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麦大抢救:河北邯郸旱情直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2日 04:45  第一财经日报

  杨乃芬

  从邯郸市区一路向东,沿途经过邯郸、肥乡、广平、曲周、馆陶等县,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映入眼帘的净是大片大片半青半黄的麦田,让人看了心痛。

  这场历史罕见的旱情仍在持续蔓延,河北邯郸首当其冲。据统计,西部山区涉县和武安部分乡村已有3.28多万人还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入冬以后邯郸市先后多次遭受强冷空气活动,干旱天气与寒流过程结合,寒旱叠加,旱冻并存,部分地区苗情很差。据统计,全市受旱总面积450多万亩,作物受旱面积290多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2.2%,其中重旱面积80万亩,有160万亩白地受旱。

  不恐慌,不放弃

  馆陶县位于邯郸市最东部。据县农业局1月下旬统计,全县小麦受旱面积14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43.8%,其中严重干旱的面积达到6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18.8%。

  近日,县农业局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布置,组织了8个技术指导组,全体农技人员55人,分派8辆车深入全县101个村进行小麦抗旱浇水、早春管理等技术指导。

  2月10日,农业局技术站站长刘少芳正在下乡调查的途中,手机又响了。自从旱情发生以来,她的电话成了24小时免费咨询热线。

  “刘站长,你快来看看,我家7亩麦田全部都枯死了。要不要浇水啊?还管用么?”听声音,电话那头已经心急如焚。

  打电话的是前许庄村民刘秀兰。记者随农业局人员来到她家地里。与周围黄绿交错的麦田不同,她家地里几乎看不到一点绿色。

  “还有救么?” 刘秀兰显得很无助。

  刘少芳拔起一束麦苗,得出判断:“根系还存活,而且长出了斜根,现在浇水完全来得及,千万不能放弃。”

  刘少芳告诉记者,除了气候原因以外,抢墒播种、秸秆还田量大的麦地,如果播种时没有及时平整土地,土壤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往往旱情更严重。

  “现在最重要的是及时浇好救命水,科学用水,搞好叶面喷肥。”刘少芳说。

  当地农业局发布的《当前小麦管理技术意见》中指出,针对当前旱情,请农民朋友不要恐慌,虽然地上部分黄叶干枯,但分蘖节、生长点及根系还存活,只要加强科学管理,小麦仍能获得丰产丰收。

  2月8日,馆陶县普降及时雨,降雨量达到9.7毫米,这次降雨对缓解受旱麦田旱情具有重大意义。据农技人员雨后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测定,趁墒播种未浇水的麦田0~10厘米土壤含水量达到13%~16%,已浇水麦田0~10厘米土壤含水量达到18%~20%,土壤含水量可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

  截止到2月10日,全县已浇水6.8万亩,使2.9万亩轻旱麦田、3.1万亩重旱麦田解除了旱情,科学施肥3万亩,中耕锄划3.2万亩。

  不光是气候惹的祸

  曲周县依庄乡寺头村一位村民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他家种的三亩小麦全部枯死,今年居然要颗粒无收。前几天下的那场雨对他家来说也来得太迟了。

  “现在村民都在用地里的水井浇地,20多口井要负责浇全村6000多亩地,至少要用半个月才能浇完一遍。而且,一口井需要一台变压器,但是现在变压器丢的丢,坏的坏,原来二十多台变压器只剩下十多台了。根本不够用。”该村民说。

  馆陶县农业局副局长王方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农村水利设施和配套工具都由村委会管理。如果有的村忽略看管和维修,旱情严重时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据当地水利部门统计,截至9日,馆陶县已投入抗旱人数2.2余万,活动机电井962眼。仅7日、8日、9日三天就新增活动机电井1800眼,出动抗旱机具1100余万台。

  在馆陶县南徐村,村民郭峰正在浇灌自家麦田。电工已经为每口水井配备了变压器,从田间的机井中,引出一根四五十米长的管子,就可以抽取地下水到麦田。今年大旱,用机井灌溉麦田的顺序需要抓阄。

  “大家同时灌的话水供应不过来。这一口井同时负责灌30亩地左右。在不停水、不停电的情况下,需要2天2夜灌完一遍。” 郭峰介绍,目前南徐村2400亩地了一半左右,还有1200亩尚未灌溉。

  据了解,浇一亩地需要耗电30度左右,当地每度电0.46元,每亩地浇一次水要增加成本十几块钱。

  “如果旱情继续发展的话,可能有的地要浇两三次。旱情导致麦苗较弱,施肥、打药这些后续投入也必须跟上。这种灌溉方式确实效率低,浪费大,最理想的就是采取喷灌的方式。”刘少芳说。

  县农业局副局长王方玲坦言,目前全县都是采取这种大水漫灌的方式,如果改成喷灌方式,一次性投入太大,“县级财政实在无力承担。”

  求助地表水

  2月10日下午,县水利局副局长万良兴正在徐万仓村幸福闸查看情况。为有效缓解当地50年不遇的严重旱情,从2月7日下午6时开始,岳城水库向东部平原生态水网放水,现在已抵达魏县,预计2月11日到达馆陶县。

  据燕赵晚报报道,邯郸市自2006年起投资上亿元,在临漳、磁县、魏县、肥乡、馆陶等13个县清淤疏浚,打造了东部平原的生态水网,目前骨干河渠长度达1200余公里。为保障生态水网清水长流,保证农田灌溉,该市水利部门与岳城水库已签订10年供水协议,每年可获得水源3亿~5亿立方米。

  万良兴介绍,开始放水后,总输水量为500万立方米,能缓解沿渠35个村庄5万亩小麦的干旱问题。

  “这是整个邯郸市唯一的水闸。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现在紧急投入使用,需要提前查看危险渠段、危旧桥梁等,排除安全隐患。”万良兴说。

    相关专题:

    旱情严重威胁小麦生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