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沈杰:一位大学老师的多空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1日 12:2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见惊雷 上海报道

  16年前,年轻的大学老师沈杰“下海”走进了期货。16年后,作为上海大陆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他,经历了期货界的起起落落,却始终坚定自己的期货信仰,把教育的理念带给期货,让期货在教育的带动下发展。

  在沈杰的带领下,大陆期货公司不靠拉人头、不靠中间人,依靠培训和教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大陆期货,每周至少有四次培训课程,当然参加的不是大学生,而是投资者。

  上海期货同业公会副会长、秘书长,上海大陆期货总经理沈杰本周对话《华夏时报》(以下简称“华夏”),吐露他的期货情怀。

  “大学老师”下海

  华夏:你当初是怎么走进期货的?

  沈杰:20世纪80年代末,消失30余年的国内期货市场重新兴起,境内外盘期货和外汇保证金交易在1992年到1993年间发展很快。1992年的时候,我决定“下海”进入期货。我一直相信,期货市场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后来,我参与筹建了广州中期、海南远东等期货经纪公司,深深被这个行业所吸引。

  华夏:大陆期货公司有哪些独特的个性?

  沈杰:大陆期货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第一批大型专业期货公司,西部矿业是我们的控股股东。与一般的传统期货公司不同,我们特别重视对投资者的培训,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不依靠拉关系、降低手续费等办法来发展所谓的大户,而是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来发展和培育投资者群体。这种办法看来出成绩要慢一些,但更加持久。

  另外,我们特别重视创新。早在7-8年前,我们就建立了客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在电子化交易和银期转账方面,我们具有超前的市场意识。金仕达期货结算软件每次升级前都会直接进驻大陆期货,听取我们的意见并进行测试。

  华夏:我们了解到,大陆期货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都在大陆工作超过10年以上,你是如何保持人才的稳定性的?

  沈杰:除了股东的支持,这可能与我们对业绩和人才的考核标准有关。我们考核人才和确定薪酬,不是单纯靠拉了多少资金,更看重人才的忠诚度、工作态度、对企业的责任心。比如我们经常在双休日举办大型的研讨会,就需要员工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大陆期货的发展,不是依靠某个人,而是依靠整个团队和企业的品牌。

  期指时代“生存术”

  华夏:您认为,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将给期货市场带来哪些显著的变化?

  沈杰:比较显著的变化有两点,一是现有的利益格局将发生改变,期货公司的重组、分化与整合在所难免;二是股指期货上市将改变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目前国内期货市场95%的交易者是中小散户,机构投资者只有5%的比例,这与成熟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正好相反。今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更多的大型企业将进入期货市场。

  华夏:在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券商背景的期货公司,您认为传统期货公司该如何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

  沈杰:在资金和网点实力上,传统期货公司都较弱,未来必须探索差异化经营的道路。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寻找证券、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背景的股东,依托股东背景参与金融期货,并利用股东在网点和客户资源方面的优势,迅速抢占金融期货先机,成为金融型或综合型期货公司。二是继续做好商品期货,在商品期货市场建立比较优势,成为商品期货的专业性公司。三是引进外资,成为外资在国内的代理商,利用外资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另外,还可以向期货投资基金转型成为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