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回顾2007年商品周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 08:38 联合金银

  趋势会沿着它固有的轨迹继续运行,除非有外力冲击,使它偏离原先轨迹。在经历了18个月的横盘整理之后,道琼斯商品指数(DJCI)在2007年下半年恢复了它的上行趋势。其中,农产品、能源和黄金指数创出了历史新高。

  根据著名的对冲基金经理杰米.罗杰斯判断,20世纪有三次平均跨时15年的商品牛市周期:1906-1923 、1933-1955和1968-1982。据罗杰斯的判断,当前的牛市周期走过了6年,尽管过程会有一些调整,但仍会持续许多年。

  1、商品周期和中国

  最近的商品景气周期开始于2001年底,而中国恰在那时开始了工业革命。中国巨大的对原材料的胃口使它消费的铜、钢和铁矿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成为全球的No.1。

  中国的能源消耗同时也排名第二。而它的13亿人口则消费了全球第一的大豆。

  来自多方面的数据,表示这一轮商品周期令人印象深刻。原油2007年上涨60%,达到96美元/通,是2003年的三倍。铂金也在2008年第一周创下1550美元/盎司记录。铜落后一些,涨了10%,但也2003年的5倍。铅和锡也在历史高位。

  农产品在2007年加入了牛市队伍。芝加哥小麦上涨了77%,大豆上涨79%,玉米上涨了16%,大米也上涨了35%。

  弱势美元大大促进了美国农产品出口,使美国农业部预计在2008年6月完成的11.8蒲式耳小麦已经完成了90%。

  因天气影响,传统的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印度和排名紧随其后的越南出现了歉收。全球大米供应单单在第四季度就下降6.5%,达到7千2百万吨。而且根据预测,下一季度仍将进一步下降到5千万吨,创下自1983年以来的最低纪录。

  在中国过去的一年,食品价格上涨了18%。猪肉价格更是上涨了56%。“形势非常严峻”发改委主任马凯这样表示。中国仅拥有全球7%的耕地,却养活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

  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将影响我国粮食年产量的10%。这意味着少收了5千万吨的粮食,更加剧恶化了全球粮食供应形势。食品供应的收紧加快国内价格的上升。

  美国也削减了小麦库存估计,预测2007——08达到1.112亿吨,30年新低。

  既然小麦、玉米和大豆用作牲畜饲料。它们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美国食品价格以年均4.1%速率上升。

  商品景气周期及其引发的全球通货膨胀,促使黄金在2007年上涨了32%。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年涨幅。

  黄金价格在2007年的上涨还应该拜赐于各国的央行行长们,看看他们的成绩单:

  澳大利亚M3增长率,20.7%;

  巴西M3增长率,17%;

  加拿大M3增长率,12.9%;

  中国M2增长率,18.5%;

  欧洲M3增长率,12.3%;

  中国M2增长率,18.5%;

  美国M3增长率,16%;(长达47年)

  2、中国和印度的大量进口加强了商品周期

  也许商品周期的持续期可以简化为单纯的公式——人口的增长。根据联合国统计,2005年,全球65亿人,比2000年多出3.8亿,平均年增7千6百万。

  而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1亿人,而中国和印度人口总计23亿,占了1/3。这决定了商品周期持续性的基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正在成为我们本身成功的牺牲品。

  我们的经济2007年以11.5%增长率增长,通货膨胀也达到了接近7%。我们的进口猛烈攀升了20.5%,在2007年头11个月达到8665亿美元。我们疯狂的胃口有效地支撑了全球商品指数的上涨,不管在伦敦、纽约、东京还是上海,只要投资者兑现利润,总是由我们买单。

  为了压制通货膨胀,央行被迫实行紧缩政策,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了此前绝无仅有的14.5%。贷款利率在2007年经过7次上调,达到7.47%。

  目前,央行发出明确信号,加速人民币升值。目标直指全球日益高涨的商品价格。

  但是,强势人民币又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购买力,进一步保障了商品价格上涨趋势。

  印度10月份的进口上升到208亿美元。在2004年才46亿美元。这也支持了国际商品价格。

  有趣的是,印度2008年面临4百万吨的大米短缺,使这个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变成了净进口国。由于小麦的歉收,印度今年大米的需求量是9千6百万吨,高于去年9千2百万的收成。

  印度也是亚洲第三大的原油消费国,每天进口约2千8百万桶原油,比一年前上升了6.5%。

  3、伯南克为2007年商品周期加油

  一直到2006年6月,美联储在了一条长长的、可预测的道路——抬高美国短期利率上行使了24个月,目的是达到一种“中性利率”。既不刺激,也不调整美国经济增长。

  美联储也在跟随商品周期。但是最终还是赶在了前头,2006年6月通胀指数达到了5.25%。

  伯南克在2006年6月IMF会议上表示,“我们对保证每月核心通涨抬升态势不可持续保持警觉。”

  “美联储必须抵御任何使能源和商品涨价固化在核心通涨的趋势。”

  美联储两年的加息周期是25年里最长的。延缓了商品周期的发展。原油在2006年上半年跌了30美元/桶,黄金下跌了160美元/盎司。美联储阻滞了商品牛市。

  然后,美联储希冀其他20国成员出手,紧缩货币,扼制商品牛市,而它隔岸观火。

  然而,其他中央银行并不希望牺牲经济繁荣,抑制消费者信心。他们对两位数的信贷和货币供应增长视而不见,仅仅象征性地调高了利率。

  2007年夏天美国1.8万亿次级债的爆发破坏了美联储的节奏。美联储最终选择降息,总幅度1%,到4.25%。美元指数创下了20年新低。美国货币供应量M3在47年里,连续年均增长16%。

  因为国际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美联储捍卫美元币值就必须提高利率。这样达到抑制商品景气作用。但是,次级债危机和信贷收缩,又不得不使美联储减息,真实通胀也被激发,商品景气周期重新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2007年下半年,全球各国纷纷指责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是他们加速了美元贬值及其引发的全球通货膨胀。

  交易者应该仅仅相信商品市场中的美元现金流,而不是政治组织操纵的政府数据统计。商品市场的现金流才是未来通胀指数的真正指标。美联储降息及美元贬值促使原油上涨了25美元/桶。

  G-7央行行长向货币市场注资加剧了能源和食品商品价格。欧洲和美国行长们同时在食品和能源价格方面说了谎。他们鼓吹商品价格会自我调整,并且服从“重力引力”规律,并不应该加息来解决。

  在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分别创出了34年和17年新高,达7.7%和4.2%。

  目前,投资银行和中介机构仅仅承认960亿美元的资产损失,但这仅是冰山一角。美联储仍然会降息,仍然会刺激通胀,那么,会陷入“滞胀”局面。

  4、欧洲央行也加入刺激通胀洪流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自从2003年上任以来,就一直偏离原先定下的5%货币供应增长率,达到12.3%。通胀率也达到3.1%,高于目标2%。

  尽管“试图使用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结果只能抬高物价和资产价格”,但是,在每一次遇到经济收缩危险时,银行家们总是希望避免犯大的错误。只能开动印钞机,来过度刺激经济。

  欧洲投资者并没有听从这些银行家们的宣传和空洞的词藻。他们大量购入黄金和原油。

  5、黄金在全球银行危机中是最好的避险工具

  今天,银行家们是如此地害怕拆借资金,以致于他们宁可承担负利息(通过通胀调整),也要持有联邦债券和票据。大银行也不愿在伦敦银行间拆借市场里把资金贷给同行。因为他们不希望同行万一持有刺激债而使自己受损。

  全球银行也持有大量现金以作备用,来防范未来可能的坏账损失。这种害怕情绪也被TED spread(美国国债与欧洲美元期货合约之间的息差)所反映。自从8月以来,美元同业拆借利率高于联邦3月期短期国债210点基点。

  黄金市场理所当然地可以在缩小连续扩大的TED spread方面发挥作用。黄金历来是危机中的避险工具。

  而就“硬通货”来说,从2007年8月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和黄金相比,已经损失了20%的价值。

  是不是在货币供应量两位数增长,不断上扬的商品价格环境下,持有黄金,而不是美国国债更合理呢?!

  联合金银专业理财机构高级分析师 方远东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