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龙江油脂加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1日 13:13  金牛财顺

    

    

     黑龙江日报报道:11月28日下午, 黑龙江省内15家有代表性的油脂加工企业负责人在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组织召集下,紧急聚哈召开行业危机应对策略座谈会,共同的命运让昔日的竞争对手共聚一堂,拯救民族大豆的心愿,让曾经各自为战的企业家们合力问计。

     据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会长、天琪期货总经理韩正辉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及经济变化大环境影响,国际大豆价格一路走低,目前进口大豆到我国大连港的港口价已低至每吨3100元左右,折合每公斤3.1元;而我省大豆的市场价在国储大豆的带动下一直在每公斤3.7元左右徘徊。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我省大豆在国内原料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还直接累及以加工当地大豆为主的我省油脂行业,因原料成本的飙升而陷入生存危机。

     “企业5个油厂,从本月11日起,已陆续停产,原料豆收购也停了下来,不这样不行!我们算了一笔账,以目前的市场价儿,要像往年一样正常开工收购生产,企业一天得赔三四百万元;而不加工,一天则亏100万元左右。”我省最大的民营大豆油脂加工企业——阳霖油脂集团的营销总经理陈维庆一脸愁容,目前正是油脂企业的生产旺季,但面对眼前只赔不赚的市场行情,企业进退两难。陈维庆说,“与进口大豆每吨高达600元的差价,注定加工就是个‘死’,生产越多亏得越大,但不加工干挺着,1000多员工就得下岗,也是个难题。”

     阳霖集团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企业家的共鸣,“再这样下去,用不了两个月,省内的油脂企业差不多就都得关门了。

     就会造成大量人员下岗,形成社会的不和谐音。”“如果黑龙江的油脂加工业垮了,那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油这面大旗谁来扛,世界惟一的天然大豆基因库的保护使命谁来担?!”座谈会上老总们情绪颇为激动。即便这样,大家仍不愿放弃国产大豆选择进口大豆加工。因为和在沿海布局的一些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相比,地处东北的我省企业在进口大豆的原料选择上同样要付出运费与运距的高成本,另一方面,品牌尚不强大的地产油品,失去了非转基因的王牌也意味着失去了很大的竞争力。

     省内油脂行业老大——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张立臣部长说,希望国家和有关部门领导能进一步提高对国产大豆产业保护的认识与理解。这不仅仅是黑龙江一些行业企业的生存问题,更事关东北4000万豆农的利益,中国13亿人吃大豆以及世界仅存的非转基因大豆品种保护等诸多战略问题。

     据省大豆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内油脂加工企业大约有百余家。因省内大豆价格远高于进口大豆到港价,企业根本不敢开秤收购,而国储收购大豆的数额有限,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目前农民的卖豆情况也不乐观。据省大豆网测算,今年我省大豆产量大约在890万吨左右,加上上年结存的三四十万吨,共计900多万吨大豆,而国储收购只有100万吨,虽然有消息称国储收购可能会增加到200万吨,但与产量相比,还只是小部分。企业不收购,农民手中的大豆就无法变现,加之农民与去年特殊的高价格相比,还存在较强惜售心理,因此目前大豆市场购销清淡。

     “大豆问题是从豆农到油脂、饲料、养殖、餐桌的整条产业链的利益,解决大豆问题的关键在油脂加工企业,因为它是实现大豆从豆农手中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一环。”共同的认识,让身处危境的企业家们放眼全局,从补贴到税收到收储,提出了诸多解决方案——

     “目前的产业危机是国际市场传导到黑龙江的,限制进口大豆才能够避免国际市场的危机影响我们民族大豆产业”;“应该充分发挥国储蓄水池的作用,将国储收豆的布点扩大到国内,而非仅限于东北地区,以利于在国内形成统一的价格”;“国家应给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适当补贴,协调国家质检、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企业给予税收补贴,以扶持民族工业”……

     窗外细雪纷飞,室内群策群力,危机中我们看到龙江企业的手已经紧紧握在了一起,艰难中我们期盼国产大豆的“金豆子”风采尽快重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