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油脂行情振荡格局未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2日 15:15  金牛财顺

    

    

     当前国内油脂市场供需格局总体偏淡,虽然社会买盘下降造成进口植物油到港数量环比萎缩,以及精炼油厂进入节前备货阶段,有助于支撑卖方维持相关油价水平。不过,由于中国政府针对大豆、油菜籽进行定价收储政策,结合国际市场相关油籽采购成本的明显下滑,国内买家对进口大豆的采购需求明显回暖,这对于油脂市场价格的阶段性反弹空间无疑形成抑制,也令中间商投机性的囤货行为日趋谨慎。具体分析如下:

     多空角力引发商品市场行情反复,国内豆油价格难破近月波动箱体

     近一周里,美国道琼斯股指期货振荡加剧,市场围绕政府积极救市金融行业、全球经济前景依旧黯淡,包括新季油料作物的恢复性增产,以及美元走势等不确定题材展开炒作,这同样也令原油、农产品期货筑底之后频繁波动调整。截止到本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主力901合约盘中位于53美元/桶-54 美元/桶,而一周前曾跌破50美元/桶的心理关口;同日,芝加哥CBOT大豆主力901合约围绕890美分/蒲式耳窄幅振荡,较一周前上涨了50美分,豆油主力901合约固守32美分/磅,略高于上周同期的30美分的基准价格。

     今年我国秋收新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棉籽的加工进度均明显推迟,一方面是由于农民鉴于去年油籽行情大涨,以及我国政府“三农”扶持政策的心理支撑,惜售、挺价意愿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国内植物油、粕价格进入下滑探底通道,近期持续缺乏放量成交,导致油厂对油料的收购、加工意愿日趋低迷。今年国庆节后,国内油脂、粕类产品价格的总体振荡趋强,特别是油籽加工成本“内高外低”的差异性,共同提振油厂对进口大豆、油菜籽的采购需求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受国家战略储备采购计划的提振,储备系统手中的大豆、植物油调控“筹码”已经得到充实,而社会买盘进口油籽的需求升温,国内新收油料结转库存的短期积压,都将限制后期豆油等主要食用油价格的反弹空间。与此同时,作为进口买家和加工企业的榨油厂,在期货市场维持理性套保的思维,加上全球金融、经济形势并未稳定,预计“双节”效应对国内油脂市场的人气提振暂难显现。

     终端市场成交人气日趋低迷,国内菜油价格近期弱势基调难改

     今年春菜籽上市以来,国内油籽收购价格冲高之后大幅回落,而近月菜油、菜粕价格也跌至近两年来的低位,致使油菜籽压榨油厂一度陷入行业性的亏损困境。11 月期间,国内油菜籽收购价格仍位于低位徘徊,政府性的定价收储措施,未能逆转油厂因亏损集中停工的低迷态势,这也促使菜油市场陷入较长时期的“购销两淡” 格局。由于近月我国菜油、菜粕价格走势总体抗跌,国产油菜籽价格居高不下,提振少数大中型对进口油菜籽采购需求激增,这与豆油市场面临的供应趋势基本相同。总体而言,进入12月份之后,国内菜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缺乏利多消息,年底前油厂的资金回笼意愿有增难减,这意味着后期菜油价格走势,将更多受到其它油价的联动影响,海外商品市场俨然也成为指引厂商定价行为的重要参考因素。

     国际市场棕榈油行情连续大跌,国内现货商加快库存抛售进度

     进入本周,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止跌回升,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政府的频频发出政策救市信号,包括来自印度和中国的主力买盘需求,亚洲棕榈油市场再度显现强劲反弹势头。截止到本周五,马来西亚衍生品(BMD)基准2月毛棕油合约,盘中最高触及1690令吉/吨的近一个月高点,按照当地出口商对华报价折算,近期到港的进口24度精炼棕榈油,完税成本价格已经升至4900元/吨。不过,相比较之下,国内市面流通的24度精棕油报价集中在4500元/吨 -4600元/吨(最高挂牌4800元/吨),“内冷外热”的行情主要是因为内需的季节性疲软,以及月底前进口新货密集到港的限涨抑制。11月份期间,国内油脂市场呈现较为鲜明的跟盘特征,海外市场由于经济、货币和金融因素的错综影响,近期盘面表现显得十分彷徨,但毋庸置疑的是,今年“双节”商品需求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主要油脂价格难以重返前期的历史高位区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