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类人不适合炒作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2日 00:1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钟文倩 

  7月18日,国泰君安期货有限公司(下称“国泰君安期货”)正式在上海揭牌。此时,距离其由前身浦发期货变更为现名已过去了一年半时间。

  “这期间,国泰君安期货的客户权益翻了不止一倍。商品期货尚能如此,对股指期货就更有信心。”在揭牌仪式间隙,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兼国泰君安期货董事长何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但缘于股指期货的久未落地,两年来,意在经营股指期货的券商系期货公司无疑陷入了尴尬境况。对此,何伟表示,国泰君安期货的策略已有所调整,将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筹备并重。今年以来,国泰君安期货业务市场份额占比提高2倍,在黄金玉米等期货品种上优势明显。

  而对于未来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何伟奉劝四类人员,即不熟悉者、风险承受力较弱者、借钱者,以及无暇者应避免盲目介入。

  商品期货成为短期盈利的契机

  《21世纪》:这两年很多券商都收购了期货公司,将其作为涉足股指期货的通道,国泰君安证券是如何定位期货公司的?国泰君安期货的目标是什么?

  何伟:这个我们还在不断探索。从长远发展来看,期货公司绝不仅仅是一个通道,它的发展是与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相适应的。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金融期货交易量均比现货大很多,至少是相当的。未来期货公司的业务领域也势必由单一的经纪通道业务扩展至资产管理等领域。

  国泰君安希望建立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其中到底谁是旗舰,相信与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系。期货公司是证券公司全资控股的,随着金融期货业务的发展,将来很可能是旗舰子公司。

  《21世纪》:股指期货迟迟未出,是否导致国泰君安的经营策略发展转变?你们如何看待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两者间的重要性?

  何伟:其实,券商原来收购期货公司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股指期货。但随着股指期货推出的延后,从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来讲,我们的方向确实有所调整。

  我们希望重点发展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但也不放弃商品期货,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新型的商品期货品种。

  比如在股指期货还没有出来前,黄金期货就是一个契机,同时其它如钢材期货等,只要有机会,都是值得投入和研究发展的,不会对商品期货有所偏废。从期货公司短期的盈利性来讲,商品期货可能比股指期货更为重要,因此也要加强。

  四类人不太适合股指期货

  《21世纪》:国泰君安期货与其它券商系期货公司相比,竞争策略有何不同?

  何伟:券商系期货公司更加注重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的综合服务。我们目前通过证券公司的零售系统并不仅仅是按照资产规模,还按客户本身的交易行为、风险收入特征来分类。

  通过技术系统分层,对不适合的人我们绝对不会建议来做股指期货。我们证券公司的客户数量大体是400多万,根据分层,可能会有1%适合做期货,这些客户有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其中风险偏好型的客户在过去的权证交易中已经总结出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正考虑如何将这样的现货交易者引导到期货交易上。

  《21世纪》:如果仅有4万多投资者适合股指期货,那么哪些人不适合涉足股指期货呢?

  何伟:对股指期货一无所知的投资者不适合参与。有的客户虽然在风险较高的权证交易中赔了钱,但不哭不闹,这就是风险承担能力比较强的。反之,风险承受力较弱的则不行。

  资金来源也是一个问题。我们要求客户做股指期货的资金一定要是自有资金。期货交易特有的保证金制度、杠杆交易等特性,更适合有一定闲钱,并有操作能力的客户参与。希望通过借钱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赚大钱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操作上也一定会造成问题。

  此外,没有时间的客户也不要参与。那些有钱没时间做的客户,可以交托给专业的人士和机构来做。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