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破庞氏骗局玄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01:1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深交所投资者教育中心

  华尔街“巨骗”麦道夫一手导演的惊天弊案,使古老的“庞氏骗局”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我国证券市场也存在大量疑似“庞氏骗局”的违法违规活动,如某些省市泛滥的非法销售“原始股”活动,一些非法中介机构通过编造或夸大回报率、发展上下线的方式销售理财产品等。人们不禁发问,究竟“庞氏骗局”有何种玄机和奥妙,居然令如此多的参与者如痴如醉,心甘情愿堕入陷阱,其中甚至不乏号称“最聪明的人”的金融投资精英。

  “庞氏骗局”的前世今生

  “庞氏骗局”源自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意大利人。一战结束后,他利用国际经济体系和货币金融体系的混乱,公开宣称,购买欧洲的某种邮政票据,再转手卖给美国,便可以获取暴利。庞齐一方面在金融方面故弄玄虚,另一方面则设置了巨大的诱饵,宣称所有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

  为了迷惑信众,最初的一批参与者的确在规定时间内拿到了庞齐所承诺的回报。于是,后面的参与者大量跟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像傻子一样变成庞齐的赚钱工具。他们共向庞齐无偿贡献了1500万美元的巨额金钱。庞齐一时间成为风云人物,甚至被一些愚昧的美国人称为与哥伦布、马尔孔尼(无线电发明者)齐名的最伟大的三个意大利人之一。

  庞齐本人于1949年在巴西穷困潦倒而死,但以其名命名的“庞氏骗局”却在国际金融界长盛不衰,著名案例如戴夫·罗斯的“连环信”骗局、英国的女性传销骗局、阿尔及利亚的“金字塔”传销骗局及新近的麦道夫基金弊案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改头换面的“庞氏骗局”也大量进入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地区曾经出现一种“老鼠会”,高息敛财,就是“庞氏骗局”的翻版。此后的一些非法传销、非法集资案件,也深深烙着“庞氏骗局”的印迹,如轰动全国的浙江吴英非法集资案件、内蒙古和山东的万亩大造林案件等。只不过这些案件在标的、手段、回报周期、回报方式、受众等技术环节更为隐蔽,更具欺骗性而已。近年在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庞氏骗局”的阴影。在证监会查处的一些非法证券发行、销售活动中,也普遍存在通过虚设事实、夸大收益率、发展下线、资金拆补等方式招揽和吸引投资者参与的行为特征。

  “庞氏骗局”的共性特征

  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本质上都具有自“老祖宗”庞齐身上沿袭的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

  一是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特征。众所周知,风险与回报成正比乃投资铁律,“庞氏骗局”往往反其道而行之。骗子们往往以较高的回报率吸引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而从不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各类案件的回报率可能存在差异,有些高得离谱,如庞齐许诺的投资在45天之内都可以获得50%的回报,有些则属于稳健的超常回报,如麦道夫每年向客户保证回报只有约10%,但他非常强调“投资必赚,绝无亏损”。但无论如何,骗子们总是力图设计出远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路径,而绝不揭示或强调投资的风险因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