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脂业急需政策引导及原料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08:00  金牛财顺

    

    

     本报记者 金士星 胡东林

     “如果压榨企业7月初在CBOT大豆(资讯,行情)期货市场进行点价而不进行其他风险对冲,现在的原料价值损失已经超过了42%”,昨日不少“第三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与会者对记者表示。

     对于昨天这些与会者而言,目前的产业现状恐怕足以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极为难忘的一幕:大豆和其它油料作物的价格大幅下跌,原料供应的相对集中,加上下游不利的需求预期,这一方面使得个体油脂油料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也使得产能快速扩张的弊端集中显现。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油脂油料行业最需要的是高效政策引导和原料保障,而企业参与期货套期保值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

     不利行业结构凸显

     昨日大连大豆期货主力0905合约下跌95元,跌幅达到2.12%,豆粕(资讯,行情)和豆油(资讯,行情)期货跌幅也达2.13%和2.37%。受此前金融市场波动和信贷市场被冻结影响,投机资金纷纷撤出商品市场以获得流动资金,这使得以大豆为代表的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和原油等工业品价格都经历了快速大幅下跌。

     与有色金属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一样,我国油脂油料加工业同样存在原料高度依赖进口、供应集中和加工产能持续扩大的问题。而这一结构在市场价格波动的面前显得最为脆弱。

     中粮集团油脂部副总经理刘孟泽介绍,随着需求的增长,大量投资纷纷涌入新建扩建,国内大豆加工产能迅速增长,超出了实际需求增长,导致压榨能力过剩。

     由于产量扩张过快,全行业开工率逐年降低,“2000年还超过了90%,到2007年降到44%,2000吨以上加工厂开工率只有52%。1000吨小型加工厂半数以上是处于倒闭、或者是停产、半停产状态”,他说。

     刘孟泽说,市场上通常谈的四家供应商占据了中国进口2/3以上的份额,这四家供应商覆盖了三个主要产地。

     中粮期货分析师李建雷认为,四季度本应是国内豆粕消费旺季,但由于目前肉禽价格下跌,养殖业的高成本和疫情风险仍然较大,四季度饲料需求增长有限。而油脂方面由于国家调控和年度结余增加等因素,市场对于油脂后市信心也相对不足。“此外,还有宏观经济大环境导致的基金平仓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永安期货研究员夏天认为。

     政策引导和供应保障

     据了解,国内近期将要投产项目仍然很多,差不多有50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还有一些是近期要上马的项目,这些数字加上原有7500万吨的压榨能力,已经超过了发改委制定目标。刘孟泽认为,发改委指导意见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企业资金来源受限。所以总的加工能力会趋于稳定,也会向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总的产能扩张。同时,目前形势也要求企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参与套期保值以回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与此同时,有行业人士提出,面对目前原料进口依赖度高和供应力量集中的现状,再加上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小,我国有必要从全球视野上保持原料供应的安全性、持续性。而目前金融危机也为企业“走出去”获得原料保障提供了一些机会。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