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大豆期货市场回顾与展望
一、大豆2008年年度走势回顾
图1:大连大豆一号合约日K线图
大连大豆期货价格自2006年下半年见底开始,至2008年7月,牛市行情一共持续了两年时间。而纵观历史,对于农产品期货而言,牛市行情从没有达到3年的,这次也不例外,在2008年7月以后,大豆价格狂泄急跌,几乎跌至成本价格,造成现货市场一度恐慌,观望气氛异常浓重,直至国家及时出台多次收储政策,行情才稍有缓解,最终以小幅上扬的走势结束了2008年的行情。
(一) 延续涨势,持续上行
2008年初,国内外大豆市场延续是自2006年以来的超级大牛市。由于经济向好带来商品价格整体上行的动力,生物能源所造成的供需炒作逐步升级,而年初国内大雪引发的油籽大幅减产预期更是为本轮上涨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功效。在上半年,国内外大豆均走出了一轮极为壮观的单边上扬行情。
1、 经济快速增长营造良好氛围
自2005年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受经济高速发展的提振作用,物价水平开始走高,整体商品价格持续上扬。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也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目标。在全球经济向好的宏观背景下,推动大豆价格上扬。
2、 生物能源炒作余效尤存
进入2007年之后,关于生物柴油方面的题材开始促使豆油价格出现上涨。作为豆油主产国的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先后出台关于生物燃料的政策立法,一时之间,关于生物能源的题材炒作伴随着原油价格的走高愈演愈烈。由于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最高达到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关于生物燃料导致豆油未来供应依然偏紧的论调推动豆油价格持续走高,间接带动大豆价格走强。
3、 灾情不断,加重价格上扬预期
由于2008年1月开始的五十年不遇的雪灾,国内市场普遍预计国内主要油籽——油菜籽将有大幅减产,加上国内关于奥运需求所导致的需求增长预期,市场预计在2008年国内油脂油料的供应仍将偏紧,“中国需求”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炒作题材,现货市场上,停产、囤货、进口现象大大增加,短期内推动大豆价格大幅上行。
4、天气因素,推波助澜
2008年6月份供需报告,首次发布了2008/09年度新作物供需数据。之后,由于美国大豆主产区在6月遭遇了大洪水,预计将严重影响未来单产,同时导致部分地区大豆重播和收获推迟,增加霜冻减产可能。由于本次洪水损失的实际评估效果将在8月供需报告中发布,市场普遍预期单产将在40蒲式耳/英亩之下,受此推动,美豆大幅走高,再创历史新高;国内大豆也跟随走高,“双顶”格局形成。
(二)矛盾显现,暴跌临近
1、大豆市场矛盾焦点:
表1:美豆供求关系存在相当变数
Jul-06 |
Aug-07 |
Sep-08 |
Oct-09 | |||||||
播种面积 |
75.5 |
63.6 |
74.5 |
68 |
70 |
72 |
74 | |||
收获率 |
0.9881 |
0.9859 |
0.9678 |
0.986 | ||||||
收获面积 |
74.6 |
62.8 |
72.1 |
67 |
69 |
71 |
73 | |||
单产 |
42.7 |
41.2 |
39.6 |
40.6 |
41.6 |
42.6 |
42 | |||
期初库存 |
449 |
574 |
125 |
138 | ||||||
产量 |
3188 |
2585 |
2855 |
2927 |
2999 |
3071 |
2816 |
2899 |
2982 |
3064 |
进口 |
9 |
10 |
10 |
6 | ||||||
总供给 |
3647 |
3169 |
2990 |
3062 |
3134 |
3206 |
2960 |
3043 |
3126 |
3209 |
压榨 |
1806 |
1840 |
1830 |
1865 | ||||||
出口 |
1118 |
1145 |
1000 |
950 | ||||||
种用 |
148 |
59 |
166 |
173 | ||||||
总需求 |
3073 |
3044 |
2996 |
2988 | ||||||
结转库存 |
574 |
125 |
-6 |
66 |
138 |
210 |
-28 |
55 |
138 |
221 |
库存使用比 |
18.68 |
4.11 |
-0.19 |
2.21 |
4.62 |
7.02 |
-0.92 |
1.85 |
4.62 |
7.39 |
以上表格反映的是2008年7月份美国农业部预测的国内大豆供求平衡数据。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最新大豆供求平衡表中我们注意到,尽管2008年大豆播种面积出现了大幅增长,但未来市场年度的库存依旧保持较低水平,对于未来年度市场供应的不确定性是7月大豆市场依旧强势的关键。但这张表中所推测的未来大豆供求关系并不能代表最终数字。我们知道最终库存取决于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2、 金融危机,重创期价
2008年7月开始,以CRB指数的大幅下跌为开端,曾经一度有所好转的各项经济指标再度恶化,随着美林、高盛等大投资银行的倒下,各大公司相继出现经济危机,金融海啸肆虐市场。而作为牛市主要推动力的原油价格自147美元/桶在半年内跌至35美元/桶,整体商品承压下挫,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暴跌。在“熊市不言底”的预期下,市场投机信心受到打压,国内外大豆价格接连破位下行。
3、宏观经济对大豆价格的影响
(1)、美元的持续反弹
由于目前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所以美元汇率变化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从过去30多年,美元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关系来看,两者负相关性相当紧密。从未来几年来看,美元汇率走势仍将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美元的贬值,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这就有利于大豆的进口,但国内的大量进口也会为CBOT的大豆期货价格提供支撑。“中国需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经济衰退的担忧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不断深化,有从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之势,对于后市经济的悲观,冲淡了市场的投机热情。全球为应对金融危机,救市政策纷纷出台:10月上旬欧洲三大央行承诺提供流动性、欧元区联合制定过万亿救援计划。11、12月,美国政府先后出手救援花旗集团和汽车行业两大巨头通用、克莱斯勒。
从10月开始,各国央行开始了降息救市的周期: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三次降息,我国央行也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各国央行如此频繁动用降息工具,全力保增长、防止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泥谭的决心可见一斑。但是,在流动性得到提高的背后,市场信心并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反而对未来经济的前景充满了忧虑。
2008年初,由于不断高涨的CPI和PPI,国家主要政策目标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防止通货膨胀,为此,国家采取了紧缩银根、控制流动性等措施以保证物价稳定;而到了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国家的政策目标也由“防通胀”变成了“保增长”。为保证明年8%增长率的经济目标和不进入通货紧缩,国家先后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计划以拉动内需、保障农民利益、扩大流动性等措施,稳定市场,保护国内一些行业和产业。
(3)、国家产业政策
9月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大豆油脂加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鼓励内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资源整合,培育一批加工量2000吨/日以上,产、加、销一体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并将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套期保值。
10月1日,我国对大豆实行的1%暂定优惠关税到期,恢复为原来3%的关税水平。
10月至12月,国家两次收储油籽:按照每市斤1.85元的价格挂牌收购大豆共250万吨;在油菜主产区,按每市斤2.20元的价格向农民收购油菜籽9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