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标普:股指期货并不能改变股市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 0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旷野

  对研究者来说,A股上半年的跌幅居全球之冠,而对部分投资者来说,沪指跌破3000点是不能承受之痛。指数的涨跌如此牵动人心,记者就此采访了标普(Standard & Poor’s)中国区指数服务的负责人张远强,请他谈一谈指数除了提供直观的数字变化,对研究和投资还有何启示。

  《21世纪》:目前A股市场有一股动力,就是认为今年上半年A股的暴跌主要是没有做空机制的对接。因此,都在呼吁管理层尽快推出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真的就那么神奇吗?依你这么多年对指数研究的经验,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远强:从海外的经验来看,股指期货并没有改变股市方向的作用。

  其实,上半年美国股市的下挫不如A股急剧,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基本面。即使美国身处次贷危机的中心,经济的确出现了衰退,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作为世界最有实力的经济体,相对那些高速发展却伴随高风险的新兴经济体,美国的发展前景更为明朗。可以肯定的说未来十年美国仍将拥有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力。这一判断才是支撑美国股市的中流砥柱。因为在投资决策时,预期明确就会给予溢价,所以从全球范围来看,纽交所的股指跌幅不算惊人。

  股市的稳定要靠越来越多的长线投资者,在美国养老基金等长线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

  当然,股指期货对市场稳定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但前提是从几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段来评价,同时市场需要更多具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

  《21世纪》:通常来看,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很难战胜大盘指数的表现,可是比较目前国内基金收益的数据,在上半年下跌中,指数基金完全落后于主动式股票基金,这种现象该如何解释?是因为A股市场有特殊性吗?

  张远强:在市场急速下跌的时候,指数基金的表现确实不如主动式股票基金,因为后者可以将仓位降至最低限度以降低损失,指数基金由于是完全复制指数,其跌幅与整个大势没有太大差别。

  需要强调的是,指数基金存在的前提是股市的指数在长期来看会向上走,指数上升的原因就是经济变好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了。

  如果是半年到一年的短线投资者,那么肯定不要投资于指数基金,因为股市的指数虽然长期会上涨,但是短期的下跌是难以避免和预测的,否则投资就没有风险可言了。

  《21世纪》:目前在国内,最熟悉的是沪深300指数的涨跌,指数除了用来表示股市的行情变化,对于实际投资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

  张远强:从宏观来看,指数在基金投资上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分两方面,一是作为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二是基金投资于某种指数,即被动复制指数对应的证券组合。

  第一种情况下,基金管理人的目标就是战胜比较基准,那么他就会研究我们的指数成分、历史走势以及行业代表,然后通过研究,从指数成分股及其之外的股票(即股票池)中选出好的股票作为投资组合。那么基金在制定比较基准时就要求这个指数能代表大势,同时还需要与其投资概念相关。

  例如,有些基金是专注于消费品行业的投资,那么选择的指数就要求能代表整个市场的消费品行业的走势,该基金的投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筛选出优质消费股进行投资,从而使基金走势优于行业指数。

  由此可见,基金公司的产品设计、研究部门和风险控制都需要用到指数研究,就连营销活动都需要用到。但是国内大部分投资人目前关心的是基金的绝对收益,业绩比较基准的功能被淡化了。

  在成熟市场,基金选择业绩比较基准是一件很慎重的事情,同时基金投资人也是非常关心,因为衡量基金管理人的好坏就是看其管理的基金是否超越了业绩比较基准。我相信未来随着国内投资意识的增强,这方面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另外,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指数基金,指数基金的目标就是复制指数,基金管理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跟踪指数的变动,那么指数基金的整个投资活动都与指数研究息息相关。

  《21世纪》:你前面提到在美国指数基金很受青睐,我们也知道指数基金是在主动式股票型基金之后才产生的,你认为在A股市场的指数基金今后将有何发展?

  张远强:的确,指数基金在国外的发展历史也是滞后于主动型基金。不过现在发展较为成熟。在美国,指数基金占基金总规模超过10%,亚洲市场不超过10%,国内指数基金的比例不会超过5%。要知道,美国市场的基金总规模就远大于A股市场。

  总体来说,指数基金具有透明度高和管理费用低的优势,并且随着新型指数基金产品的出现,能够满足不同的投资需求,其发展将比较乐观。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