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棉花进入炒作高峰期 政策搅局持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08:39  首创期货

棉花进入炒作高峰期政策搅局持续

  近短时间以来,伴随USDA3月份月报尘埃落定,国际期棉波澜不惊之余,国内棉市走出一段小幅反弹行情,其中尤以撮合棉表现最为抢眼,在收储阶段性未有定论之后,政策面再次引发关注,同时后期的炒作题材不断放大,行情关注实际供需的情况下,后期变数依旧多多。

  市场鲜明特征:内外期棉、撮合棉与期棉价差高位维持

  1、内外期棉不断拉大,并长时间存在

  从2009年春节过后,伴随外棉价格不断下滑,跌幅接近20%,而国内期棉价格持续维持去年11月反弹以来的高位盘整,期间尽管2月19日出现了巨幅回调,但随后郑棉迅速回升,二者价差持续维持35美分的历史高位,最高达到37美分,目前看仍没有回归的意向;下图是二者价差走势图:

  

图为CZCE与ICE期棉主力合约价差跟踪图。(图片来源:首创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期棉在交投低迷(资金不振)之下,赶上现货棉,但较撮合棉价差仍在扩大

  伴随国家收储持续进行,现货高等级棉,尤其是地产棉不断趋于紧张,从而对现货市场价格形成坚强支撑,再者伴随企业库存棉资金利息、仓储成本的提高,现货棉价持续维持攀升局面,目前标准级皮棉大多维持在11800元/吨附近水平,而郑棉期货,也由于现货提供的强支撑,尽管资金关注度不高,交投低迷,但下行明显受到一定的抑制,长时间维持盘整徘徊,最终期现价格目前基本持平;

  另外一个市场,是电子撮合棉市场,(合肥)国家棉花交易中心2月底正式运行,这个与设在北京的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交易机制等各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由于其直接和现货市场紧密关联,价格在2月下旬小幅回调后,3月9日以来不断攀升,较期货棉价差仍不断扩大,倒挂形势目前没有任何的改观,大多维持在-200到-300的区间内。 

  下图是郑棉主力合约、现货Ccindex328、CNCE的主力合同价格走势对比图:

  

图为郑棉主力合约、现货Ccindex328、CNCE的主力合同价格走势对比图。(图片来源:首创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分析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棉市国际面:USDA尽管调高美棉出口量,但难掩不乐观因素

  3月11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3月份最新的供需月报数据,总体上小幅利多,但忧患仍存。其中调高了美棉的出口纪录,全球棉花消费量下调33万吨,明显大于产量下调幅度的18万吨;中国产量小幅下调,进口调增。美棉受此影响相对有限,当天价格仅微幅上行。下表是USDA调整的全球棉花供需平衡数据:

2月预测
3月预测
2007/08
2008/09
2008/09
产 量
中国
7795
7947
7795
美国
4182
2838
2838
全球
26108
23843
23655
消费量
中国
11431
10233
10124
美国
1002
849
816
全球
27053
24522
24192
进口
中国
2667
1415
1524
全球
8495
6387
6333
出 口
美国
3026
2504
2613
印度
1524
762
653
乌兹别克斯坦
969
708
653
全球
8459
6387
6326
期末库存
中国
4030
4007
4072
美国
2221
1676
1589
全球
13337
13437
13619

  分析此数据,尽管调高了美棉的出口纪录,但同时其它国家包括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均调低,所以此次下调了全球棉花出口量;而另外的一些隐忧仍存,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全球棉花消费缩减既成定局,且后市仍有下调空间;其二,全球棉价关注风向标发动机:中国进口不足;其三,全球经济局势不稳,基金迟迟难现动作。

  二、中国政策引发现货供需不确定,“搅局”再现

  1、2008/09年度收储简要回顾

  2008/09年度棉花市场与政策,尤其是储备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单回顾来看:

  在上年度末期,国家首先宣布了收购部分新疆棉的通知(计划20万吨),但由于价格因素等首期8月21日-8月31日只收购了6万吨之多;

  本年度收购时间进入高峰,但收购量却未进入高峰,且收购价格不断走低,为此国家自10月21日启动了本年度第一次收储计划:决定收储新疆棉22万吨,短短四个交易日即收购完毕,并制定了12600元/吨作为单一的收储竞卖价格;

  由于国家规定的拍卖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市场收购价以及现货成交价格,10月29日国家启动的年度第二次收储100万吨新棉计划,并在后期不断加大了内地棉的收储,于12月22日收储完毕;

  在二批收储未结束之际,国家再次启动了150万吨的新棉收储计划,且面对之前加工企业压低收购价格拍卖赚取暴利的情形,国家规定了不低于2.6元/斤的籽棉收购联动价,且实际起到了效果,籽棉价格、现货价格集体止跌反弹。

  截止3月12日,第三批收储已累计有效成交1244750吨。自2008年度收储开始以来,目前内地已累计完成收储计划1123250吨,新疆累计完成1340700吨,合计246万吨之多,占计划的90.58%。

  2、新的政策进展及简要评价

  正当市场考虑伴随收储基本结束(3月底有望),且现货棉价普遍走高,纺织企业成本不断上升之际,国家将可能进入抛售政策研究阶段时,两会期间传出增加收储新疆棉的消息,令市场为之一振,尤其是电子撮合棉,自3月9日-3月13日,最大反弹幅度达到245元,市场无疑受到较大影响,其进一步演变将十分值得关注:

  应该说,国家出台收储政策的最大初衷是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使棉花价格保持在平稳、合理区间内波动,避免大起大落,影响这个产业链的最上端棉农一方的利益,以及下游消费企业纺织服装行业的经营状况。所以收储之后,一旦价格出现反弹,并超过了纺织企业的承受能力,国家必然会相应采取措施,目前看最有效的就是抛售储备棉,这种思路是完全符合市场形势发展与国家政策意图。但对于中间流通企业或者某些大的皮棉收购加工集团,国家近年来考虑明显不足,也的确不是主要的政策倾斜对象。

  就新疆棉而言,国家此前出台了出疆运输补贴,并持续到2010年,同时连续出台了新疆棉的收储等政策,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新疆已累计完成收储134万吨,考虑本年度新疆棉产量270万吨左右,收储量已经占到接近50%水平,其余一半的产量理应通过市场化的销售手段来解决,但目前再次传出增加收储新棉,且更多偏向于新疆棉,国家目前公检量399万吨左右,在第三次收储结束,可供收购的公检体制棉花最多剩余127万吨,收储多少,未来怎么消化,问题众多。

  3、阶段性供需实际在发生变化

  首先,高等级棉尤其是地产棉资源日渐乏却,引发市场担忧。从近期调查情况来看,随着籽棉量日间减少,400型企业仍热衷于国储拍卖,公检棉花很少进入市场,200型企业销售放量,但包括山东、湖北、河北等地区,纺企不断抬升皮棉尤其是高等级棉的收购价格,3级花普遍在11800上方附近,且仍有抬升迹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