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钢材期货交易回顾与总结(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08:50  中瑞金融

  (三)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总结

  1.线材期货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套期保值功能尚不成熟

  在线材期货交易中,首钢、鞍钢、唐钢、包钢等一些国有大中型钢厂曾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 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的及时回笼,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由于线材的用途广泛,不少五金制造企业和拉丝厂在线材期 货交易中,科学地进行成本预算,锁定成本进而锁定利润。大量线材通过交割进入浙江地区,反映了当地兴盛的房地产业、众多的五金制造和拉丝厂家的较大需求。 但是,由于当时的市场发育不成熟,对套期保值尚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办法,不少市场参与者对套期保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在交易过程中,遇到行情波动,便 一改初衷,参与投机,从而误失套保良机,造成损失。

  2.线材期货交易后期,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造成投机过度

  线材期货上市交易期间,由于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尚处于试点阶段,市场管理者、交易者尚未成熟,表现在:第一,期货合约设计不尽合理。当时合约标的是 φ6.5mm普线,现货年产1200万吨以上,缺乏有力的风险控制手段;第二,交割仓库布局不够合理,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交割仓库集中在华东地区,使 投机者操纵市场有机可乘。没有建立品牌交割制度,交割量不宜控制,交割质量缺乏保证,容易产生纠纷;第三,各项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整个市场缺乏严格的风险 管理规范和抵抗风险的能力;第四,交易者缺少科学、合理的投资意识,一些管理部门对期货市场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看法。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线材期货交易在后期一度投机过度,使厂家、商家造成损失,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3.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的需要暂停线材期货交易是必要的

  由于线材上市交易期间,当时国内期货市场发展不成熟、期货合约的设计不严密、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造成了线材交易一度投机过度,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1994年3月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而暂停了该品种的期货交易是完全必要的。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必须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力求钢材期货品种上市能得到稳健发展。

中瑞金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