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审时度势推出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 02:11  证券日报

  □李言

  金融市场动荡需要避险工具

  目前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次贷危机四伏,石油等资产价格大涨,全球通胀上升,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而国内对美贸易顺差增大,外汇储备已超过1.8万亿美元,人民币升值、消费物价上涨,冰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国内宏观经济形式出现调整变化。股票市场在经历了大幅上涨总市值超过20万亿之后,又出现大幅下跌,跌幅甚至超过处在次贷漩涡中的美国市场,也超过香港等亚洲其他市场。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这样?其中原因之一笔者认为是我们的市场缺乏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迫切需求的风险管理和资产保值工具。

  宏观经济基本面的良好局势使得国内股市短期内大幅上涨,投资者依靠单边做多实现了财富效应,迫切需要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的工具。否则,市场自身缺乏稳压器,没有风险转移、平衡和分摊机制,会加剧市场上涨和下跌的刚性。在这种市场状况下,机构投资者比例虽然很高,由于投资工具单一,与普通散户相比除了资金规模外,投资策略上没有优势,投资过程就是:集中持有——减持——重新布局,这种最原始的资产配置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还要受到流动性的限制,也导致了国内市场比海外市场高出几倍的换手率。

  试想,如果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品,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由单一、同质化走向组合化,投资策略不仅限于单边做多,也可以做空替代卖出一揽子股票,股市自身有了内在稳定机制,平衡买卖双方的力量,减缓股市上涨和下跌的力度,避免市场出现大涨大跌行情,这样,股票市场“单边市”的特征将被改变。

   抢夺金融资源压力仍严峻

  放眼全球,中国作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方面已经落后一步。尽管国内有森严的外汇管制和证券交易法规,但这些壁垒在海外机构眼中,犹如糯米纸一样不堪风雨。他们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捷径”——在海外推出中国概念的衍生品,以满足境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市场的强烈需求。目前美国、新加坡、香港地区、日本市场已经推出以新华富时A50指数、H股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等为标的的ETF、权证、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香港是参与内地市场的主要通道,也是推出创新产品最多的地区,2005年以来香港交易所几乎每年都推出一个中国概念的创新产品。虽然海外机构在推出中国概念衍生品方面尚无成功案例,但仍在不断地尝试各种创新模式,也值得国内同行深思。

  海外市场抢推中国概念的衍生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短期内虽无法量化,但从长期看,市场状况变化之后,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一旦海外有中国概念的衍生品交易成功,一方面将造成国内部分套期保值资金的外流;另一方面高额的交易手续费将流入海外交易所,这两方面的影响就意味着中国本土市场将失去金融衍生品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也因此失去了与此相关的利润、税收等。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具有高度的垄断性和流动性。而市场是形成和发现价格的场所,交易者带到市场的信息量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价格的权威程度。因此,失去市场份额的直接结果是金融定价权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这容易导致本土市场成为海外市场的“影子”市场。

  总之,近年来国内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历史上金融期货诞生之时最大的共性表现在国际金融动荡。我们已经有一个强大的股票现货市场做基础,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成长迫切需要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场所;另外,海外机构已经抢先推出并不断尝试多种中国概念的创新产品,一旦有成功的产品交易活跃,则不论国内的市场发展还是投资者都将处于不利局面。因此,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快推出股指期货等衍生品。

  (新浪财经注:经核实后本文的作者处有修改,原作者署名为“中金所 李言”)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