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纺织振兴规划:享用政策措施的不规则时间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09:45  金牛财顺

    由于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的五方面措施中,有的属于中长期措施,有的只能划入短期措施行列,因而我们不能指望在较长时期内享受所有这些措施的阳光雨露。

     论短期措施,首推《规划》的第五个要点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特别是其中加大出口激励措施力度的内容。经过2008年的几次出口退税回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已经提高到了15%,此次通过的《规划》还提出要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2008年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确实在加速增长。2008年全年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53.7亿美元,增长16.6%,加快1.6个百分点;今年1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5%,服装出口则增长5.7%至105.1亿美元。但我们不可过分乐观,以为依靠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就能维持纺织服装产品的增长。因为包括纺织服装在内,我们的好些传统大宗出口制造业产能、出口量占国际市场份额高达80%~90%,整个国际市场萎缩,中国的这些行业不可能扩张。

     2008年以来,政府之所以几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主要是鉴于纺织工业就业众多,不能不尽力为之创造条件软着陆,毕竟前两年纺织工业直接就业人数就达到了1900万,间接就业还没有计算在内。但在全球市场总体萎缩的情况下,一味提高出口退税率只不过是用我国财政补贴外国消费者和进口商,于我国纺织工业并无裨益。事实上,海外进口商以我国提高出口退税率为由压低价格的情况已经普遍发生。而且,我国现在不是对世界市场无足轻重的出口小国,而是早已跻身全世界出口三甲,纺织服装出口更高居全球之冠,危机时期过分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可能引发范围广泛的贸易战,反而令我国自身受害。15%的退税率未必能够维持很久,一旦危机高峰过去就有可能降低,以免企业躺在出口退税上不思进取。纺织工业的出路还是要调整转型,规划的前面四项要点才是纺织工业可以指望的中长期措施。

     除非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到所有人都穿不得衣服,否则纺织服装行业就是永远的朝阳产业。但纺织服装又是技术、资本门槛最低的现代制造业,也因此对成本上升最敏感,追逐低成本的移动趋势最为显著。中国近代纺织服装工业因这一特点而兴起,也因这一特点不断有企业从“摇钱树”沦为“苦菜花”。看看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明白这一点。为了追逐低成本,美国纺织服装工业先是从东北部“霜冻带”转向南部和西部“阳光带”,然后又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其结果是纺织服装工业在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相对地位不断下降。1880年,美国本土制造业就业前三名全部属于纺织服装工业,合计50.79万人,相当于第四大制造业木材业就业人数14.8万人的343%。到1980年,美国本土制造业就业前十名中只有第八名 妇女服装一项属于纺织服装行业了。在将制造环节大部分转移出去之后,美国纺织服装工业主要是把持着高增值的品牌、设计、流通等环节。

     中国近代纺织服装工业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纺织服装生产能力从西方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物,在其发展历程中已经经历了从上海等少数通商口岸向东部城镇、中西部城市的扩散,在跃居全世界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之后,“升级”和进一步“产能转移”必然成为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相当一段时期内的主题。相应地,中国纺织服装工业的振兴调整也必然要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在《规划》的前面四项要点中,第二项“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和第三项“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属于产业升级范畴,第四项“优化区域布局”属于产能转移范畴,这三项可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明显进展;第一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则由于涉及改善国内收入分配、提高普通国民收入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技术进步和人类需求发展无止境,产业升级相应也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产业升级的不同侧面若要收效,又因其特点而需要不同的时间,生产环节的升级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收效,流通环节的升级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收效。凭借我国业已积累的经济实力和组织动员能力,相信我们能较快完成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纺织业自主品牌也能用较短时间打响,毕竟纺织品面对的主要是业内人士。但服装工业自主品牌要想真正成为世界市场的主流,还有待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复兴。

    相关专题:

    纺织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获通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