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玉辰:坚定不移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09:28  新浪财经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朱玉辰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完善金融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客观要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国家战略任务,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在不断深化,这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汲取经验教训,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毫不动摇地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一、坚定信心,从我国国情出发,深刻认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意义

  此次金融危机从金融市场最发达、结构最完善的美国爆发,不断蔓延深化,严重影响全球实体经济。这难免引发人们对金融创新产生疑惑,甚至动摇金融发展的信心。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与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有很大差别。一是美国创新过度,而我国发展不足。美国金融市场深耕多年,规模庞大、高度发达、产品种类繁多,部分场外产品甚至过度创新,它们结构复杂,逻辑链条冗长,风险关系隐晦,脱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而我国金融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较小,结构体系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健全,金融工具不丰富,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金融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二是美国监管过松,而我国监管严格。美国极力倡导市场自由化,放松金融监管,不但缺乏对对冲基金的有效约束,还放任机构间产品市场自由发展,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掌控能力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积累了巨大的潜在风险。而我国基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树立了严监管、紧运行的市场理念,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法规体系,逐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金融监管手段,对于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跟随美国吃同一副药,更不能因为美国金融市场出了问题,就因噎废食,徘徊不前,停止我国金融发展步伐。相反,我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坚定改革发展信心,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上海肩负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维护国家金融战略利益的伟大历史使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21世纪大国博弈的重要平台和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此次金融危机再次生动说明,能否建立起发达完善的金融体系,能否掌握全球金融资源的支配权,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分工角色、综合竞争能力和国家安全。国际经验证明,建立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必须要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作为载体和支撑。正如纽约、伦敦,不但积聚了全球大量金融财富与资源,在国际金融较量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而做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必须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完成好这一历史任务。

  其次,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指引下,2008年上海第三产业GDP占比51%,但金融业在GDP占比仅为10%,这样一个比重距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还有很大差距。以伦敦金融城为例,这个仅一平方英里区域所贡献的GDP量就占到全英国的13%。在金融危机逐步深化,城市发展制约因素日益显现的新形势下,如何继续保持上海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继续为全国改革开放服好务,也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情况下,集中力量发展金融业,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金融业提升城市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增加产业附加值,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已成为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上海自身资源禀赋和要素条件要求,符合上海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二、乘势而上,牢牢把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机遇

  危机有危也有机。纵观全球金融发展历史,每次危机都会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危机越深重,改革越深刻,影响越深远。但凡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与衰落,无不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要变化紧密联系。纽约作为当今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成长历程生动地说明了危机蕴藏机遇的道理。南北战争期间,纽约为北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使其战后一举超越费城,成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两次大战期间,美国积极发展本国经济,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全面奠定。此次危机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破坏性之强,仅有1929年的大萧条可以与之相比。重大危机酝酿着重大机遇。上海必须认真把握当前的挑战与机遇,努力在新一轮国际金融中心竞争中巩固和积累优势,争取借全球金融大洗牌之机实现“弯道超车”,取得新的突破,获得更大发展。

  第一,在我国经济复苏与振兴中,金融的功能作用将得到重视与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大有可为。金融危机应由金融改革来化解,金融在此轮经济振兴中将受到更多重视,发挥更大作用,显著提升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前,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已明确金融振兴发展方向、思路和手段。在宽松货币政策下,信贷资金将大量投放,债券发行规模将大幅增加,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将稳步推进,这都有助于极大拓展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我国金融业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在这一金融浪潮中,我们应借助已有政策优势、市场优势和机构优势,积极发挥服务功能,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深化金融中心地位。

  第二,全球金融资源重组,上海有望集聚更多金融人才等宝贵资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夯实基础。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深化,金融资源在全球重新洗牌,金融利益格局将出现重大调整。境外金融机构纷纷破产,金融人才失业增多,大量金融资源出现闲置。危机后,欧美金融监管趋于加强,也将促使部分金融资源流向其他市场。相对全球依然严峻的经济形势,我国拥有相对较好的经济环境和稳定的政策环境,被寄予厚望率先实现振兴,走出低谷。这将极大地增加了上海的金融凝聚力,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人才、资金和信息等金融资源集聚上海,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第三,危机后人民币走强,上海有机会争取成为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拓展金融中心功能内涵和影响力。此次金融危机将引发重大金融创新和突破。与1997年亚洲危机后的情形类似,此次危机的深化,从长期看将削弱美元强势地位,塑造人民币强势货币形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国际清算地位。上海是我国的外汇交易和资金清算中心,可以借“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创新和优化人民币清算功能,努力成为人民币的国际清算中心,提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深度、国际影响力和辐射范围。

  第四,此次危机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少经历曲折,加快发展。此次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对金融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和检讨,为我们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了生动一课。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有助于我们从反面教材中学习成长经验,提高警惕,避免犯同样错误;有助于我们认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坚持金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有助于我们正确看待金融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平衡;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金融发展上的严重不足,从而统一思想,加快发展。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一般都会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或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今后几年,将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沉着应对、克艰奋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然会在逆势中飞扬,在逆境中实现新的崛起。

    相关专题:

    2009两会股市聚焦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