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衍生品部接连被撤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股指期货暂无指望,结构性产品又缺乏市场

  ⊙本报记者 潘圣韬

  从成立之时的信心满满,到如今的无事可做,券商衍生品部门在苦苦等待创新政策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记者了解到,继前段时间国泰君安证券衍生品部遭到“拆分”后,东海证券上述部门近期也被合并。

  某业内人士认为,在股指期货等创新措施因为市场的低迷看起来更加遥不可及的时候,这样暂时的调整并非不是明智之举。

  生存危机普遍存在

  “国泰君安(衍生品部)早就已经分开了,并到研究所一部分,资产管理一部分,固定收益再去几个。”某知情人士透露。

  东海证券衍生品部门被并的消息也得到了其内部人士的证实。“衍生品部被并入了固定收益部。”该人士表示。

  相关人士指出,券商的衍生品部门就是为了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而设的,为此各家券商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人力、物力,但是这些创新措施迟迟未能出台,权证创设也在上半年被停止了,很多券商衍生品部门因此缺乏盈利渠道,也渐渐成了要靠公司养着的“鸡肋”部门。

  “现在大家都存在没事可干的问题。”深圳某券商衍生品部门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针对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新业务,券商衍生品部门的研究工作和准备工作早就已经到位了。“准备工作早已就绪,现在就等发令枪响。”某券商内部人士直言。

  至于该部门另一块主要的也是目前可以做的业务——结构化产品,则受到了股票市场下跌的较大冲击。“目前推出的产品本身多多少少都是看多的,(现在)没办法发看空的产品。而市场又在跌,这样什么都没法做。”上述衍生品部门负责人坦言。

  记者也了解到,广州某券商的衍生品部门原本打算在今年10月初发行一只结构性产品,不过由于市场低迷的原因,至今还没发出。“行情不好,都压着呢。”其内部人士透露。

  暂时调整或是明智之举

  股指期货暂时没有指望,结构性产品又缺乏市场,这也使得一些券商衍生品部门不得不转换思路,做起一些跟衍生品关系不大的业务。

  “我们现在做的可能算不上衍生品的事儿了,比如一些可转债之类的东西我们也在做。”某券商衍生品部门负责人透露,“可转债投资,这就像自营一样了,投资机会在任何市场的任何时点都有。像这样的业务放到自营部也可以,放到固定收益部也有道理,放到衍生产品部也没问题。”

  华东某券商相关人士也向记者透露,即时交易这块可能是公司衍生品部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此外他们也在关注市场上一些低风险的交易机会。

  不过上述人士也表示,仅凭这样的“副业”来维持一个部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上述衍生品部门负责人认为,就目前的情况看,国泰君安、东海等券商相关部门的暂时调整并非不是明智之举。

  “其实券商都是比较务实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要为盈利做准备。在不能逆转这个趋势的情况下,明智的做法就是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包括部门之间的调整。等到比方说两年以后股指期货一推出,场内外的衍生品又兴起的时候,还可以再重新组建嘛。”该负责人建议。

  “大家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只是暂时的封存一段时间。”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