原料,加工成聚氯乙烯纯粉后再出口,或以深加工结转的方式向下游加工行业转移的企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部分乙烯法企业进口原料的关税成本压力加大,整体运营成本将升高。新政策对PVC出口的限制,将促使行业整体向高端产业链条转移,从而拓展中西部地区聚氯乙烯下游加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PVC 产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宏观政策导向下,生产重心将逐步由东部向西北转移,西部地区利用煤、原盐、电、石灰等资源方面的优势,建设“煤炭-电力-电石-聚氯乙烯”完整产业链,实行产业联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
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