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糖信息】“云南模式”支撑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农科院等首创的以陆稻生产为切入点,粮食安全为基础,促进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云南模式”,为解决山区农民温饱问题,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只要边疆地方需要,立即就出发”,作为云南边疆解“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省级科技特派员,如何提高全省600万蔗农甘蔗种植的科技水平始终是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张跃彬研究员心头牵挂的一件大事。
2007年,云南边疆解“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启动伊始,省农科院甘科所就承担起全省5个州(市)15个边疆县甘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与示范服务工作的重担。作为所长的张跃彬,更是责无旁贷地把解决边疆农民学甘蔗科技难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亲自组织和带队进行边疆甘蔗科技培训、指导和示范推广。
为保证边疆解“学科技难”技术人员投入到位,张跃彬亲自担任了甘科所边疆解“学科技难”技术专家服务组组长,组织了甘蔗品种、甘蔗栽培技术、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17名科技人员,按州、市、县实行片区定人定岗工作。他还一次次诚挚邀请农业部、中国农科院、广西甘科所等单位著名的甘蔗专家,来云南对边疆科技人员等进行系统的甘蔗科技培训。
边疆蔗农对通过科技改变贫困生活的热切期盼,让张跃彬时时感到肩头责任的重大。在田间,在会议室里,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农民、对农村的深厚感情,播洒着科技之光,诠释着作为一名科技二传手的丰富内涵。
每到一个地方,张跃彬不管多忙多累都坚持讲第一堂课,“从当地气候开始讲起,分析当地种甘蔗的优势和劣势,鼓励农民种甘蔗,教他们怎样才能种出好甘蔗。”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培训内容是他讲课的一大特色,“要让农民信服,当然要讲当地老百姓最急需,最用得上的知识。”他常常是这个县讲完,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另一个县。
2007年10月,当图文并茂,科学实用的《甘蔗种植手册》面世的时候,就受到了蔗农的热烈欢迎,他们争相传阅着这本集实用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科普小册子,“这回我们请到了不走的老师!”蔗农们喜笑颜开。在蔗农的欢笑里,凝结着张跃彬的心血和汗水。由他主持编写、校对、出版的这本科普书籍目前已成为我省边疆民族地区学科技的重要丛书之一。张跃彬还组织拍摄了《甘蔗高产高糖实用种植技术》科教片,由他牵头组织建设的“云南边疆甘蔗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已于今年2月开通,技术人员和群众们高兴地反映:“有了甘蔗网,我们学科技就更方便了。”
短短1年半的时间里,张跃彬和他率领的甘科所边疆解“学科技难”技术专家服务组已在15个边疆县培训农户6000多人次,在陇川、勐海建立了两个面积为5000亩的现代甘蔗科技示范区,与陇川、梁河等边境县签订了甘蔗科技服务协议……
是他,给边疆蔗农带来了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