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晗:应先发展期指等基础性场内金融衍生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 03:25  第一财经日报

  罗文辉

  “在我国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还欠缺衍生品交易经验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发展基本的、简单的场内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主要包括股指期货、利率期货、汇率期货和相应的期权。”在昨日“中金所茶座”机构投资者系列第五期活动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结算部负责人陈晗博士反思当前金融危机时,就“新兴市场金融衍生品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如是建议。

  在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以CDS(“信用违约掉期”)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再度陷入是金融安全的维护者还是破坏者的争论之中。

  其实,早在2003年“股神”巴菲特与金融期货创始人梅拉梅德曾就衍生品的作用进行过一场著名的论战。源于对某些极端复杂的场外衍生品的担忧,巴菲特当时表示“在我们看来,衍生品是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虽然他本人从来没有离开过衍生产品市场。而梅拉梅德指出:“忧心忡忡的沃伦·巴菲特很可能没有将场外衍生品和在集中化交易所挂牌的期货合约区别开来。”

  陈晗则在上述茶座上表示,巴菲特与梅拉梅德两个人都对今天的金融危机作出了正确的预言,巴菲特所担心的和梅拉梅德所坚持的都实现了。因为场外衍生品的确引发了系统性风险,而股指期货等场内金融衍生品不仅没有对此次危机雪上加霜,反而在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稳定市场等方面继续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晗将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方面:2001年后美国放松监管的环境促进了产品创新,同时导致了场外衍生品监管的缺失;场外衍生品市场缺乏场内市场中央对手方担保机制与逐日盯市制度,导致了风险失控。

  而在有关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政策建议中,陈晗提出了如下观点:金融衍生品是风险管理制度演进的先进产物,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工具和完善的市场结构,应继续努力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于新兴市场,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正确政策方向;优先发展简单产品,降低监管难度;通过优先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积累经验,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加强金融衍生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研究,建立透明的市场环境。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