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材现货标准(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22:13  新浪财经

  线材标准

  一、电子远期交易:

  符合GB/T701-199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中Q235牌号规定,规格为Φ6.5mm高速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符合国标GB/T14981-1994《热轧盘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二、苏州商品交易所(1993——1995):

  标的物:Φ6.5mm低碳钢Q195-235热轧盘条,包括普线和高线两个合约。

  质量标准:

  (1)技术指标符合GB701-91或GB700-88规定的热轧盘条和符合YB4027规定的无扭控冷热轧盘条;

  (2)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热轧盘条应符合GB701-91的规定,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应符合ZBH44001的规定;

  (3)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符合GB2101-89的规定。

  三、天津金属交易所(1993——1995):

  标的物:Φ6.5mm线材

  质量标准:

  (1)适合范围:适用于供拉丝、建筑、包装及其它用途普通质量的低碳钢热轧线材;

  (2)外形要求:

  A、线材公称直径为φ6.5mm。

  B、线材直径允许偏差不大于±0.45mm,不圆度(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不大于0.45mm。

  C、线材每盘重量不小于100KG。

  (3)技术要求:

  A、普通低碳钢热轧线材,用Q195-235号钢制造。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701-91-5.1的有关规定。其物理性能应符合GB701-91-5.3的有关规定。

  B、线材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结疤、耳子、分层及夹杂、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坑、划痕、麻面,但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算起),不得大于0.2mm。

  四、上海期货交易所(路边社):

  标的物:高速线材

  质量标准:为符合GB/T701-1997《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规定的Ф6.5mm高速无扭控冷热轧圆盘条,牌号为Q235。

  标的物:螺纹钢

  质量标准:Ф25mm的符合国标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HRB335的螺纹钢。

  GB/T701—200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 .1任务来源

  根据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03号文,《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委2006年第一批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20063540-T-605”项目的要求,由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GB/T701-199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修订工作。

  1 .2工作内容

  2006年8月接到修订任务后即着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准备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2.1收集、分析、研究了JIS G3505、ASTM A510等先进标准。

  1.2.2了解国内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生产、 使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研究总结了马钢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生产、使用、销售、研发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对马钢低碳钢热轧圆盘条近几年的实物质量进行了统计分析。

  1.2.4通过近几年的用户走访及质量异议处理情况,了解用户对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使用要求。

  1.3工作过程

  为了使修订后的标准能更好的反映国内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生产、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在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马钢在2006年11月提出了GB/T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修订讨论提纲,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确定了修订的原则和主要修改内容及修改设想。2007年3月完成了GB/T701-200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55家单位,共收到10家单位39条修改意见。在认真分析、研究修改意见的基础上,2007年7月完成了GB/T701-200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讨论稿。2007年8月1日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7家单位15位专家讨论,形成了GB/T701-2007《优质碳素钢热轧盘条》标准送审稿。

  2.修订原则

  原GB/T701-1997《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适用于供拉丝、建筑和其他一般用途的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由于在标准体系中已将建筑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纳入正在修订的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同时考虑到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经深加工后用途越来越广泛,目前有很多用户的产品远销国外,因此标准的修订删除了供建筑用盘条的相关内容,参考了国外先进标准,同时根据走访用户及质量异议的反馈信息,了解了用户在生产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本次修订是根据实际生产、使用情况,对原有技术指标进行了部分调整,同时新增了部分技术要求。

  本次修订的主要原则:

  2.1以我国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的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为主要修订依据。

  2.2根据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的技术要求。

  2.3参考、借鉴、吸收JIS G3505、ASTM A510等先进标准的部分内容。

  2.4充分考虑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将来的发展要求,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

  3.修改内容

  3.1范围

  由于在标准体系中已将建筑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纳入正在修订的GB14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将适用范围修改为“适用于供拉丝等深加工及其他一般用途的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3.2订货内容

  为便于用户订货,增加了订货内容条款。

  3.3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为进一步保证用户更好的使用低碳钢热轧盘条,减少用户在穿线和拉拔时出现的问题,满足用户连续、快速生产要求,同时参考ASTM A510的相应规定,将原标准第4条款“盘条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4981的规定”。修改为“盘条的尺寸、外形及允许偏差应符合GB/T 14981——2004的规定,盘条不应有缠绕和扭曲。盘条的重量应符合GB/T 14981——2004中3.2条款Ⅱ组的规定”。

  3.4牌号和化学成分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标准力学性能表2中Q195、 Q215、 Q235分等级的性能只在冲击试验的温度上有区别,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一般不做冲击试验,为简化标准,取消等级。

  依据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标准变化情况及用户需求增加Q275牌号。

  修订了C、Mn、Si的成分范围。

  统计分析马钢目前S、P含量的控制水平,并了解了其他钢厂S、P控制情况,同时考虑目前炼钢水平的提高,对S、P含量的成分范围进行了修订。

  由于沸腾钢和半镇静钢目前已很少,取消了原标准5.1.2中的沸腾钢和半镇静钢成分条款,同时取消了表1中的脱氧方法。

  3.5冶炼方法

  由于国家已明令取消平炉,故取消了原标准5.2冶炼方法中的平炉。

  3.6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是衡量材料品质的重要指标,它与盘条的加工性能、使用性能、产品的寿命、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等密切相关。考虑盘条深加工的要求,修订了盘条的抗拉强度上限和断后伸长率指标。

  3.7表面质量

  将原标准中“盘条应将头尾有害缺陷部分切除。盘条的截面不得有分层及夹杂。盘条表面应光滑,不得有裂纹、折叠、耳子、结疤。盘条不得有夹杂及其他有害缺陷”。修改为“盘条应将头尾有害缺陷切除。盘条的截面不应有缩孔、分层及夹杂。盘条表面应光滑,不应有裂纹、折叠、耳子、结疤,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划痕、麻面,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算起)B级和C级精度不得大于0.10 mm,A级精度不得大于0.20 mm”。

  3.8试验方法

  为了明确表述,将试验方法表中“宏观”该为“目测”。

  3.9检验规则

  目前盘条的检查和验收由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进行,将原标准“技术监督部门”改为“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为保证检验结果数据的一致,明确了数值修约规定。

  原标准7.2规定,每批重量不得大于60t,当时炉型较小,炼钢水平较低,组批较为普遍,难以保证质量。现炉型较以前有了较大改善,炼钢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重量超出60t的炉/批号已相当普遍,同时炉型改善后对盘条成分、性能的均匀都有利,且由于取消了钢的等级,因此对该条进行了修改。此外,为保证盘条成分、性能的均匀性取消了组批规定。

  3.10包装、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为防止盘条出现捆扎不牢、散捆等现象,取消了原标准8.1条款“Ⅰ组重量的盘条应成盘或成捆交货,盘和捆均应捆扎不少于2道,其余组重量的盘条捆扎应不少于3道”。

  4.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不违反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

  5.本标准的说明

  本标准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6.本标准与原GB/T 70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标准、JIS G3505《低碳钢盘条》、ASTM A510《碳素钢盘条和粗圆钢丝的一般要求》技术指标对比表。

  GB/T 701-2007与JIS G3505、ASTM A510、GB/T 700-2006技术指标对照表

标准号

化学成分(熔炼分析, %

力学性能

冷弯试验 180°d=弯心直径

a=试样直径

牌号

C

Si

Mn

P

S

屈服强度 ,N/mm 2

抗拉强度

R m ,N/mm 2

断后伸长率

A % ,不小于

JIS G3505

SWRM6

≤ 0.08

≤ 0.60

≤ 0.040

≤ 0.040

——

——

——

——

SWRM8

≤ 0.10

≤ 0.60

SWRM10

0.0 8~0.13

0.3 0~0.60

SWRM12

0.1 0~0.15

0.3 0~0.60

SWRM15

0.1 3~0.18

0.3 0~0.60

SWRM17

0.1 5~0.20

0.3 0~0.60

SWRM20

0.1 8~0.23

0.3 0~0.60

SWRM22

0.2 0~0.25

0.3 0~0.60

ASTM A510

1005

< 0.06

≤ 0.35

≤ 0.040

≤ 0.050

——

——

——

——

1006

< 0.08

0.2 5~0.40

1008

< 0.10

0.3 0~0.50

1010

0.0 8~0.13

0.3 0~0.60

1011

0.0 8~0.13

0.6 0~0.90

1012

0.1 0~0.15

0.3 0~0.60

1013

0.1 1~0.16

0.5 0~0.80

1015

0.1 3~0.18

0.3 0~0.60

1016

0.1 3~0.18

0.6 0~0.90

1017

0.1 5~0.20

0.3 0~0.60

1018

0.1 5~0.20

0.6 0~0.90

1019

0.1 5~0.20

0.7 0~1.00

1020

0.1 8~0.23

0.3 0~0.60

1021

0.1 8~0.23

0.6 0~0.90

1022

0.1 8~0.23

0.7 0~1.00

1023

0.2 0~0.25

0.3 0~0.60

GB/T 701 — 1997

Q195

0.0 6~0.12

≤ 0.30

0.2 5~0.50

≤ 0.045

≤ 0.050

≤ 390 (拉丝用)

30 (拉丝用)

d=0

Q195C

≤ 0.10

0.3 0~0.60

≤ 0.040

≤ 0.040

Q215A

0.0 9~0.15

0.2 5~0.55

≤ 0.045

≤ 0.050

215

375 (建筑用);

≤ 420 (拉丝用)

27 (建筑用);

28 (拉丝用)

d=0

Q215B

≤ 0.045

Q215C

0.1 0~0.15

0.3 0~0.60

≤ 0.040

≤ 0.040

Q235A

0.1 4~0.22

0.3 0~0.65

≤ 0.045

≤ 0.050

235

410 (建筑用);

≤ 490

23 (建筑用);

23 (拉丝用)

Q235B

0.1 2~0.20

0.3 0~0.70

≤ 0.045

≤ 0.045

d=0.5a

(拉丝用)

用)

Q235C

0.1 3~0.18

0.3 0~0.60

≤ 0.040

≤ 0.040

GB/T 701 — 2007

Q195

≤ 0.12

≤ 0.30

0.2 5~0.50

≤ 0.035

≤ 0.040

195

≤ 410

31

d=0

Q215

0.0 9~0.15

0.2 5~0.60

≤ 0.040

215

≤ 435

29

d=0

Q235

0.1 2~0.20

0.3 0~0.70

235

≤ 485

24

d=0.5a

Q275

0.1 4~0.22

0.4 0~1.00

275

≤ 540

22

d=1.5a

GB/T 700-2006

Q195

≤ 0.12

≤ 0.30

≤ 0.50

≤ 0.35

≤ 0.40

195

31 5~430

33

d=0

Q215A

≤ 0.15

≤ 0.35

≤ 1.20

≤ 0.45

≤ 0.50

215

33 5~450

31

d=0.5a

Q215B

≤ 0.45

Q235A

≤ 0.22

≤ 1.40

≤ 0.45

≤ 0.50

235

37 0~500

26

d=a

Q235B

≤ 0.20

≤ 0.45

Q235C

≤ 0.17

≤ 0.40

≤ 0.40

Q275A

≤ 0.24

≤ 1.50

≤ 0.45

≤ 0.45

275

41 0~540

22

d=0

Q275B

≤ 0.21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