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贺强:上半年推股指期货 创业板别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03:43  每日经济新闻
贺强:上半年推股指期货创业板别急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每经记者 姜艳艳 马超彦 发自北京

  昨日,因在2008年两会上提出印花税单边征收而被誉为“印花税委员”的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在他今年递交的政协提案中已经提出了“短期内不适合推出创业板”,“最好在今年上半年就推出股指期货”。

  记者了解到,贺强今年将向全国政协递交5项政协提案,包括“加强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试试推出股指期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防范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的对策建议”、“社保卡纳入社会保障法范畴”,以及 “协调城市规划与校园建设的矛盾”等5项内容。

  提案·期指

  目前点位较低 适合推

  贺强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很不完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的证券市场中没有避险工具。他认为,目前股市点位比较低,适合推出股指期货;此外,我国也已经具备了包括监管经验和政策在内的各方面股指期货推出的条件。

  “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里,上证综指从6124点连续下跌至1664点,最大跌幅达到72.8%。由于没有避险工具,投资者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贺强建议,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可以为证券市场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

  贺强进一步解释道,推出股指期货,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平抑证券市场的不合理波动、合理引导证券市场现货价格、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壮大,同时股指期货是连接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纽带,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他表示,因目前证券市场的点位不高,在现阶段推出股指期货,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增持大盘蓝筹股,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如果证券市场在点位较高时推出股指期货,很容易引起现货市场的大幅下跌,因此当前是推出股指期货的较佳时机。

  此外,贺强还提出,初推股指期货时宜规模不大、品种单一、门槛较高,这样才能对现货市场的负面影响较小。“我们完全可以在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之后,通过不断总结、完善,逐渐将股指期货规模做大,同时真正发挥股指期货的重要作用。”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美国金融机构滥用衍生产品,但贺强表示,中国和美国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目前缺乏工具创新、缺少衍生工具避险,并且即将推出的是场内的股指期货交易,已经做了大量有关监管工作,因此不能因噎废食,应当坚定金融创新的信心。

  “最好在今年上半年就推出股指期货。”贺强强调。

  提案·创业板

  目前信心不足 不宜急

  相对今年上半年适合推出股指期货的提案,贺强认为市场点位较低、信心不足,短期内不适合推出创业板。

  贺强指出,中小企业相当于我国“企业里的弱势群体”,因此创业板的推出需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时机。但在目前的大背景下,股指点位相对比较低,广大投资者缺乏信心,且市场中缺少资金增持大盘蓝筹股以稳定市场,因此他认为,“短期内推出创业板的话很可能是一个利空,会导致资金的分流”,创业板推出的时机应该选择在“投资者信心提振,股市资金量不断增加的时候”。

  另外,对于市场关注的外汇储备使用问题,贺强表示,去年国际上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这为发挥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的作用提供了机会。“我国的外汇储备需要去抄海外资源的底”,借机为我国储备下资源,为一轮的经济腾飞奠定下良好的基础。贺强同时提醒,捡到便宜货并不容易。

  不过,贺强肯定地表示,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阴影的国家,这是因为美国主要是因流动性不足导致金融体系破产,而我国是流动性过剩,因此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在中国不可能出现;其次,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监管,滥用衍生工具;另外,我国之前6年经济一直是高增长、低通胀,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基础;而充沛的外汇储备也为我们在应对危机时 “兜里有钱心不慌”。

  贺强还建议,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保证4万亿投资资金的落实。具体是,应当进一步增发用于基础建设的特种国债,扩大政府债券的发行范围,适当放宽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等。此外,他认为还应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来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

    相关专题:

    股指期货呼之欲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