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救市喧嚣下思考:现在应该推出股指期货吗(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2日 11:3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能否预测一下,股指期货推出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将会出现什么状况?

  杨宇:市场的抛售其实存在非理性因素。如果市场推出股指期货,那么这种理性因素反而会回归。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重塑蓝筹股的形象。标准普尔500股指期货推出五年的时间内,权重股市值的增加是非权重股的两倍。就是说权重股更能得到投资者的认同。随着股指期货将来的推出,权重股会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

  融资融券不是前提

  《21世纪》:在您看来,融资融券是否应作为推出股指期货的前提条件?

  胡俞越:融资融券买空卖空机制不构成股指期货推出的前提条件。从成熟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过程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融资融券制度的实行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美国从上个世纪初就开始实施融资融券制度,而到1982年才推出股指期货。而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出股指期货以后才实行融资融券买空卖空机制。

  从海外市场经验和融资融券制度与股指期货的功能及其关系看,融资融券制度与股指期货的推出时机没有先后之分,二者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杨宇:从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制度的关系来看,他们同属于买空卖空机制,股指期货是以某一个指数进行买空卖空,是多种证券的组合,其目的主要是价格发现和对冲系统风险。而融资融券是单个证券的买空卖空,目的在于增强证券市场的活跃性。因此,二者并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在没有融资融券制度的条件下,先推出股指期货也不影响股指期货功能和效率的发挥。

  从历史上看,不一定要把市场马上做得有多完美,有了融资融券当然好,但是没有它也不是不行。从市场需求的迫切性而言,更需要股指期货的对冲功能。

  《21世纪》:推出股指期货会给现在的基金业带来什么改变?

  杨宇:首先是实现风险管理的功能;其次是从投资理念、操作方式方法上改变了基金从业者;最后是发掘新的盈利模式,提供创新产品,如中性产品。

  海外的基金往往采取中性策略。这种基金会在市场好时有10%的收益,市场下跌的时候也有百分之七八甚至10%的收益,也就是无论市场涨跌对基金收益的影响都几乎是中性的。原因在于基金公司可以适当设计以股指期货为主要投资标的的产品。买入一篮子股票的同时,计算这些股票与指数的相关性,据此放空同样比例的股指期货,这样正负抵消,无论市场怎么波动,对基金收益的影响都不大。使得投资组合与指数相关性为零。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