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G20金融峰会临近 关注全球合作进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08:28  光大期货

  美联储决定购买长期国债的消息引发了全球外汇及商品市场大波动,在G20伦敦金融峰会日益临近之际,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及国际金融组织都在发表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建议。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巴西等都有各自的声音出现,G20伦敦金融峰会最终将达成何种共识值得期待。

  过去的一周,美元没有延续此前一周的大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商品市场则呈现出冲高回落行情。在美国近期经济数据偏好的刺激下,美股出现了连续第三周的上涨,但下半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获利回吐抛压。总的来看,投资者都在耐心等待G20伦敦金融峰会的召开。

  在过去的一周中,美联储已经分两次购入长期国债。在3月27日(周五)进行的第二轮国债收购活动中,美联储收购了75.4亿美元的国债,这是该行压低个人消费者的借款成本和促进经济增长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在这一轮的国债收购活动中,美联储收购的大多数国债为2012年3月15日到期的、票面利率为1.375%的国债。在列出的18种可能收购的国债中,美联储当天收购了7种,其到期时间从2011年4月份到2012年4月份不等。此前,纽约联储曾在3月25日(周三)发表声明称,在当天的第一轮国债收购活动中,美联储购买了其19类国债收购名单中的13类,这些国债的到期时间从2016年2月份到2019年2月份不等。

  美联储上一次采取有目的性的收购长期国债计划是在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联储与财政部联手推出了所谓的“长短期利率操作(Operation Twist)”计划,试图缩小短期和长期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

  上周,CBOE 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出现震荡盘升的行情。

  图1:CBOE 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最近3个月的走势图

  

图为CBOE10年期政府债券收益率最近3个月的走势图。(图片来源:光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周美元并未延续此前一周快速下跌的行情,在连续盘整多日后周五出现了小幅上扬走势。在我国央行网站近日刊出的文章中,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他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在中国之前,俄罗斯3月15日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克里姆林宫在公开发布的伦敦金融峰会“路线图”中建议,可以考虑创造一种新的储备货币,由国际金融机构来发行,以改变目前美元主导国际金融体系的格局。“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也表示了赞同。巴西总统卢拉26日在首都巴西利亚与英国首相布朗举行会谈后表示:“需要新的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张具有进行充分讨论的价值。”不过,美国和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则表示反对更换世界储备货币。

  图2:美元指数近期走势图

  

图为美元指数近期走势图。(图片来源:光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原油市场本周维持震荡行情,期价波幅相对较小,市场缺乏突破的动力。投资者仍高度关注4月2日即将召开的G20伦敦金融峰会。

  图3:NYMEX原油期货近期走势图(日线图)

  

图为NYMEX原油期货近期走势图。(图片来源:光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CRB连续指数也出现了冲高回落的行情,市场焦点仍在伦敦金融峰会。

  图4: CRB CCI 近期走势图

  

图为CRB CCI 近期走势图。(图片来源:光大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国集团(G20)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其的GDP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G20宗旨是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G20高峰会4月2日将在伦敦召开。近日,英国首相布朗专程前往美国为峰会奔走,他郑重否认G20峰会将无法达成共识的传言,强调各国已达成多项共识。布朗在参加美国媒体举办的座谈会答复提问时指出,G20各国领袖都有坚定决心将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确保经济成长,领袖们同意,将先检讨已经采取的振兴经济方案措施成效后,再决定下一步。布朗表示,他希望G20高峰会中出席各国领袖能延续共同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合作的模式,就金融体系监督达成协议,协助遭到经济危机重创的中欧与东欧国家。

  高度重视本次G20伦敦峰会的最新进展,评估全球政策变化及经济前景,分析各个市场的独立表现。

  光大期货 张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