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一石二鸟 美元回落商品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 08:45  格林期货

  商品市场最近似乎牛市归来,主要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纷纷大幅上涨,伦铜、原油、美大豆黄金等都呈现大幅回升态势,CRB指数上周四单日巨幅飙升5%,技术上形成底部箱体突破之势,自去年11月以来所形成的大型底部构筑有望结束,并且向上运行,同时美元指数在经历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强势自后巨幅暴跌,商品市场似乎牛市归来。

  图一 CRB指数日线走势

  

图为走势图。(图片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笔者认为,商品市场最近的大幅回升主要是基于全球特别是美联储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救市,特别是美联储新的大举注资行动可谓一石二鸟,极大刺激了市场信心。

  美联储利率决议(FOMC)再度引起市场关注,继续维持利率在0—0.25%之间,其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将维持利率在较低的水平。美联储还决定在即将开始购买总额为3000亿美元的2-10年期限的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在随后的声明中表示,自1月份的美联储会议以来经济继续萎缩、失业率上升、股市下跌、房价缩水、销售前景恶化、出口明显下降,近期经济前景仍然暗淡。委员会预计通胀将会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美联储将利用一切可行的措施来促进经济复苏。为了向抵押贷款和房地产市场提供更多的支持,委员会决定增加购买7500亿美元的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价值1000亿美元的机构债。消息公布后,美债价格急升,美国10年期国债由2.95%急降至2.51%。同时市场担忧此举将使得美元大量充斥市场,造成美元过剩,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急剧下跌,上周四单日暴跌2.8%。

  图二 美元指数日线走势

  

图为走势图。(图片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对于美联储的此举行动,市场回应积极,美元暴跌、商品市场大幅回升。笔者认为,美联储此次的行动非常及时,因为此前美国花期银行以及美国银行等较早公布遭受次贷危机影响的金融机构纷纷表示出现连续季度盈利,财务状况好转,显示金融系统在美联储一系列救市举措的影响下开始走出阴影,也显示美联储的救市行动的积极效果开始显现,进一步增强了美联储继续救市的决心。笔者认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从金融系统传到了实体经济,在美联储救市行动使得金融系统危机好转之后,下一步的美联储救市举措应该针对实体经济,而此次美联储大举注资行动更倾向于实体经济。国外分析师认为,美联储此次行动对于美国的经济前景具有积极意义,美元走软会缓解人们对通货紧缩的担忧,会抑制近来进口商品价格下跌的趋势,由于美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制成品都来自进口,而进口商品价格又通常是诸多国内商品价格的底线,因此对美国而言,美元疲软无疑是抗击通货紧缩的良方。

  尽管实施定量宽松政策可能会连带引发美元贬值的后果,但Fed认为美元全面暴跌的可能性不大。在当前经济动荡时期,美元的避险港地位几乎可以确保它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暴跌,而从中期看,美国经济的复苏将为美元提供支撑。因此美联储此次敢于采取冒险如此规模的大举注资行动。推动经济复苏已成为Fed当务之急,尽管Fed没有在此次会议声明中并没有预计经济何时会有转机,但Fed的行动显然表明决策者打算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结束经济衰退和信贷冻结的局面。

  因此,美联储此次行动是建立在看到金融系统有望走出阴影以及前期救市行动效果显现的基础之上的,此次行动不仅可以为有所好转的金融系统在助一臂之力,而且可以使得美元贬值,有利于实体经济走出衰退的阴影,可谓一石二鸟。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主要国家也不断采取措施应对危机。前期欧洲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等纷纷再度降息,俄罗斯也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应对经济疲软。俄罗斯总理普京19日主持召开政府部长会议,研究应对金融危机的7项新举措和修订2009年联邦预算,俄政府将斥资2万亿卢布落实反危机措施。为应对金融危机,发展本国经济,俄政府提出了7项新举措,内容涉及社会保障、保持工业潜能、扩大刺激内需、降低市场准入的行政门槛、关注中小企业生存、支持银行金融市场,抑制通胀等。此外,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继续不断推出,上周末又公布了钢铁以及汽车行业振兴计划的细则。

  图三 原油期价日线走势

  

图为走势图。(图片来源:格林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各国不断的刺激经济计划提振了市场的信心,商品市场也迎来久违的回升行情。前期一直保持弱势的原油价格也在欧佩克并未减产的决议中继续走高,显示经济领域的确是出现了好转迹象,同时也显示市场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而美元的再度贬值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全球央行大量注资后引发通胀的担忧,商品市场多头信心不断增强。

  格林期货研发培训中心  弓长

    相关专题:

    格林期货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